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领弟 作品数:11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登革热中医证候分析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严重的蚊传热带传染病。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并且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目前其重症... 刘领弟关键词:登革热 中医证候学 病因病机 细胞因子 辨证分型 343例登革热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及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43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343例患者主要症候为发热占99.4%,关节肌肉酸痛占70.55%,头晕头痛占65.60%,皮疹占65.31%。全部治愈出院,无院内感染。结论:登革热主要中医症候特点为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头晕头痛、皮疹,护理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徐惠琼 李爱军 林路平 陈燕玲 姚淳 罗纯 刘领弟关键词:登革热 中医症候 护理 1990-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病和死亡趋势,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影响,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相关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BV相关肝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统计分析均在R4.2.3以及APC Web Tool中完成.结果1990-2019年,男性HBV相关肝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从1995年峰值30.6/10万和30.2/10万,逐年降低至2005年的11.8/10万和11.4/10万,之后基本平稳.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1995年之前均维持在6.0/10万左右,1995-2005年快速降至2.3/10万,之后逐年缓慢降至2019年的1.7/10万和1.6/10万.APC模型分析表明,1990-2019年,男性HBV相关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净变化值分别为-4.25%和-4.80%,女性分别为-5.68%和-6.14%.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倒"V"型变化,年龄效应在50~55岁达到顶点;时期效应在1997-2007年快速下降,之后男性发病率时期效应略有回升,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时期效应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男女性队列效应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年以来,中国HBV相关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程度,HBV相关肝癌仍对中国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压力,需加强相关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贾士杰 张彬 刘领弟 林路平 谢敏 刘伟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登革热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登革热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343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3例登革热患者中,排除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及溶血等其他原因可能引起的肝功能损伤者,共293例。登革热病例显示肝脏损害发生率较高,ALT异常占76.03%,AST异常占88.40%,该组患者ALT、AST达到峰值的病程天数分别为(8.59±2.56)d、(7.5±2.24)d。年龄小于20岁登革热患者占4.5%,20岁至40岁之间登革热患者占26.4%,40岁至60岁之间登革热患者占28.4%,60岁以上占16.8%。结论登革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主要表现在转氨酶升高,以轻中度多见,且转氨酶升高多处于病程中后期,以成年人为主,中青年患者比例高,经过积极护肝降酶治疗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罗纯 艾香英 范慧敏 谢敏 刘领弟 谭行华关键词:登革热 肝损害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14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AIDS 病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及警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 年~2015 年收治的14 例AIDS 并股骨头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 何浩岚 郭朋乐 刘领弟 刘波 陈志敏 李粤平 李凌华 陈谐捷 蔡卫平关键词:艾滋病 股骨头坏死 193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10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登革热患者193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评定标准对所有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从总体质分布、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角度对登革热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3例登革热患者中湿热质和痰湿质的分布最多,分别为81例(41.97%)和49例(25.39%);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均以湿热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分布类型没有差异。结论登革热患者以湿热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对易感人群进行体质调整,依据体质类型对已患病者进行对症治疗。 林连升 刘娇 刘领弟 林路平 李爱军 徐惠琼 姚淳 谭行华关键词:登革热 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 HIV感染者合并股骨头坏死1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广泛应用以来,HIV-1感染者的期望寿命显著延长,随之而来的艾滋病相关及非艾滋病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其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甚至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1]的发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引起ONFH 的病因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但艾滋病合并ONFH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导致人们对其致病因素及特点缺乏深入认识. 本研究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为HIV感染进行HARRT后合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HIV阳性患者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及警惕. 何浩岚 郭朋乐 刘领弟 刘波 陈志敏 李粤平 李凌华 陈谐捷 蔡卫平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 解毒止痒方治疗登革热皮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止痒外洗方治疗登革热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止痒方外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疹疗效分级、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试验组的皮疹恢复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皮疹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皮疹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中药外洗治疗登革热皮疹能显著缓解患者皮疹瘙痒程度,缩短皮疹消退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林连升 徐惠琼 姚淳 刘娇 刘领弟 林路平 李爱军 谭行华关键词:登革热 皮疹 中药外洗 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登革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化瘀颗粒.2组均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退热时间、重症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30、2.109,P值分别为0.014、0.044),但后续治疗中治疗组ALT变化趋势平缓,AS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 d时较对照组同时段升高(t值分别为2.780、2.130,P值分别为0.018、0.460),后迅速下降.治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o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治疗后6 d较对照组同时段下降(t=-2.164,P=0.042).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登革热患者的肝脏损伤,降低血浆sVCAM-1、MCP-1浓度. 林路平 刘领弟 刘娇 赵今斋 张复春 谭行华关键词:登革热 细胞因子类 解毒化瘀颗粒 中西医结合疗法 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联合青蒿琥酯片治疗后临床观察分析 2023年 目的:初步探讨青蒿琥酯片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AILD患者,剔除了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肝、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等其他肝病,在给与西医基本治疗基础上联合青蒿琥酯片观察24周,于基线及治疗后4、12、24为随访点进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肝脾彩超等疗效指标监测。结果:45例AILD患者平均年龄为(42.40±13.2)岁,性别比为女/男∶=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青蒿琥酯片联合治疗后,自免肝患者在症状和肝功能方面均得到改善,AIH总有效率86.7%、PBC总有效率为80.0%、重叠综合征总有效率93.3%,多数患者在治疗2-4周见效,无一例患者因青蒿琥酯片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采取联合青蒿琥酯片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可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且副作用小。 罗纯 艾香英 刘领弟 贾士杰 林路平 谢敏关键词:青蒿琥酯片 自身免疫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