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蒙蒙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1 供职机构: 河南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相关因素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0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其转... 窦蒙蒙 罗艳林 王莉 陈红敏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文献传递 地塞米松和1,25-(OH)_2D_3对EC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和1,25-(OH)2D3及2药联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1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7mol/LDEX与10-7mol/L1,25-(OH)2D3以及同种浓度2药联合处理EC1细胞48、72和96h,并设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OH)2D3单独应用具有抑制EC1细胞增殖的作用(F1,25-(OH)2D3=51.185,P<0.001);DEX单独应用具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FDEX=8.170,P=0.009)。DEX、1,25-(OH)2D3及时间3种因素两两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细胞增殖抑制:F1,25-(OH)2D3×DEX=11.017,P=0.003;F1,25-(OH)2D3×时间=3.668,P=0.041;FDEX×时间=7.887,P=0.002。G0/G1期细胞比率:F1,25-(OH)2D3×DEX=12.381,P=0.002;F1,25-(OH)2D3×时间=6.583,P=0.005;FDEX×时间=5.096,P=0.014),且两药间提示存在拮抗作用。未发现3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细胞增殖抑制:F1,25-(OH)2D3×DEX×时间=0.512,P=0.606。G0/G1期细胞比率:F1,25-(OH)2D3×DEX×时间=0.410,P=0.668)。结论:DEX和1,25-(OH)2D3单独及联合使用能对EC1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且使EC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张震 付聪 王冰一 窦蒙蒙 赵继敏 黄幼田 赵明耀关键词:地塞米松 25-(OH)2D3 细胞周期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局部晚期宫颈癌中P-gp、Ki-67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 分析P-gp、Ki-67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33例,均于我院行宫颈病理活检确诊,于术前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疗程结束后评价化疗疗效... 王莉 窦蒙蒙DNA倍体、P53基因的表达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组织中DNA倍体、P53突变型基因的表达与术后放疗高危因素的关系,进而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新辅助化疗(NACT)前LACC患者的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分析DNA倍体。结果 DNA倍体、P53基因对术后放疗高危因素有显著性影响(P=0.001、P=0.000)。DNA倍体和P53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56,P=0.005。结论 DNA倍体、P53和术后放疗高危因素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治疗前LACC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窦蒙蒙 陈红敏 马一鸣 阎夏 董丽杰 王莉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 DNA倍体 P53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全子宫/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随访6~81个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FIGO分期、浸润深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β=3.368、1.809,OR(95%CI)=29.024(8.453~99.654)、6.105(1.514~26.625)]。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类型、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95%CI )分别为5.664(1.837~17.468)、9.685(4.230~22.172)、0.165(0.034~0.803)、0.008(<0.001~0.418)。结论:存在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有必要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陈红敏 陈红敏 窦蒙蒙 阎夏 王莉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腹膜后淋巴结 预后 ERCC1 mRNA及P53表达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决策的影响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组织中ERCC1 mRNA及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60例病例,在NACT前分别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ERCC1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60例患者中,有效45例,有效率为75.00%。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及类型与NACT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ERCC1mRNA、P53蛋白的表达与NACT疗效有关(P〈0.05)。其中ERCC1mRNA及P53过表达均为NACT疗效的危险因素,分别[β=-1.398OR(95%CI)=0.247(0.069-0.880)],[β=-1.981,OR(95%CI)=1.375(0.903-1.519)]。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具有放疗高危因素者共31例(68.9%)。二者过表达均可提示术后病理结果具有放疗高危因素(P〈0.05)。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5,P〈0.05)。结论 LACC组织中ERCC1mRNA及P53表达与NACT敏感性相关,并且可提示术后病理结果具有放疗高危因素,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阎夏 马一鸣 陈红敏 陈红敏 董丽杰 窦蒙蒙 王莉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 ERCC1 MRNA P53 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