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光 作品数:13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咪喹莫特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检索1988–2012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咪喹莫特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咪喹莫特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的红斑及其他多种皮肤损害,多发生于用药数周后。经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痊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咪喹莫特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皮肤症状,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严格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 杨宇光 赵华关键词:咪喹莫特 药品不良反应 皮肤损害 《欧洲基于专家共识的多学科黑素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 2023年 黑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皮肤肿瘤相关病死的90%。该文简要解读了《欧洲基于共识的多学科黑素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该指南由来自欧洲皮肤病论坛(the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EDF)、欧洲皮肤肿瘤协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Dermato-Oncology,EADO)和欧盟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执笔完成,根据系统文献回顾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为皮肤黑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李炳旻 杨宇光关键词:黑素瘤 痤疮与皮肤及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痤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炎症性皮肤病,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微生物群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导致痤疮的原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群失调才是导致痤疮发展的罪魁祸首。同时,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也参与痤疮的致病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皮肤和肠道的微生物群与痤疮的关系,以及基于此的痤疮新疗法。 肖茗露 杨宇光 林碧雯关键词: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基于干细胞治疗非瘢痕性秃发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非瘢痕性秃发是皮肤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现有的治疗方式常无法满足患者的预期。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基于干细胞治疗非瘢痕性秃发可能为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概述了干细胞治疗非瘢痕性秃发的现状以及未来潜在的突破方向,为干细胞在非瘢痕性秃发治疗方面的临床转化提供一定参考。 李炳旻 蹇奕苹 杨宇光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 干细胞治疗 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芥菜籽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芥菜籽组喂养含5%芥菜籽饲料。3周后,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ACD模型,耳部激发24 h后,观察芥菜籽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浸润、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IFN-γ等因子的水平。结果芥菜籽能抑制ACD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皮损处LC浸润、降低IL-1β、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但对血清IFN-γ、IL-4、IL-17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芥菜籽对小鼠ACD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C的迁移及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汶春苗 杨闰平 胡坚 焦泽龙 杨宇光 杨剑凌 李恒进 赵华关键词:二硝基氟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朗格汉斯细胞 《2014年欧洲HIV检测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1 2015年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检测是抵抗HIV传播战争中的基石之一。《2014欧洲HIV检测指南》[1],对欧洲≥16岁到性传播感染诊所、生殖-泌尿或皮肤病-性病诊所就诊人群,进行HIV检测提供了指导。其目的是为这些机构中从事HIV检测的医生或检验师提供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规范操作。本文摘其精要,解读如下。 杨宇光 邹先彪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检测 光动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患者采用光动力联合氟康唑胶囊和克霉唑栓,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冷冻联合氟康唑胶囊和克霉唑栓。结果治疗组尖锐湿疣完全反应率92.4%,对照组尖锐湿疣完全反应率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8,P=0.026)。治疗组真菌感染治愈率97.0%,对照组真菌感染治愈率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随访6个月,治疗组尖锐湿疣复发率7.5%,对照组复发率2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13)。随访2个月后复查真菌,治疗组真菌复发率4.5%,对照组复发率16.0%,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抗真菌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张云杰 杨宇光 郭小娟 邹先彪关键词: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氟康唑 克霉唑栓 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衰老是生理或病理过程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研究如何延缓衰老,尤其是病理性衰老,可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而建立老化细胞模型正是衰老相关研究的基石。目的探究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的效果,为衰老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含5.5 mmol/L、15 mmol/L、25 mmol/L、35 mmol/L和4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培养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功能的变化;对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衰老;采用PCR检测衰老相关p53/p21通路中关键效应分子p53、p21和p16在不同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5.5 mmol/L组,15 mmol/L组和25 mmol/L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提高,而35 mmol/L组和45 mmol/L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的细胞比例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p53、p21和p16的表达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结论高浓度葡萄糖(≥35 mmol/L)可抑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诱导细胞衰老,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53/p21通路引起p16表达水平的增高。 李炳旻 唐浩文 马奎 杨宇光 张翠萍关键词:高糖 细胞衰老 成纤维细胞 P53基因 氯喹对银屑病样皮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与分化异常、伴显著的炎症细胞浸润。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银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T细胞介导的... 杨宇光关键词:氯喹 咪喹莫特 文献传递 669例湿疹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斑贴试验检查669例皮炎湿疹患者。结果 669例皮炎湿疹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12例,其中对1种物质过敏164例,2种物质过敏78例,3种物质过敏44例,4种物质过敏19例,5种及以上物质过敏7例。其中以硫酸镍最高为17.19%,其余依次是氯化钴、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松香、对苯类、甲醛及对苯二胺。结论硫酸镍、氯化钴、重铬酸钾和芳香化合物是本地区湿疹皮炎患者重要的致敏原。 邹先彪 张文英 王东红 杨宇光 刘少卿 李蕾 仇萌关键词:湿疹 斑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