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秀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储层
  • 3篇油田
  • 3篇孔隙
  • 2篇水淹
  • 2篇水淹层
  • 2篇结构特征
  • 2篇非均质
  • 2篇测井
  • 1篇致密储层
  • 1篇砂层
  • 1篇渗透率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四性
  • 1篇四性关系
  • 1篇苏里格
  • 1篇苏里格气田
  • 1篇苏里格气田东...
  • 1篇图像
  • 1篇气田

机构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胡秀
  • 4篇李泽亮
  • 4篇屈艳梅
  • 2篇宋子齐
  • 1篇张予生
  • 1篇景成
  • 1篇马勇军

传媒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测井技术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渭北油田长3、长6、长7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结合应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资料,铸体薄片照片,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渭北油田长3、长6、长7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明确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胡秀惠宝平
关键词:毛管压力曲线连通性
温西三块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精细建模测井分析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温西三块注水开发20多年来,油层物理性质、参数大小及测井响应发生明显而复杂的变化,水淹层中注入水强烈冲刷,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精细研究了其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建模。通过油区测井、岩心和试油试采资料,分类建立的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其数据点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有明显集中分布趋势。特别是分类模型利用分类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参数综合拟合值求取孔隙度;渗透率采用分类的多种测井响应综合评估确定,提高了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计算精度,为准确计算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提供了有效分析方法。
李泽亮李泽亮张予生屈艳梅胡秀胡秀
关键词:测井解释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
渭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
2014年
储层"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岩电资料对渭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四性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明确了其储层四性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油层解释和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胡秀田超峰
关键词:储层四性关系
渭北油田长3-长8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2014年
油气储层形成过程中因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无论在空间分布还是储层内部各个属性上都会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水运移及油气采收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考虑非均质性的规模影响在储层开发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渭北油田长3-长8储层为例,利用储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对碎屑岩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做详细研究。
李泽亮屈艳梅忽磊磊胡秀
关键词:非均质性
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分析温西三块储层水淹层剩余油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温西三块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在注水开发中砂体结构、赋存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特点,提出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通过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及其岩性、物性和自然电位减小系数、自然伽马减小系数、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深侧向、深感应电阻率建立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的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标准,准确提取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沉积能量及其测井参数信息,有效地展示出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垂向演化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平面展布规模和范围,并列举出注水开发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叠置韵律层中的层间差异层和非主体微相席状砂层受河道高渗层间干扰造成的剩余油分布层段,为准确预测和筛选不同类型已动用油层及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张予生宋子齐李泽亮屈艳梅忽磊磊胡秀
关键词:测井分析水淹层剩余油分布
致密储层成岩储集相分类孔隙演化分析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2014年
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作用影响,成岩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成岩作用复杂,储层具有孔隙空间小、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在对成岩储集相形成的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致密储层成岩过程孔隙演化基本规律及其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Ⅰ、Ⅱ、Ⅲ、Ⅳ类成岩储集相类型。通过对该区盒8、山1、山2段岩心样品分析及储集空间鉴定结果,沿成岩过程进行孔隙度演化分析推演,得出不同成岩储集相各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参数和孔隙演化模式,提出了不同成岩储集相成岩作用强弱造成不同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结构差异及特征。从而对该区分类成岩储集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阐明了该区孔喉排驱压力、中值压力高,孔喉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均质系数范围大。最大孔喉半径、退汞效率和结构综合参数偏低且分布范围大.微观孔隙类型组合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差。指出其中Ⅰ、Ⅱ类成岩储集相各类孔喉结构参数分布在相对较好范围,孔隙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均质系数处于相对较窄居中及孔渗高值部位,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及渗流、储集特征,成为该区致密储层筛选优质储层的主要目标。
宋子齐景成李泽亮屈艳梅忽磊磊胡秀
关键词:致密储层成岩过程微观孔隙结构苏里格气田东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