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童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骨折
  • 5篇愈合
  • 4篇关节
  • 3篇微创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
  • 3篇接骨
  • 3篇接骨板
  • 3篇骨板
  • 3篇股骨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凸台
  • 2篇种组
  • 2篇胫骨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骨干骨折
  • 2篇骨科
  • 2篇骨密度
  • 2篇骨折愈合

机构

  • 19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济源职业技术...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丁童
  • 11篇蒋振刚
  • 9篇杨卫强
  • 8篇冯立平
  • 6篇王培山
  • 5篇郭新军
  • 4篇王明晶
  • 4篇方远
  • 4篇赵永明
  • 3篇张付美
  • 2篇贠霄
  • 1篇高宁宁
  • 1篇韩大伟
  • 1篇张亚楠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载木通皂苷D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修复骨缺损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木通皂苷D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与数量、促进基质钙化与骨痂生长等诸多作用,主要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与促进骨折愈合,将其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较少见。目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为载体,将包裹木通皂苷D的缓释微球负载于其中,观察其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W/O/W方法制作包裹木通皂苷D的缓释微球,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负载包裹木通皂苷D缓释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以下简称缓释支架)与单纯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以下简称空白支架),检测缓释微球与缓释支架的体外释药能力。将小鼠来源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上,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分析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情况。在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造1.5 c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空白支架与缓释支架,术后4,12周时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包裹木通皂苷D的缓释微球与缓释支架均具有缓释作用,其中缓释支架的药物释放速率更加平稳、持久;②CCK-8实验显示,缓释支架上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空白支架、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小鼠来源前成骨细胞MC3T3-E1覆盖在两组支架表面,其中缓释支架上的细胞数量要多于空白支架;③培养7,14 d时,缓释支架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 mRNA表达高于空白支架组(P<0.05);培养第21天时,缓释支架组的骨桥蛋白、骨钙素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支架组(P<0.05);④影像学检查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缓释支架组材料周围可见大量的新生骨,其新生骨量明显多于空白支架组;术后12周时,缓释支架内部也可见大量的新生骨长入,空白支架内部仅见少量的新生骨长入,并且缓释支架组的材料残余明显少于空白支架组(P<0.05);⑤结果表明,�
贠霄丁童杨卫强郭新军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缺损修复骨组织工程
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包括限用于固定骨折端的基板A、基板B和限位螺钉,基板A和基板B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螺钉孔,基板A一侧面设置有凸台,基板B的一侧面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插槽,凸台表面设置有螺纹...
蒋振刚王培山杨卫强丁童周彦鹏冯立平
文献传递
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包括限用于固定骨折端的基板A、基板B和限位螺钉,基板A和基板B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螺钉孔,基板A一侧面设置有凸台,基板B的一侧面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插槽,凸台表面设置有...
蒋振刚王培山杨卫强丁童周彦鹏冯立平
文献传递
不同固定方式在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及组织学变化被引量:7
2018年
背景:普通接骨板内固定后容易出现"应力遮挡"效应,而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减少接骨板的"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质的正常愈合,降低普通钢板所引起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通过股骨截骨方法构建骨折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和普通直型钢板进行固定,采用X射线、CT及组织学方法对固定后4,8,12周骨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1)X射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固定后4-12周骨折线从逐渐模糊到完全愈合,且骨折断端间隙明显减小,且取出内固定发现,实验组术中见骨折端周围骨痂量少且坚硬,接骨板本身无骨痂覆盖,对照组接骨板见大量骨痂覆盖,钢板周围骨痂量也较大;(2)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术后4-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逐渐升高,且实验组动物在术后4,8,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在术后8,12周骨髓腔直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而骨皮质厚度值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3)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折线愈合,髓腔内纤维骨痂减少,骨痂更稀疏,大部分纤维骨痂被吸收,髓腔再通;(4)结果说明,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为股骨骨折断端早期愈合提供较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降低钢板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痂形成,从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冯立平杨卫强丁童张付美蒋振刚王培山
关键词:骨痂骨密度
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复位内固定组(B组,n=29)和人工关节置换术(A组,n=29)2组。记录其术后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1)治疗后,2组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疼痛指数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5);(2)治疗前,2组膝关节评估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79.31%,明显高于B组的48.2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3)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BP、MH及GH3项标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可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丁童
关键词:创伤骨科术后疼痛
动态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动态锁定螺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例男性志愿者采集下肢CT影像数据,采用Mimics 14.0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胫骨三维模型,Cero3.0软件在胫骨远端干骺端横形切除2mm宽的骨质,建立胫骨远端骨折模型,并参考临床常用的各种内固定钢板的参数,分别建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和动态锁定螺钉(dynamic locking screws,DLS)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mesh13.0和Abaqus6.14软件加载分析骨折端的位移、应力及应力遮挡率。[结果]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位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载荷下,LCP模型的位移量显著小于DCP模型和DLS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内固定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下,应力遮挡率依次为:DCP模型93.47%,LCP模型71.86%,DLS模型42.91%。[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LS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更为良好的力学环境。
杨卫强赵永明丁童张立凯方远貟霄郭新军蒋振刚王培山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动力加压钢板锁定加压钢板有限元分析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化脓性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膝关节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加术后持续灌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切口感染率、关节功能评价及关节活动度等各项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清理彻底的优点,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
田致忠蒋振刚郭新军王明晶丁童赵永明方远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关节镜
AA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CP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MIPPO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效果情况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田致忠蒋振刚郭新军王明晶丁童赵永明方远
关键词:MIPPO技术LCP内固定四肢骨折
MC1R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创面感染易感性及免疫功能的关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1受体(MC1R)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创面感染易感性及免疫功能的关联。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烧伤后创面感染患者65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烧伤后未感染患者60例为未感染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MC1R基因rs1805005位点基因型,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CD_(4)^(+)、CD_(8)^(+)及NK细胞含量。结果感染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TT、TC基因型频率与未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MC1R基因rs1805005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是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烧伤创面感染患者携带TT、TC、CC型整体CD_(4)^(+)、CD_(4)^(+)/CD_(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杀伤细胞(NK)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C型CD_(4)^(+)、CD_(4)^(+)/CD_(8)^(+)低于TT型及TC型(P<0.05);TC型与TT型CD_(4)^(+)、CD_(4)^(+)/CD_(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C1R基因rs1805005位点显著增加本地区人群烧伤后创面感染易感性,并对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亚楠高宁宁王思敏丁童韩大伟
关键词:深度烧伤创面感染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微创钢板固定和交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固定(MIPO)和交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100例对象均为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01—2016-05间收治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微创钢板固定治疗的50例归入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50例归入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病情比较复杂,较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来说,微创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王明晶田致忠丁童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