刘思捷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国外学者评陈望衡《中国环境美学》被引量:1
- 2017年
- 武汉大学陈望衡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美学原理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环境美学研究,相继出版了《环境美学》《我们的家园》两部专著,并与美国学者共同主编"环境美学译丛"。他的环境美学论著两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他在英国著名的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了英文著作《中国环境美学》(Chines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此书列入中国教育部外译项目,是第一部在英语世界出版的由中国人撰写的环境美学专著。该书出版后,《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lopedia of Philosophy)在"环境美学"辞条予以介绍,认为这一著作"获得诸多关注","使生态美学有了充分而丰富的发展"。有一些外国学者还为此书撰写了一些评论,本刊挑选四篇予以刊登。
-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约斯.德.穆尔大卫.布鲁贝克安德鲁.兰伯特郝娉婷刘思捷
- 关键词:环境美学中国美学史美学原理辞条利奇
- 试论宋代建筑色调的审美嬗变——《营造法式》美学思想研究之一被引量:6
- 2015年
-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色彩审美随时代不同而变化,其中尤其以宋代的建筑彩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最大,《营造法式》一书中对于宋代彩画的色彩应用有详细描述,对比唐宋建筑彩画,可发现宋代建筑彩画色彩风格较唐时有重大改变,而宋代色彩审美观的形成源自当时政治、宗教等文化因素以及中华民族审美规律的影响,尤其与禅宗"本心清净"思想的引导有直接关系。
- 陈望衡刘思捷
- 关键词:建筑艺术《营造法式》建筑彩绘禅宗
- 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斗栱的影响
- 2017年
- 宋代斗栱多表现为尺度缩小、体系复杂、细节精美、和谐淡雅的美学气质,这一气质的形成与理学中深厚美学思想之熏染不无关联。宋代斗栱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结构与装饰的协调以及构件细节处理上,表现出经世致用、文道合一及刚柔相济的思想,进而体现为对"雅"的审美理想的艺术追求。
- 刘思捷
- 关键词:理学美学思想
- 立象以尽意——论当代中国仿古建筑中意的缺失被引量:1
- 2017年
- 意与象源自《周易》。"见乃谓之象",建筑之象是其形式,建筑之意是建筑的精神,也是象的根源。文章指出,当代中国仿古建筑意的缺失主要在于以钢筋混凝土简单模仿古建筑木构形式,由于材料与形式的失衡使仿古建筑缺乏变化、形式单一。追根溯源,《周易》是中国古建筑思想之源。变化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书中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立足点不是形式,而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变化与平衡,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与互补。
- 刘思捷
- 关键词:仿古建筑
- 论自然美的个体性——山水画作为天人合一的典型范式
- 2017年
- 如何建立家园式而非资源式的自然审美意识?陈望衡的答复是,环境美体现了家园感,它通过个体对自然环境审美的主客统一来体现。何以认为自然环境的表达具有个体性呢?为了佐证陈先生的评论,我在他的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山水画范式。发现自然环境审美的个体性和山水画中的相关元素"质",并不能用实用主义及分析哲学的对象性语言简单解读。在解读"质"时,我应用了梅洛·庞蒂的术语"可见者",由此观之,陈对自然美的分析与山水画中的天人合一在理论上是相通的。而陈对于环境美学的革新在于,他将环境美学确立为人与自然交流的替代性范型。
- 大卫.亚当.布鲁贝克刘思捷
- 关键词:梅洛·庞蒂山水《笔法记》
- 生态文明·生活主题·审美主导——陈望衡教授环境美学的新拓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近年来,陈望衡教授在出版《环境美学》专著之后,继续着环境美学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生态文明与生态审美;环境审美的主题和环境审美的方式;审美主导与城乡建设。陈望衡教授的环境美学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事业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
- 刘思捷
- 关键词:环境美学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