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贺

作品数:31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缺损
  • 8篇骨缺损
  • 7篇骨组织
  • 7篇骨组织工程
  • 7篇关节
  • 6篇药物
  • 6篇3D打印
  • 4篇软骨
  • 4篇骨再生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递送系统
  • 3篇生物材料
  • 3篇细胞
  • 3篇肌腱
  • 3篇骨科
  • 3篇骨折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药物递送
  • 2篇药物治疗

机构

  • 3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庆阳市西峰区...

作者

  • 31篇刘贺
  • 12篇王金成
  • 9篇吴丹凯
  • 7篇杨帆
  • 6篇王辰宇
  • 4篇彭传刚
  • 3篇李忱
  • 2篇刘亚东
  • 2篇张妍
  • 2篇张汉阳
  • 2篇李容杭
  • 2篇常非
  • 2篇钟磊
  • 1篇李秋菊
  • 1篇朴成东
  • 1篇高峰
  • 1篇林高用
  • 1篇陈炳鹏
  • 1篇王雁冰
  • 1篇陈高扬

传媒

  • 16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金属微孔支架分子筛涂层搭载镁离子促进骨缺损骨再生修复能力的作用研究
目的 目前大块骨缺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骨缺损若超过临界尺寸,骨组织无法通过自身再生实现骨组织修复。目前各种骨移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理想人工骨修复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骨整合能力。
高超华杨帆陈炳鹏刘贺王金成
关键词:骨缺损骨组织工程
天然及复合海藻酸盐水凝胶改性和构建复合体系修复骨缺损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作为一种骨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材料,海藻酸盐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的特点受到关注,然而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因降解缓慢、凝胶不稳定等缺陷使其在机体环境下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进行改性及构建复合体系,以满足骨缺损修复所需的功能。目的:介绍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的结构及其改性策略,复合海藻酸盐水凝胶的构建策略,强调在不同的骨缺损修复中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所需具备的各种功能,并总结当前的研究重点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作者以“alginate hydrogel、bone defect、bone repair、海藻酸盐、骨缺损、骨修复”为检索词,检索1995-2021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对6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海藻酸盐水凝胶通过氧化及γ射线照射等处理,能够获得更快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不同的交联方式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②通过复合体系的构建,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能够作为细胞、生物活性因子及药物的载体,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其他支架使用。③因为具备以上复杂的性能,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在骨缺损修复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在部分已有的研究报道中,实现了临界性骨缺损的完全骨桥接。海藻酸盐复合体系为骨修复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局部生物活性物质的控制性递送,实现骨缺损的加速愈合以及临界性骨缺损的愈合。④在大节段及承重骨缺损的修复中,可以联合其他高机械强度的支架,在提供机械承重的同时,增强了其他支架的骨整合能力,而这些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骨缺损修复的要求。⑤总体而言,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现出良好的促进骨组织修复效果,为骨组织
范谊刘亚东崔宇韬刘贺田宇航李少荣王淦吴丹凯彭传刚
关键词:海藻酸盐骨缺损骨修复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多种特殊状态下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技术被引量:5
2020年
背景: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关节软骨再生,但多为生理状态下小面积缺损的单纯修复。然而临床上的软骨缺损常伴随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基础疾病,且缺损的位置、范围、深度均不确定,给软骨组织修复带来了很大挑战。目的:总结不同位置和炎症状态下软骨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defect regeneration,osteochondral,growth plate,weight-bearing area,inflammatory”,中文检索词为“关节软骨缺损,骨软骨,生长板,负重区,炎症”,检索建库至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9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6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针对各种特殊状态下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目标和策略是不同的:全层软骨和骨软骨结构缺损多采用具有多层结构的支架,旨在修复软骨特有的分层结构及软骨下骨结构,同时避免新生软骨内异位骨化的问题;生长板缺损的修复关键在于避免长骨成熟后发生畸形,因此在修复支架内应添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发生形态蛋白7等生长因子,以持续刺激生长板的修复并发挥骨生长的生理功能;负重区软骨修复则需要修复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负重时不会发生严重形变及结构破坏,同时新生的软骨组织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以支撑持续的纵向压力和磨损;炎症状态下的软骨缺损则要同时治疗炎症与软骨缺损,间充质干细胞的引入可同时发挥免疫调节及组织再生功能,以使疾病达到彻底治疗的目标。
陈劲松王中汉常非刘贺
关键词:软骨缺损修复全层缺损骨软骨缺损生长板负重区骨性关节炎
生物活性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背景:随着生物打印技术与化学合成技术的进展,将这些技术纳入组织工程支架制作,用于促进骨再生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介绍生物活性骨组织工程支架,讨论并总结不同制作材料在促进骨再生及治疗骨缺损方面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8年7至9月以"bone tissue engineer,3D-printed,scaffold,composite scaffold"为关键词,检索2003至2018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章237篇,筛选后对70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生物活性支架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支架、生物陶瓷材料复合支架与聚合物材料复合支架,目前已被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已开发了几个具有临床转化成功的骨和软骨构建体实例,其中陶瓷和聚合物复合材料与天然骨具有相似的组织组成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能获得最大成功。若可将现有的生物活性材料、生长因子、功能化技术和仿生支架设计相结合,在未来可能为特定患者创建复杂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这也为治疗各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提供了希望,包括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和严重的骨缺损。
冷一李祖浩任广凯王中汉高超华史晨玉刘贺吴丹凯
关键词:骨科材料生物活性材料3D打印骨缺损骨再生
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2年
背景:在治疗骨缺损的过程中,将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植入缺损部位可有效提高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目的:介绍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其功能,描述其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并探讨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趋势。方法:作者以"chitosan,scaffold,bone defect,bone tissue engineering;壳聚糖,支架,骨缺损,骨组织工程"为关键词,检索2008-2020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章198篇,筛选后对51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可以作为抗菌剂来治疗耐药性较强的细菌,作为骨传导性物质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还可以经过改性和各种生物材料结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功能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可注射水凝胶以任何形状填充到骨缺损部位。但是强度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很难在保证抗菌活性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支持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仍侧重于和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另外,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未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改进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有助于研发具有更多功能的骨修复生物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可将壳聚糖同3D打印技术、基因工程以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为骨修复开辟新的道路。
田宇航刘亚东崔宇韬刘贺李少荣王淦范谊彭传刚吴丹凯
关键词:壳聚糖骨缺损骨组织工程药物治疗
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
2018年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治疗方法具有极大的潜力。目的:介绍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在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作者以"stem cells,scaffold,osteoporosis,bone defects"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7年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以"干细胞,支架,骨质疏松,骨缺损"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7年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初检到文章142篇,筛选后对45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于修复或再生受损组织,被认为是作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骨科疾病的理想细胞来源。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过程中,干细胞-三维支架复合体中的支架除了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外,还为修复的相关细胞、因子提供一个有利的再生微环境,复合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缺损的愈合,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此外,结合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对于骨质疏松相关骨缺损的重建具有巨大的潜力。总之,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为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策略之一。
袁伟健王辰宇李忱杨帆王中汉李祖浩秦彦国刘贺王金成
关键词:干细胞骨质疏松性骨折复合体骨质疏松骨缺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足底压力的足的“三柱”负重模型
目的 根据足部结构以及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建立并评估一个新的足部负重模型,进而为足部疾病生物力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使用Footscan? usb-0.5m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检测36名健康志愿者的足底压力、压强、接...
姜振德张汉阳刘贺
关键词:生物力学足底压力接触面积
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治疗进展:支架植入与局部药物递送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将抗骨质疏松药物纳入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再生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介绍骨组织工程支架,讨论并总结其搭载抗骨质疏松药物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方面的应用。方法:作者以"Osteoporosis,Bone defect,Scaffold,骨质疏松,骨缺损,支架"为关键词,检索2005至2017年期间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初检文章201篇,筛选后对64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各种类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如经过改性的磷酸钙骨水泥、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等支架均起到一定促进骨再生的作用。但骨质疏松状态下的骨再生受损严重,常规支架促进骨再生能力有限,需要加以抗骨质疏松治疗。考虑到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骨缺损局部作用小的特点,近年来研究者对支架植入与局部药物递送相结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愈合进行了研究,如何将骨再生诱导因子纳入支架中,并稳定地从支架中释放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是关键。其中,双膦酸盐、金属锶、骨形态发生蛋白2、甲状旁腺激素、中药成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常用药物,将其纳入凝胶中或通过涂层的方法与骨组织工程支架结合可达到缓释效果;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经成骨相关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复合支架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李祖浩王辰宇王中汉高超华史晨玉杨帆刘贺王金成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缺损药物缓释骨再生
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退行性髋关节疾病、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髋关节表面软骨损伤等疾病[1].尽管THA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但研究表明THA易出现并发症,如术后脱位、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切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血肿等[2].
胡冰涛李瑞延杨帆刘贺李照彦秦彦国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完全负重练习开始时间与足部功能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尚存争议。目的:探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完全负重功能练习的开始时间与足部功能的关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9例36足,按完全负重练习的开始时间分为:A组16例17足,术后6-8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平均完全负重时间2.8个月;B组13例19足,因个人因素(复合伤、工伤、心理因素等),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5.5个月。结果结果: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A组平均为(91.4±3.4)分,B组平均为(86.3±4.5)分,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不良3足,经换药2周愈合;B组切口愈合不良1足,经换药2周愈合,骨髓炎1足,经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治愈,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A组平均Bhler角29.5°±3.3°,平均Gissan角130.1°±5.4°,骨折均已愈合;B组平均Bhler角31.1°±2.1°,平均Gissan角131.5°±3.9°,骨折均已愈合。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3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锻炼患者的足部功能明显优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
付尧王金成贾云龙张汉阳钟专陈高扬刘贺常非
关键词:跟骨骨折锻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