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耳鸣
  • 2篇焦虑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音调
  • 1篇失代偿
  • 1篇失代偿性
  • 1篇听觉
  • 1篇听觉丧失
  • 1篇突发性聋
  • 1篇响度
  • 1篇临床对照研究
  • 1篇耳鸣患者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梁勇
  • 3篇李衍菲
  • 3篇刘友利
  • 3篇曾林燕
  • 2篇杨衬
  • 2篇刘钊
  • 2篇韩晓燕
  • 1篇孙鹏程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耳鸣音调与响度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22年
目的 分析影响耳鸣音调与响度改变的相关因素,为耳鸣机制研究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鸣患者40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耳鸣相关特点(耳鸣侧别、时间、音调及音调响度是否改变)、听力损失程度(相应听力损失程度与言语频率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类型、耳鸣残疾量表得分(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抑郁(self-rating anniety scale,SAS)及焦虑量表(self-rating de pression scale,SDS)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性别是耳鸣音调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0),耳鸣侧别(P=0.009)、耳鸣持续时间(P=0.040)、性别(P=0.025)是耳鸣响度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耳鸣音调改变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耳鸣响度改变与耳鸣侧别、持续时间、性别具有相关性。
杨衬陈婷梁勇曾林燕何萍香刘友利李衍菲
关键词:耳鸣
453例失代偿性耳鸣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分析失代偿性耳鸣的临床特征。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3-10-2014-07期间以主观性耳鸣为第一主诉的628例患者的基本信息,从中筛选出工作、生活、睡眠明显受耳鸣影响的失代偿性患者453例,分析耳鸣、耳鸣诱因、全身伴随疾病的基本特征及互相关系。结果:耳鸣人群中≤30岁组失代偿性所占人数比例最高,失代偿性患者中持续性耳鸣人数比例和响度VAS评分均数均高于代偿性组;失代偿性患者中非首诊占总数65.4%(52.2%的患者可以耐受,13.2%无法耐受);左侧颅鸣多于右侧、复调耳鸣在双侧耳鸣患者中出现的比例高于单侧(P<0.05);59%的患者有耳鸣诱发因素,44%的患者有全身伴随疾病(前3位分别为耳鼻咽喉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伴有疾病与不伴疾病的耳鸣严重程度人数构成比无差异。结论:失代偿性耳鸣人群具有耳鸣持续和响度VAS评分较高且在≤30岁组人数比例最高等特点,诱发因素与精神或躯体创伤存在密切的关系,伴随疾病具有按器官系统分类的显著特点。
刘钊梁勇孙鹏程杨衬刘友利李衍菲韩晓燕曾林燕何萍香
关键词:焦虑
复合声治疗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复合声治疗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96耳)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14d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前30天加入个性化复合声治疗,31~90d改音乐治疗,对照组不加声治疗。在治疗前、第30天、第9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鸣匹配、残余抑制等听力学检查,填写耳鸣响度VAS量表、THI量表、SAS量表,比较结果。结果:89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42例)完成本试验。两组第30天比较:VAS评分、听力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I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0天比较:VAS评分、THI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听力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出现在治疗前30天。两组听力恢复率、试验组耳鸣VAS评分,前30天疗效好于31~90d(P〈0.01)。结论:复合声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耳鸣和焦虑,其对耳聋的疗效仍有待观察。
刘钊梁勇杨衬刘友利李衍菲韩晓燕曾林燕何萍香
关键词:耳鸣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