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骁 作品数:24 被引量:8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屈曲畸形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屈曲畸形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情况,并与非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以膝骨性关节炎为诊断入院患者。共纳入分析患者114例,其中非屈曲组61例,屈曲组53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股骨内上髁至关节线距离及腓骨头最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屈曲组股骨内上髁至关节线距离的术前、术后及差值分别为(29.65±3.68)mm、(30.01±3.25)mm和(-0.36±1.76)mm,非屈曲组分别为(29.48±4.01)mm、(30.26±4.17)mm和(-0.78±1.31)mm。屈曲组腓骨头最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的术前、术后及差值分别为(30.77±3.37)mm、(32.97±3.04)mm和(-2.25±2.11)mm,非屈曲组分别为(32.41±2.53)mm、(33.03±2.47)mm和(-0.62±1.34)mm。屈曲组与非屈曲组腓骨头最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术前及手术前后差值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屈曲组13例(24.5%)关节线改变超过4 mm,非屈曲组关节线改变均未超过4 mm。[结论]屈曲畸形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较无屈曲畸形患者明显,且术后关节线具升高趋势。对于屈曲畸形患者术中应同时考虑纠正屈曲畸形与重建关节线问题,避免过度软组织松解及截骨。 陈骁 金毅 马卓娅 郑稼关键词:屈曲畸形 膝关节置换 二硫苏糖醇对假体周围感染细菌检出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是否可提高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2020年3月1日—2021年10月30日本科收治的46例慢性PJI患者纳入此前瞻性研究。清创术取出病变组织分为3份,1份直接进行细菌培养(直接组),1份用生理盐水浸泡滑膜15 min,用浸泡液行细菌培养(盐水组),另1份使用1 mg/ml浓度的DTT液体浸泡滑膜15 min后,用浸泡液行细菌培养(DTT组)。比较三种培养结果。[结果]总体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DTT组32/46(69.57%),直接组20/46(43.38%),盐水组17/46(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显著高于直接组(P=0.011)及盐水组(P=0.001),而直接组与盐水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46例的138份送检标本共检出69株细菌,3种标本处理各主要菌种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中,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28例患者检出率DTT组为16/28(57.14%),直接组10/28(35.71%),盐水组8/28(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的18例检出率为DTT组16/18(88.89%),直接组10/18(55.56%),盐水组9/1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DTT组检出率显著高于盐水组(P=0.014),但与直接组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DTT浸泡病变组织可提高PJI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出阳性率。 黄金承 高宗炎 郑文迪 强硕 段润山 刘云可 董永辉 陈骁 代志鹏 郑稼 金毅关键词:二硫苏糖醇 病原微生物 生物膜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应用密固达、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 王振 郑稼 金毅 陈骁 赵永强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新检验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比值(PLT/MPV)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三组,初期置换组39例,感染翻修组42例,松动翻修组29例。记录三组术前CRP,ESR,PLT/MPV,FIB等数据。[结果]感染翻修组患者的术前CRP、ESR、FIB、PLT/MPV均显著高于初期置换组和松动翻修组(P<0.05)。而初期置换组与松动翻修组间CRP、ESR、FIB、PLT/MPV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传统CRP和ESR诊断PJI临界值,PLT/MPV>31.70及血浆FIB>4.01μg/ml为PJI诊断的临界值,诊断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FIB>ESR>CRP>PLT/MPV,四项指标间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LT/MPV的敏感性显著低于FIB、ESR和CRP(P<0.05),而FIB、ESR和CPR间敏感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性由高至低依次为:CRP>ESR=FIB>PLT/MPV,但各指标间特异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MPV不应作为PJI诊断的首选辅助指标,血浆FIB可作为PJI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黄金承 高宗炎 代志鹏 陈骁 郑稼 金毅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血沉 C反应蛋白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栓弹力图辅助评估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两种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预防血栓的药物效果。
方法选取114例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阿哌沙班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57例),随机双盲分组,通过术前、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7 d,4个时间点TEG的检测,对比其术后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最大振幅(MA)、裂解指数(Ly30)、凝血指数(CI)值,分析两组药物对于TKA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阿哌沙班组的R值、K值和α角在术后3个时间点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且R值(术后24 h P=0.032,术后3 d P=0.019,术后7 d P=0.013)、K值(术后24 h P=0.017,术后3 d P=0.028,术后7 d P=0.0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A值术后24 h、3、7 d时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3 d LY30较术前减少,术后7 d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I值在术后3个时间点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4 h、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阿哌沙班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结论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TKA术后的血栓预防均安全有效,阿哌沙班抗凝效果更强。 刘珂 刘晓潭 侯毅 刘云可 陈骁 郑稼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阿哌沙班 低分子肝素 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PFF)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PFF患者,Vancouver分类B1型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B2型8例采用钢丝或钛缆环扎联合长柄全涂层假体翻修术,B3型1例采用长柄假体翻修联合异体骨板及自体松质骨移植术,C型1例采用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10例至末次随访时骨折达骨性愈合,1例B2型及1例B3型患者,术后6个月时骨折达临床愈合、或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2例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者均经对症治疗痊愈,2例术后出现异位骨化因不影响关节活动未予处理。结论 根据Vancouver分类并结合患者骨量情况、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PFF。 陈骁 金毅 程旭光 张俊峰 李寒曦 郑稼关键词: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 髋关节置换术 主动机器人系统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式机器人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以2017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名(纳入标准为:股骨头坏死骨循环研究协会分期(ARCO)ⅡC-Ⅳ期;排除标准:重度骨质疏松症、脑卒中后遗症、关节骨性强直等)拟接受单侧全髋关节初次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将CT扫描数据录入术前规划系统(TPLAN)后进行术前规划。切后外侧入路进行显露,使用术中动力系统(TCAT)依次进行股骨侧注册、股骨侧切骨、髋臼侧注册、髋臼侧磨挫,完成操作后安装假体。结果所有5名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片假体位置良好,双下肢等长,术后2 d拄拐下床活动,随访期间无并发症。结论主动式全髋关节机器人系统可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度,获得更优的髋关节重建结果,初步体会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侯毅 刘珂 高宗炎 陈骁 金毅 郑稼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机器人 人工关节 3D打印个体化髋臼填充技术在复杂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3D打印技术于PaproskyⅣ型髋臼骨缺损的复杂髋关节翻修手术11例.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并通过工作站重建CAD数据模型,转化并输出数据于3D打印机打印髋臼骨缺损模型模拟手术,同时通过髋关节翻修手术将打印的活性钛填充块修补缺损髋臼,达到髋关节的旋转中心解剖重建和髋关节假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影像学资料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 术前11例患髋Harris评分(46.6±10.7)分,影像学显示髋臼侧均有严重骨缺损,人工髋臼失稳移位.术后影像学显示髋臼侧骨缺损被打印的填充块修补,旋转中心解剖重建,翻修关节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患髋Harris评分(85.2±4.5)分,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侧PaproskyⅣ型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能够成功直观完成术前模拟手术,打印骨缺损髋臼填充块解剖修复髋臼,提高手术疗效和成功率. 刘珂 刘晓潭 侯毅 刘云可 陈骁 郑稼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下斜行截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估不同角度股骨转子下截骨对于骨及假体应力和截骨面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CT扫描一名50岁女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提取股骨数据,建立数字模型,选用S-ROM假体将各组件数字化,后模拟手术,于转子下行倾斜30°、45°、60°、90°截骨,力学加载为患侧单腿站立的方式,检测模型应力分布,并测量每个模型的相对位移。
结果与完整股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力分布不同,行转子下截骨后,假体及股骨均会出现应力集中,股骨的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截骨的远端。从截骨面位移的角度,30°、45°、60°、90°截骨后的相对位移分别为101、29、48、133 μm,在倾斜45°截骨时,截骨面的旋转和轴向位移较为平衡,整体位移最小。
结论有限元分析显示,转子下截骨会造成截骨远端股骨的应力集中;由于具有较小的整体位移,转子下倾斜45°截骨有望获得最佳的截骨面稳定性。 高宗炎 许奎雪 金毅 陈骁 郑稼 高雁卿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转子下 有限元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 屈膝挛缩畸形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合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fixed flexion deformity,FFD)的骨关节炎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术中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01月~2015年06月河南省关节外... 陈骁关键词: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