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 作品数:54 被引量:2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14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4例)和未干预组(73例),未干预组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加用丹参注射液,两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2%(69/74),明显高于未干预组(82.2%,60/73),P〈0.05;干预组P-选择素治疗后下降(7.9±1.4)%,未干预组P-选择素治疗后下降(4.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活化状态,并提高疗效。
- 王琼杨晓钟马刚
-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P选择素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9例,其中普通手足口病组48例,重症手足口病组21例,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3组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干扰素( IFN-γ)和IL-2、IL-10、IL-13。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组患儿血清IgG、IgA分别为(12.33±8.58)、(0.78±0.55) g/L,与健康对照组[(7.09±6.36)、(0.61±0.36) g/L]、普通手足口病组[(7.41±5.07)、(0.57±0.41)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手足口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组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症手足口病组IFN-γ、IL-2、IL-13分别为(0.95±0.67)、(1.07±0.64)、(1.25±0.46) ng/L,与普通手足口病组[(2.72±1.15)、(2.07±1.53)、(2.31±1.35) ng/L]、健康对照组[(1.83±1.12)、(1.61±1.37)、(1.99±0.75)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手足口病组IL-10为(2.69±1.33) ng/L,与重症手足口病组[(1.54±1.23) ng/L]、健康对照组[(1.35±1.12)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检测能侧面反映手足口病患儿的基因状态,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为临床提早干预提供可靠指标。
- 杨小娟嵇丽君王琼张健华颖陈文吴国荣
- 关键词:手足口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ESD方法治疗的4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先行CT及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30例,34例完整切除,4例借助圈套器切除。3例术中穿孔,其中食管病变1例,胃病变2例,术后出血2例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 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 杨晓钟刘欣戴伟杰王琼
-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间质瘤
- 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学研究
- 2016年
- 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疾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为手足口病患儿的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曹烨江澄陈文吴国荣王琼华颖
-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
- 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5例(86.67%)以腹痛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中上腹部50.67%、脐周18.67%、右下腹8.00%、右上腹4.00%、左上腹2.67%、全腹1.33%;腹痛之后出现皮肤紫癜症状者40.00%、恶心呕吐者占53.33%、粪潜血阳性34.67%;19例胃镜检查显示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17/19);1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12/12)和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充血、红斑(6/12)。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王琼杨晓钟马刚
- 关键词:腹痛内镜检查
- 长双歧杆菌、肠系膜明串珠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长双歧杆菌(BL)、肠系膜明串珠菌(LM)和鼠李糖乳杆菌(LR)对小鼠血清抗氧化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对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及LR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LR干预组小鼠每日饲以高脂饲料,连续15周,并同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BL、LM、LR灌胃,连续15周,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细胞脂肪变性。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肝脂肪变性8只(80%),轻度脂肪变性2只(20%);模型组小鼠呈现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分别为4只(40%)、6只(60%);BL干预组中、重度脂肪变性分别为5只(50%)、4只(40%),LM干预组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均为4只(分别占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干预组小鼠以轻度肝脂肪变性为主,共8只(8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与LM干预组小鼠比较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除总胆固醇(TC)外,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
- 张娟王琼戴伟杰杨晓钟
-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肝脂肪变性
- 口腔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建立口腔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口腔黏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与口腔癌细胞Cal27共培养构建三维模型,通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维共培养模型中Cal27和NFs的生长情况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取NFs。三维共培养悬浮培养4 d,胶原凝胶收缩,Cal27细胞呈单层生长;胶原凝胶转移到支架上,气液相界面培养条件下,Cal27细胞呈多层生长,培养3 d时癌细胞基底部出现类基底膜样结构,培养9 d时基底膜样结构趋于完整。结论:三维气液相界面培养模型不同于二维细胞培养,其构建了类似于人体口腔组织的上皮层及其下面的间质细胞层,使口腔癌细胞在生长模式上更接近人体组织,从而为研究口腔癌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 潘璐王琼周美玲刘来奎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 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肺上皮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肺上皮细胞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EAS-2B人正常肺上皮细胞,观察1、10、100、1 000μg/L重组HMGB1蛋白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的影响,及10 mg/L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处理对HMGB1诱导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不同剂量重组HMGB1诱导肺上皮细胞12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HMGB1剂量依赖性升高;100μg/L HMGB1分别诱导肺上皮细胞3、6、12和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IL-1β、IL-6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后6 h达峰值;TLR4抗体处理后TNF-α、IL-1β、IL-6释放均受到部分抑制(P<0.05或P<0.01)。结论:HMGB1对肺上皮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具有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胞膜TLR4有关。
- 吴国荣王发龙陈文陈静瑜刘洁王琼赵琪陈国千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细胞因子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 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刘欣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癌癌前状态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HFMD患儿13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组,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ghrelin、D-乳酸、内毒素、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胃肠功能评分(GIF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ghrelin、D-乳酸、内毒素与PCT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ghrelin、D-乳酸、内毒素、PCT对HFMD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可能影响HFMD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ghrelin显著低于健康组(t=17.764,P<0.05),GIF评分、血清D-乳酸、内毒素、PCT水平较健康组均显著升高(t=26.112、14.324、15.491、23.433,P<0.05);危重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危重症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F=105.761,P<0.05);危重症组、重症组患儿GIF评分、血清D-乳酸、内毒素、PCT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危重症组患儿上述指标显著高于重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患儿血清ghrelin与GIF评分、D-乳酸、内毒素、PCT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9、-0.563、-0.667、-0.581,P<0.05);ghrelin、D-乳酸、内毒素和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67、0.750和0.8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hrelin、D-乳酸、内毒素与PCT均是影响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血清ghrelin与HFMD严重程度及胃肠功能指标密切相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
- 江澄徐苗吴国荣张健王琼
- 关键词:手足口病GHRELIN胃肠功能障碍D-乳酸前降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