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然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肠手术患者72例,将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输液治疗,观察A、B组分别予以肠内与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3组患者血糖、肝肾功能在术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明显变化;观察A、B组患者术后Ig A、Ig G、Ig M水平较之于术前有明显提高,且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有大幅度增加,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计数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胃手术后早期予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
- 罗然
-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内营养支持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黄疸的原因及对策(附6例报告)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3 252例患者进行分析,术后发生黄疸6例,其中发生胆道损伤4例(即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生物夹夹闭不全1例、副右肝管夹闭横断1例、电钩损伤前壁右肝管1例),术后其他原因导致黄疸2例(其中1例术前提示胆囊细小结石,术后1 d出现黄疸,MRCP证实胆管内无结石;1例术后出现黄疸,再次手术证实胆道完整通畅)。6例患者处理:副右肝管夹闭未做处理1例;取出生物夹,行T管支撑引流1例;术后胆瘘1例,术后7 d再次开腹发现右肝管前壁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组织,T管支撑,大网膜覆盖;术后出现胆瘘及黄疸1例,术后3 d再次开腹发现生物夹夹闭处漏胆,胆总管横断,行坏死组织清除,肝管空肠吻合;1例MRCP证实胆管内无结石行EST后黄疸消失;1例术中证实胆道通畅者放置T管后黄疸减退,3个月后拔除T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未出现任何不适,未发现肝脏萎缩及胆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LC术后黄疸原因既有胆道损伤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如胆道细小结石排石、生物夹压迫胆道致胆道狭窄;术者对LC潜在危险性缺乏重视、经验不足或者盲目自信、器械使用不当是发生术后黄疸的主要原因。术中避免挤压胆囊,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可减少术后黄疸的发生。
- 余少鸿杨杰李建昌舒杰朱磊罗然汤荣春王斌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黄疸
- 结肠癌干细胞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干细胞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结肠癌HCT-116细胞、HT-29细胞及人新鲜结肠癌组织,以磁珠法分离结肠癌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及CD133表达;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D1、COXⅠ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分选新鲜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HCT116细胞中CD44^+分别为2.1%,4%及4.6%,CD44及CD133表达同时阳性细胞百分率仅为0%、1.8%及2.1%。与CD44^-比较,CD44^+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ND1、COXⅠ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HT-29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结肠癌干细胞线粒体呼吸氧化系统酶指标明显升高,阻断ND1或COXⅠ的表达有可能会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余少鸿赵永恒朱磊罗然杨杰舒杰李建昌宋登辉高俊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