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锋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扁豆碱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反应
  • 2篇异氟醚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预处理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炎症
  • 1篇预处理
  • 1篇中毒
  • 1篇麻醉
  • 1篇麻醉大鼠
  • 1篇麻醉后
  • 1篇海马
  • 1篇比卡因
  • 1篇CASPAS...
  • 1篇布比卡因
  • 1篇大鼠海马

机构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篇刘玉强
  • 3篇李玉兰
  • 3篇杨锋
  • 2篇刘景景
  • 1篇赵乾龙
  • 1篇王秀梅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毒扁豆碱对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炎性反应、caspase-3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毒扁豆碱对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炎性反应、caspase-3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月龄 SD 大鼠80只,体重280~320 g,分为4组(n =20):C 组吸入含有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6 h;I 组吸入1.4%的异氟醚6 h;PI 组与 P 组腹腔注射毒扁豆碱100μg/kg,每8 h 1次,共3次,首次给药后,PI 组吸入1.4%的异氟醚6 h,P 组吸入同浓度载气6 h。麻醉结束行动脉血气分析,12 h 后取海马组织 ELISA 法检测 TNF -α、IL -1β、IL -6含量,RT -PCR 法检测 caspase -3 mRNA 的表达。光镜下观察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麻醉后第2~7天评估认知功能。结果4组间血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P 组比较,I、PI 组 IL -1β、IL -6含量及 caspase -3 mRNA 水平升高,逃避潜伏期延长,探索时间缩短(P <0.05),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凋亡增多;与 I 组比较,PI 组 IL -1β、IL -6含量及 caspase -3 mRNA 表达降低(P <0.05),逃避潜伏期缩短,探索时间延长(P <0.05),CA1区锥体细胞凋亡减少。 P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TNF -α在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毒扁豆碱可改善异氟醚麻醉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有关。
杨锋李玉兰刘玉强刘景景
关键词:毒扁豆碱异氟醚
毒扁豆碱对异氟醚麻醉大鼠炎性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毒扁豆碱对异氟醚麻醉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吸入含有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6 h;异氟醚组(Ⅰ组)吸入1.4%的异氟醚6 h;毒扁豆碱+异氟醚组(PI组)与毒扁豆碱组(P组)腹腔注射毒扁豆碱100 μg/kg,每8小时一次,共3次.首次给药后,PI组吸入1.4%异氟醚6 h;P组吸入同浓度载气6h.麻醉结束行动脉血气分析,12h后取海马组织,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RT-PCR法检测capase-3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麻醉后第2~7天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四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血糖和海马TNF-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和P组比较,Ⅰ组和PI组大鼠海马IL-1β、IL-6含量、capase-3 mRNA明显升高,第4~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Ⅰ组比较,PI组大鼠海马IL-1β、IL-6含量、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降低,第4~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毒扁豆碱改善了异氟醚麻醉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有关.
杨锋李玉兰刘玉强刘景景
关键词:毒扁豆碱异氟醚炎症凋亡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布比卡因中毒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布比卡因中毒致心跳骤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SD大鼠24只分为3组,即对照组、电针60 min组(EA60组)、电针30 min组(EA30组),每组8只。EA60组、EA30组均电针双侧"内关""足三里""丰隆",分别留针60min、30min,对照组无处理。之后行Ⅱ导联心电图监测、股静脉置管开放静脉通路、颈动脉置管监测动脉血压。电针后3h经股静脉注射布比卡因10mg/kg,用PowerLab系统自动采集布比卡因注射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计量QRS波增宽20%时间、心跳骤停时间及生存率。结果:注射布比卡因后,EA60组5只大鼠心跳骤停,EA30组和对照组所有大鼠心跳骤停,3组大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60组QRS波增宽20%时间(87.4±14.8)s长于EA30组(63.6±14.2)s和对照组(51.2±12.4)s(均P<0.05);EA60组(375.3±23.7)s和EA30组(328.3±47.7)s心跳骤停时间较对照组(235.5±91.5)s延长(均P<0.05);布比卡因注射后大部分时间点EA60组大鼠MAP、HR明显高于EA30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布比卡因心脏毒性敏感性,且电针60min的心脏保护效应优于电针30min。
高军龙李玉兰王秀梅赵乾龙刘玉强杨锋
关键词:电针布比卡因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