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佳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电影节
  • 2篇电影
  • 2篇电影节
  • 2篇艺术
  • 2篇战前
  • 2篇文化
  • 2篇抗战
  • 2篇抗战前
  • 2篇北京大学生
  • 2篇北京大学生电...
  • 1篇旦角
  • 1篇第五代电影
  • 1篇电视观众
  • 1篇电视纪录片
  • 1篇电信
  • 1篇雕龙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结构
  • 1篇叙事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贾佳
  • 1篇张燕
  • 1篇任晟姝

传媒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北京档案
  • 1篇南方电视学刊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艺术教育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文心雕龙·物色》中的通变思想新探
2007年
通变是刘勰创作论中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具体体现在状物、述情两个方面,分别是以"简"应通变、"情变"才能"晓会通"。《物色》篇是从提倡"情变"的角度来强调情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的。
贾佳
关键词:物色情变
抗战前北平杂志中的梅兰芳形象被引量:1
2007年
梅兰芳是大家熟知的京剧表值艺术家,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在半个多世纪前(1928年-1937年)的老杂志里,梅兰芳的形象却复杂得多。他既是旦角里首屈一指的“明星”,又是敢于尝试时装戏、古装戏的“改革家”,述是激进的剧评人笔下的“守旧派”。
贾佳
关键词:抗战前梅派艺术艺术家创始人
“静电视”,开启另一片天空被引量:2
2012年
"期待视界"中的文化因素告诉我们,观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使观众对电视的感知是包含着文化符码的——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烙印。中国的民族传统崇尚儒释道文化,追求的是安逸、静谧、天人合一、心静如水的精神气质。其实,"静电视"会更契合中国传统电视观众的审美理想、人生态度、教化需求、伦理观念、情感方式。那种谆谆善诱式的诗意旁白、水墨山水式的写意镜头、高山流水式的惬意音乐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电视语言。对"静电视"的需求一直根植于中国观众的心中。
贾佳
关键词:节目心理结构电信电视观众电视纪录片
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影像美学、文化反思与商业探索——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第五代电影3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4年
一 1984年,电影《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相继公映。自此以陈凯歌、张艺谋、张军钊、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等为代表的一群锐气十足的“第五代”青年电影人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进而走向世界,开启了中国电影影像美学探索的新时代。
张燕任晟姝贾佳
关键词:第五代电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电影影像美学文化反思《一个和八个》
学术文化品位的坚守——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术部工作
2014年
学术部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的核心工作部门,以每年的国产影片主竞赛单元、小成本电影单元等评奖组织工作为核心,以相关研讨会、展映活动为特色,
贾佳
关键词: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术文化品位国产影片展映活动组委会
梅兰芳的媒体形象——从北平期刊的视角(1928-1937)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论述的是北平杂志(1928-1937)对梅兰芳艺术形象的建构,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密切相关,但笔者将讨论的重点限定在北平杂志中的梅兰芳艺术形象。梅兰芳时代旦角的革新是大众传媒与文人趣味、民众口味合谋的产物,是商业化趋势下的必然结果。杂志以其提供见解、图文并茂、轻松闲适的特性,催生了新的捧旦文化。杂志以剧评、插图为载体,构建了梅兰芳显赫、丰富而又富于矛盾的明星旦角的艺术形象。
贾佳
关键词:抗战前艺术形象文人趣味
浅析《鬼子来了》里的“小叙事”被引量:1
2008年
小叙事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框架,影片《鬼子来了》就采用了这种小叙事。结合影片中的具体人物、情节,分析小叙事日常化、个人化的特点是怎样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又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贾佳
关键词:《鬼子来了》日常化个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