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华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器官
  • 5篇肝移植
  • 4篇移植术
  • 3篇器官捐献
  • 3篇捐献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肝移植
  • 2篇原位肝移植术
  • 2篇原位肝移植术...
  • 2篇真菌感染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术后
  • 2篇器官移植
  • 2篇器官移植患者
  • 2篇器官移植术
  • 2篇免疫
  • 2篇内参
  • 2篇内参基因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篇何晓顺
  • 9篇马毅
  • 9篇陈颖华
  • 5篇朱晓峰
  • 5篇鞠卫强
  • 5篇王小平
  • 3篇郭志勇
  • 3篇韩明
  • 3篇杨安力
  • 3篇胡安斌
  • 3篇廖冰
  • 2篇任庆旗
  • 2篇王东平
  • 2篇巫林伟
  • 2篇焦兴元
  • 2篇付顺军
  • 2篇叶海丹
  • 2篇王国栋
  • 2篇卢新军
  • 1篇田文硕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巨大肝动脉瘤1例报告
2015年
肝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高,瘤体破裂可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病人生命。我院收治1例巨大肝动脉瘤病人,报告如下。
邓庚国陈颖华马毅廖冰何晓顺
关键词:肝动脉瘤血管重建术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移植肝脏弹性特征与移植术后肝功能及受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供肝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的受者48例,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进行SWE检查,对术后受者胆红素总量(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SWE弹性值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周移植肝SWE均值与受者术后1周的TBil(相关系数为0.525 6,P〈0.01)、APTT(相关系数为0.668 3,P〈0.000 1)、PT(相关系数为0.593 7,P=0.000 1)及INR(相关系数为0.609 6,P〈0.000 1)呈正相关,而与前白蛋白(相关系数为-0.464 1,P〈0.01)呈负相关.EAD组较非EAD组肝实质硬,两组SWE均值分别为(17.60±1.09)kPa及(13.38±0.99)kPa(P〈0.01).术后1周SWE均值对EAD诊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以14.85 kPa为界点,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2.41%及73.68%.结论 SWE定量评价移植肝脏的弹性特征与术后肝功能指标及EAD呈相关性,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区伟俊田文硕卢颖鞠卫强韩明王小平王东平巫林伟陈颖华胡安斌马毅王国栋朱晓峰郭志勇何晓顺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肝移植
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通过该试剂盒分别检测待测患者外周血血浆的内参基因U6和miR-215-5p的Cq值,U6和miR-215-5p的Cq值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
何晓顺鞠卫强王小平杨安力叶海丹马毅任庆旗陈颖华付顺军焦兴元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器官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试剂盒。通过该试剂盒分别检测待测患者外周血血浆的内参基因U6和miR‑215‑5p的Cq值,U6和miR‑215‑5p的Cq值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
何晓顺鞠卫强王小平杨安力叶海丹马毅任庆旗陈颖华付顺军焦兴元
文献传递
免疫球蛋白对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感染性疾病防治作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报道
目的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免疫球蛋白对于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并通过随访综合评估免疫球蛋白对于移植物排斥风险及受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入组,通过随机数表法产生...
杨安力郭志勇鞠卫强马毅陈颖华胡安斌韩明王小平朱晓峰何晓顺
原位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LAR)的发病特点、处理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98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发生LAR(肝移植术后6个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的48例患者(LAR发生率为12.1%)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男性43例,女性5例;年龄18 ~70岁,平均(52±13)岁;体重指数15.4 ~ 30.4 kg/m2,平均(22.1±4.5)kg/m2.病因包括乙肝及丙肝后肝硬化16例(33.3%),重症肝炎14例(29.2%),原发性肝癌9例(18.5%),酒精性肝硬化5例(10.4%),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2.1%),其他3例(6.3%).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术后累积生存率曲线.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LAR的中位时间为23.6个月,以术后1~3年最为多见(26/48,52.4%).按Banff病理分级标准,轻、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35、11、2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总痊愈率达81.3%.耐激素治疗患者的LAR发生率为11.8% (4/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抑制不足(P =0.008)和激素冲击无效(P =0.00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R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免疫抑制不足及激素冲击无效是影响LAR预后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依从性和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其生存率.
黄晓春陈颖华马毅廖冰朱晓峰何晓顺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对诱导小鼠移植心脏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观察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对诱导小鼠移植心脏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探讨可应用于临床的新抗排斥途径.方法 小鼠心脏移植术前28 d,实验组每只受体小鼠(C57 BL/6)以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感染,供体小鼠(BALB/c)未感染,同时设立急性排斥反应组以及同系移植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术后第7天获取供心并观察移植物排斥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D8^+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小鼠行心脏移植术后,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比急性排斥组延长(24d比11d,P<0.01);移植物病理结果显示排斥反应减轻;实验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36.6%,较急性排斥组(48.8%)明显下降(P<0.01),但CD4^+T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实验组Tregs比例为16.9%,明显高于急性排斥组(10.8%,P<0.05).结论 旋毛虫感染降低脾脏CD8^+T淋巴细胞比例,促进Tregs增殖,减轻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对小鼠移植心脏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邓庚国卢新军马毅廖冰陈颖华王国栋何晓顺
关键词:旋毛虫免疫逃避心脏移植
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治策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SRAR)的诊断依据和治疗策略。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的1038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共有153例患者发生169次急性排斥反应(AR),其中16例对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无应答,确诊为SRAR。回顾性分析此16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隋况。结果采用x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AR的发生率为14.74%(153/1038),SRAR在AR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47%(16/169)。16例SRAR患者中,3例患者接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9例患者接受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4例患者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16例SRAR患者中,12例患者经治疗后SRAR得以逆转,逆转率为75%,4例患者治疗无效病死,病死率为25%。结论肝移植术后SRAR发生率较低,但预后差。SRAR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穿刺病理结果以及经用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继续恶化的病程经过来综合判断;在治疗方面,ATG和OKT3对多数患者有明显疗效,而ATG逆转率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望成为SRAR的一线治疗选择。
卢新军陈颖华马毅朱晓峰何晓顺
关键词:肝移植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与传统司法途径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受体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中心实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受体(研究组)和司法途径来源器官捐献的肝移植受体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体术后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术后受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体43例;研究组受体72例,对照组受体80例。研究组受体的细菌、真菌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2%vs 31.2%)(x^2=4.071,P=0.044)。研究组受体术后1周内的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64.5%vs 38.2%)(x^2=6.133,P=0.018)。供体捐献前感染和开放性创伤史是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0.031)。4例疑似供体来源性受体感染,占研究组总感染例数的11.8%(4/34)。结论使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来源器官的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司法途径来源,发生细菌感染的时间更早。供体器官捐献前存在感染和有开放性创伤是肝移植术后受体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林健文韩明王小平鞠卫强赵强陈茂根巫林伟陈颖华王东平马毅胡安斌朱晓峰郭志勇何晓顺
关键词:肝移植组织供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