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文琳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海马
  • 2篇多氯联苯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学习记忆
  • 2篇血管
  • 2篇孕前
  • 2篇神经元
  • 2篇通路
  • 2篇子代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 2篇氯化锂
  • 2篇颗粒物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苯并[A]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机构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劳动保...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西山煤电(集...
  • 1篇长治市妇幼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2篇白文琳
  • 5篇张文平
  • 3篇余红梅
  • 3篇秦瑶
  • 2篇牛侨
  • 2篇刘承芸
  • 1篇杨慧
  • 1篇强梅
  • 1篇王莉
  • 1篇张志红
  • 1篇雷立健
  • 1篇陈建平
  • 1篇周兴藩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歇性与持续性噪声暴露致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 探讨间歇性与持续性噪声暴露所致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次/d间歇暴露组、2次/d间歇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饲养于自然环境(背景噪声≤50 dB),3个暴露组大鼠每日均暴露于强度为(95±2) dB的20~20 000 Hz的噪声环境4 h,持续14 d;其中,4次/d间歇暴露组大鼠每暴露1 h进入5 h安静期,4次/d;2次/d间歇暴露组大鼠每暴露2 h进入10 h安静期,2次/d;持续暴露组每暴露4 h进入20 h安静期。暴露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采用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学改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化学荧光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行为学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3个暴露组大鼠中心区运动时间百分比均下降(P值均<0.01),持续暴露组大鼠中心区运动路程和糖水偏爱指数均下降(P值均<0.01),2次/d间歇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大鼠开臂运动时间百分比与开臂运动路程均下降(P值均<0.01)。持续暴露组大鼠开臂运动路程短于4次/d间歇暴露组(P<0.05),不动时间分别长于对照组和4次/d间歇暴露组(P值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持续暴露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间距显著增宽,锥体细胞变性坏死;其余3组均未见明显神经坏死。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2次/d间歇暴露组大鼠海马组织多数线粒体发生肿胀;持续暴露组大鼠海马组织可见部分神经元坏死,胞膜不连续,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甚至消失;其余2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结构较正常。与对照组比较,4次/d间歇暴露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力下降(P<0.05),2次/d间
王鹤霏白文琳陈茜张楠孙谊然林梦文蒋柳权张文平
关键词:持续性焦虑抑郁氧化应激海马
基于Bagging的阿尔茨海默病进程多分类预测研究
2022年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认知正常(cognitive normal,CN)、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arl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at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LMCI)和AD]进行多分类预测,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中的527例个体的27个变量,进行特征选择筛选特征子集、SMOTE过采样处理类别不平衡后构建两个集成分类模型XGBoost和Bagging,并将分类性能与朴素贝叶斯和K-近邻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经SMOTE过采样后构建的Bagging集成模型准确率最高(94.40%);Bagging对EMCI、LMCI和AD的类准确率较高,分别为100.00%、88.00%和87.00%,Bagging模型性能较优。结论本文构建的AD进程多分类Bagging模型,不仅可实现直接多分类,而且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AD的诊疗工作提供借鉴。
张嘉嘉易付良杨慧陈杜荣秦瑶崔靖白文琳韩红娟葛晓燕余红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基于神经心理测试的XGBoost在MCI亚型分类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利用神经心理测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亚型(Ⅰ型-单认知域遗忘型,Ⅱ型-多认知域遗忘型,Ⅲ型-单认知域非遗忘型,Ⅳ型-多认知域非遗忘型)进行分类,促进MCI亚型早期识别、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方法数据来源于NACC公共数据库,Ⅰ型469人,Ⅱ型538人,Ⅲ型262人,Ⅳ型274人。神经心理测试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采用随机森林填补缺失值,利用弹性网络选择不同MCI亚型的最佳特征,将这些特征输入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MCI亚型进行分类,并将分类效果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er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比较。评价指标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G-means、AUC以及阳性/阴性临床效用指数(CUI+/CUI-)。结果除Ⅰ/Ⅱ型MCI,4个模型对其他MCI亚型分类准确率均大于80%;除灵敏度和CUI-,XGBoost模型整体分类性能优于其他3个模型;除KNN,其他3个模型临床效用指标均大于0.49,且XGBoost对Ⅰ/Ⅲ、Ⅰ/Ⅳ型分类临床效用大于0.81;XGBoost分类aMCI/naMCI及Ⅰ/Ⅲ型MCI时,最重要的分类特征为延迟10~15min后复现本森图(UDSBENTD),分类Ⅰ/Ⅱ型MCI及Ⅰ/Ⅳ型MCI时,最重要的分类特征为连线B完成总时间(TRAILB)。结论基于神经心理测试的XGBoost对MCI亚型分类性能较好,相较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所提升,有实际应用价值。
易付良陈杜荣秦瑶张嘉嘉韩红娟葛晓燕崔靖白文琳安建华余红梅
关键词:神经心理测试
氯化锂改善孕中期苯并[a]芘暴露致大鼠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氯化锂(Li Cl)对孕中期苯并[a]芘(B[a]P)暴露诱导大鼠神经管畸形的改善作用。方法:10周龄SPF级健康孕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B[a]P暴露组和Li Cl干预组,每组6只。妊娠第8 d(GD8)暴露组和干预组分别经口给予B[a]P(250 mg/kg)或B[a]P(250 mg/kg)+Li Cl(40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植物油,1次/d,连续7 d,染毒期间记录孕鼠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考察胚胎发育情况;HE染色观察胚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胚胎脑组织β-catenin和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GD15,暴露组孕鼠体重低于对照组(P <0.05),而干预组明显高于暴露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死胎率、吸收胎率、发育迟缓率、神经管畸形率等均显著升高(P <0.05),干预组上述指标较染毒组均有所下降(P <0.05)。HE染色发现,暴露组胚胎神经管畸形主要表现为脑/脑膜膨出,干预组症状有所改善。免疫组化显示,暴露组胚胎脑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 <0.05)。Western Blot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胚胎脑组织GSK-3β表达升高(P <0.01)、β-catenin降低(P <0.01),干预组较染毒组GSK-3β降低(P <0.05)、β-catenin升高(P <0.05)。结论:Li Cl干预可降低B[a]P暴露诱导的胚胎脑/脑膜膨出畸形发生,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
张文平张楠白文琳陈茜王鹤菲赵振林周兴藩张英英
关键词:氯化锂苯并[A]芘神经管畸形孕中期
氯化锂对苯并[a]芘暴露致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诸多研究证实苯并[a]芘(BaP)可透过胎盘屏障及血脑屏障引起胚胎神经毒性,而目前关于外源化合物对BaP暴露所致健康损害的干预作用研究鲜有报道。氯化锂(LiCl)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情绪调节,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目的]探讨LiCl对孕期BaP暴露致大鼠胚胎发育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为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周龄孕期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植物油组、BaP组(20 mg·kg^(-1)BaP)、LiCl组(40 mg·kg^(-1)LiCl)及LiCl干预组(20 mg·kg^(-1)BaP+40 mg·kg^(-1)LiCl),每组6只。妊娠第8天(GD8)开始灌胃染毒,1次·d^(-1),连续7 d至妊娠第14天(GD14),每天记录孕鼠体重。妊娠第18天(GD18)剖腹取出胎鼠,记录胎鼠总数、体重、身长及尾长;HE染色观察胎鼠海马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胎鼠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期间,对照组、植物油组和LiCl组孕鼠体重及胎鼠发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14和GD18,BaP组孕鼠体重[(323.34±5.71)g、(364.34±10.41)g]均低于对照组[(339.17±7.10)g、(390.32±11.35)g](P<0.05),而LiCl干预组孕鼠体重[(345.05±7.72)g、(398.73±12.32)g]均高于Ba P组(P<0.05)。Ba P组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分别为(2.325±0.061)g、(3.072±0.077)cm、(1.135±0.068)cm,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值[(2.563±0.091)g、(3.284±0.078)cm、(1.276±0.041)cm](P<0.05);LiCl干预组胎鼠上述发育指标值为(2.669±0.096)g、(3.356±0.107)cm、(1.206±0.041)cm,均较BaP组有上升(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BaP组胎鼠海马组织齿状回区出现神经元皱缩和染色加深,LiCl干预组有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aP组pGSK-3β表达降低(对照组和BaP组的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87±0.04、0.50±0.04,F=19.64,P<0.001),GSK-3β表达升高(对照组和BaP组的灰度值比值分别为1.53±0.14、2.09±0.11
张楠张英英王鹤霏陈茜白文琳孙谊然张文平
关键词:氯化锂苯并[A]芘胚胎毒性海马神经元糖原合酶激酶-3Β
孕哺期接触多氯联苯对大鼠子代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孕哺期接触多氯联苯对仔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受孕后用不同浓度的aroclor1254染毒,仔鼠出生1个月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分离海马细胞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各组仔鼠经过4d训练后潜伏期与第1天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但在同一天中染毒组与对照组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中,各剂量组仔鼠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延长,其中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11.74±6.56)s、(20.83±8.38)s,(5.23±1.16)s;均P<0.05)],各剂量组在第四象限的停留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减少[分别是(40.14±7.14)s,(33.76±5.58)s,(32.45±6.00)s,(30.63±5.10)s;P<0.05];穿越平台次数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减少[分别为(4.14±1.21)次,(3.00±1.32)次,(2.65±1.13)次,(2.42±1.31)次;P<0.05)],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40.14±7.14)s,(33.76±5.58)s,(32.45±6.00)s,(30.63±5.10)s);P<0.05].染毒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分别为(121.16±12.23) nM,(141.27±24.66) nM,(163.32±29.75) nM,(261.46±27.79) nM],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结构被破坏,表现为线粒体肿胀,脊排列紊乱,核膜崩解,脱髓鞘改变.结论 Aroclor 1254孕哺期染毒能引起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衡有关.
刘承芸白文琳陈建平牛侨
关键词:海马学习记忆超微结构
基于Landmark模型动态预测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
2022年
目的利用Landmark模型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老年人转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概率进行动态估计,为早期发现高危AD患者提供帮助。方法利用312名MCI个体的纵向和生存数据构建三个landmark模型(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利用Brier得分和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选出最优模型进行动态预测。结果模型3的预测性能较好,且FAQ、RAVLT-immediate和海马体体积是MCI转为AD重要的预测变量。在不同随访年,利用模型3和这三个预测变量预测两名MCI个体两年后转为AD的概率。MCI个体1转为AD的概率逐年下降,属于AD低危个体;而MCI个体2转为AD的概率逐年上升,属于AD高危个体。结论本研究对MCI个体向AD转化的概率进行动态估计,可识别AD高危群体。
张嘉嘉秦瑶韩红娟葛晓燕崔靖白文琳余红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
基于HIF-1α/VEGF轴探讨孕前PM_(2.5)暴露对小鼠母胎界面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可引起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导致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调控的母胎界面血管重构是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环节。[目的]观察孕前PM_(2.5)暴露对小鼠受孕前子宫状态和受孕后母胎界面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HIF-1α/VEGF轴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性成熟C57BL/6J小鼠雌性40只,雄性若干(交配使用,不做任何处理),适应性饲养1周。将雌鼠分为PM_(2.5)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PM_(2.5)暴露组小鼠给予鼻腔滴注3 mg·kg^(-1)的PM_(2.5)悬液,隔天1次,持续4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经空白采样膜处理的悬液。染毒期间每周记录雌鼠体重。染毒结束后每组各取6只雌鼠断头处死,取子宫称重并计算其脏器系数,利用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学形态,同时检测HIF-1α、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的mRNA表达。将各组剩余14只雌鼠按照雌雄2∶1合笼过夜,统计受孕比例。妊娠第10天(GD10)断头处死,解剖子宫,利用HE染色观察胚胎和胎盘组织病理学形态,同时检测母胎界面血管生成分子标志物HIF-1α、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前PM_(2.5)暴露对雌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子宫脏器系数降低,同时伴随有子宫内膜变薄等病理学损伤,以及HIF-1α、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的mRNA表达下降(均P<0.05)。孕前PM_(2.5)的暴露进一步引起雌鼠出现受孕比例降低(对照组:9/14;暴露组:5/14),胚胎排列不齐,发育异常,胎盘变小,螺旋动脉血管管壁变薄(对照组:1.00±0.06;暴露组:0.86±0.08;P=0.01)等病理学变化,HIF-1α、VEGF及其受体Flk-1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孕前PM_(2.5)暴露可引起雌鼠子宫病理学损伤和血管生成异常,进一步影响受孕后母胎界面的血管重构,HIF-1α/VEGF轴可能发挥调控作用。
张英英张文平白文琳李奔刘楠楠张志红
关键词:孕前细颗粒物血管形成低氧诱导因子-1Α
多氯联苯引起幼年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对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氯联苯(PCB)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以及CRE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组)、aroclor1254低剂量组(2 mg&#183;...
刘承芸白文琳陈浔刘君牛侨
关键词:CREB学习记忆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吡虫啉暴露致人肝细胞HepG2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吡虫啉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在人群生物样本中检出率高。已有研究显示吡虫啉暴露与肝损伤相关性较高,但具体机制不明。[目的]观察吡虫啉暴露对人肝细胞HepG2毒性效应及其非靶向代谢谱的扰动影响,分析其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探讨吡虫啉肝毒性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人肝细胞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和多种浓度的吡虫啉染毒组,每组设5个平行样。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吡虫啉(1、2.5、5、7.5、10 mmol·L^(-1))染毒8 h后的HepG2细胞存活率,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选用细胞存活率为80%对应的吡虫啉暴露浓度(3 mmol·L^(-1))对HepG2细胞进行染毒,应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各组间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分析其富集的生物过程和相关信号通路。[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吡虫啉暴露组HepG2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暴露于2.5mmol·L^(-1)吡虫啉8 h后,HepG2细胞存活率约为86%。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暴露3 mmol·L^(-1)吡虫啉可引起HepG2细胞包括肌酸(变量权重值VIP=1.11,P<0.001)、精氨酸(VIP=1.47,P=0.048)、牛磺酸(VIP=4.28,P=0.001)、α-D-葡萄糖(VIP=1.90,P=0.006)等在内的61种差异代谢产物水平紊乱,主要涉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P<0.001)、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P=0.002)及半乳糖代谢(P=0.015)等。[结论]吡虫啉暴露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存活率,干扰mTOR信号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通路。
周兴藩孙谊然朱晓俊林梦文白文琳张英英张文平
关键词:吡虫啉MTOR信号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