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出血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扩大
  • 1篇抑制剂
  • 1篇有效性
  • 1篇预后
  • 1篇制剂
  • 1篇中动脉
  • 1篇水肿
  • 1篇量表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4篇孙晓培
  • 4篇张亚
  • 2篇郭岩
  • 2篇王玉
  • 2篇林亚楠
  • 1篇刘艺
  • 1篇王珊珊
  • 1篇林晓玲
  • 1篇陈佳
  • 1篇彭琳
  • 1篇于若梅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和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的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 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 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 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 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和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张亚王玉林亚楠孙晓培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5年
关于恶性脑梗死,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命名和定义。早在1996年,Hacke首次提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一词。大面积脑梗死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闭塞导致的大部分MCA供血区的脑梗死,也可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恶性脑梗死能引起临床恶化和脑水肿形成,还与出血性转化、脑疝形成有关,病死率高达80%,又被称为恶性水肿。因此,恶性水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但是目前恶性水肿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脑水肿形成后的处理,而非预防其形成[1]。本综述主要讨论了恶性脑梗死后恶性水肿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张亚刘艺王珊珊林晓玲孙晓培
关键词:脑水肿梗死脑疝基质金属蛋白酶9减压术
脑出血临床分级量表被引量:1
2015年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简单易行的脑出血临床分级量表不仅能评估患者的转归,而且对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将对主要的脑出血量表的内容、外部验证、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说明其适用范围和临床应用。
陈佳郭岩张亚彭琳孙晓培
关键词: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指数预后
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8),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d 8,d 15,d 30和d 90的NIHSS评分、BI指数,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病死例数,计算治疗后d 8,d 15,d 30和d 90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d 30和d 90的NIHSS评分、BI指数,d 90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 90的良好结局比率分别为45.2%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90 d病死率分别为2.4%(1/42)和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4例)和5.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结论:丁苯酞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林亚楠张亚王玉于若梅郭岩孙晓培
关键词:丁苯酞大面积脑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