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珍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神话
  • 2篇上古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遗产
  • 1篇原始性
  • 1篇人神
  • 1篇上古神话
  • 1篇神话研究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视域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识
  • 1篇女神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地位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无意识思维
  • 1篇理路
  • 1篇逻辑理路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马玉珍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集体无意识思维与神话的原始性——以中国上古女神神话为例
2016年
上古时期生存条件恶劣,先民渴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帮助他们壮大部族力量,求得生存技能。在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下产生了一些掌管人生死,可以祛灾除害的女神。这些女神被尊为司命神、大母神并受到人们的崇拜,因为她们是人类的"保护神",可以帮助人们祛病除灾,寄托人们繁衍子嗣的愿望,甚至可以让人的生命绵延不死。这些体现原始社会意识的女神是先民集体无意识思维的产物。上古女神神话在产生、发展、嬗变的漫长过程中,女神形象经历了不断地再创造和类比。随着先民对自然和自我认识的加深,女神神职被不断叠加和衍生,使女神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她们除了生殖能力外,其余的女性特征黯淡,容貌属于中性,这些都是中国上古女神神话原始性的体现。
马玉珍
从《诗经·汉广》到《洛神赋》——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人神恋被引量:2
2015年
曹植的《洛神赋》通过人神交往的愉悦、情感的升华、人神殊途的困厄、哀戚无奈的离别,用生命感受生命,反映了人心浇漓的末世人们欲改变现状的苦闷和悲悯,曹植作为末世代言人发出生命短微、人力薄鄙的不安和惶惑的叹息声,形成了"纤柔温婉"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直接关照了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进取、矛盾、寄托、恐惧、怨恨、抚慰的普遍而又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有的社会现实。
马玉珍
关键词:生命意识审美觉醒
原始宗教祭祀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被引量:3
2016年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具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来分析,先民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神"是先民根据自身"原型",将自我形象高大化了的结果,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前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神力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人神沟通的巫祝来体现。上古时期规模化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先民最基本的生命诉求,其中有意识无意识地生成了上古神话中的诸多神,以祭祀活动表现人对神的依赖,神对人的护佑,人神的互化,从而成就一种神圣的人格,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
马玉珍
关键词:上古神话逻辑理路
中国上古女神神话研究现状综述——兼论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上古女神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审美习惯"活"的呈现。尽管我国的神话产生历史久远,但它一直处于早期文化建构中非主流的地位,研究历史短暂,直到20世纪初,一批受西学思想影响的学者纷纷涉足神话领域,通过对女娲、嫦娥、精卫、高唐女神、山鬼、西王母等女神的研究,正式拉开了对中国上古神话探讨研究的序幕。这些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方法各异,尤其是西方神话学研究方法、二重、三重论证方法的渗透,尽管研究时间较短,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当然每一阶段学者对上古女神的研究存在着不均衡性,尤其缺乏整体系统性观照,因此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简要探析对今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马玉珍
关键词:神话研究女性地位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