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黄麻、洋麻纤维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拓展黄麻、洋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笔者对精细化处理后的黄、洋麻纤维进行SEM分析和回潮率、力学性能、柔软度、表面摩擦系数及比电阻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黄、洋麻纤维与苎麻纤维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其可纺性。从SEM图可发现黄、洋麻纤维的表面有沟槽,而且其摩擦系数与苎麻相接近,可说明纤维之间有一定的抱合力;黄、洋麻纤维和苎麻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都在4%~5%之间,而且黄麻纤维的断裂强度比苎麻的高136.48%,洋麻纤维断裂强度比苎麻高70.13%;虽然黄、洋麻纤维的柔软度比苎麻低50%左右,但综上可得:黄、洋麻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说明黄麻、洋麻纤维在纺织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胡秀东贾瑞婷王春红
- 关键词:黄麻苎麻可纺性
- 一种洋麻与棉混纺纱线的开发
- 本发明公开一种洋麻与棉混纺纱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所采用的混纺纱线的原料重量比为:纤维长度为30-50mm的洋麻30-60%,纤维长度为30-38mm的棉纤维70-40%。其工艺流程如下:先将洋麻依次经过水沤、碱氧浴处...
- 王春红贾瑞婷胡秀东
- 文献传递
- 洋麻/棉混纺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不同混纺比的洋麻/棉混纺织物为增强体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从而优选最佳洋麻/棉混纺比。然后对最佳混纺比的洋麻/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处理,并测试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洋麻/棉(40/60)混纺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01.9MPa和6.16GPa;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89.64MPa和12.14GPa;剪切强度为17.47MPa。经过阻燃处理的洋麻/棉(40/60)混纺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67.85 MPa和5.81GPa;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26.02 MPa和8.96GPa;剪切强度为13.62MPa;阻燃性能为自息时间0s,损毁长度4cm;其性能满足汽车零件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
- 王春红贾瑞婷王利军岳鑫敏张青菊胡秀东
- 关键词:阻燃处理
- 单向连续竹青纤维填充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以单向连续竹青纤维(OBF)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制备了单向OBF/UP复合材料,研究了OBF含量对OBF/UP复合材料纵向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随着OBF含量的增加,OBF/UP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OBF含量为50wt%时,复合材料拉伸、弯曲性能最优,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达到285.52 MPa、16.06GPa、359.80 MPa、27.32GPa;OBF/UP复合材料存储模量随OBF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OBF含量为50wt%时,OBF/UP复合材料存储模量最大,且随着OBF含量的增加,OBF/UP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损耗峰变宽;断面处微观形貌表明,OBF含量为50wt%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较好。制备的OBF/U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良,有潜力取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材料、公路防护栏材料、船舶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 王春红张青菊陈祯刘胜凯贾瑞婷
-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
- 洋麻纤维碱氧-浴一步柔软法精细化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提高洋麻纤维的可纺性,采用碱氧-浴一步柔软方法对洋麻进行精细化处理.利用多指标正交实验方法对总碱浓度、先加入碱浓度、双氧水浓度及碱煮时间这4个参数进行工艺优化设计,通过对纤维细度、断裂强度、柔软度3个指标的综合分析评定最佳处理工艺,并对处理后的洋麻纤维进行基本性能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处理工艺是总碱质量分数为10%、先加入的碱质量分数为1.2%、双氧水质量分数为1.2%、处理时间为2.5 h;精细化处理的洋麻纤维细度、柔软度、断裂强度分别为13.83 dtex、33.75 r/10 cm、4.13 c N/dtex,与未处理纤维相比,分别降低66.1%、提高25.1%、提高25.9%;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纤维杂质减少,表面粗糙度增加,可纺性提高.
- 王春红贾瑞婷何顺辉徐磊郑振荣
-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可纺性
- 苎麻、黄麻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对苎麻、黄麻织物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苎麻织物、黄麻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探究了树脂体积分数(体积含量)、碱和偶联剂处理以及不同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研究了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树脂体积分数在60%以下时,随着树脂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上升趋势;碱和偶联剂处理的苎麻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值比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9.13%和31.6%;苎麻织物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优于黄麻织物增强复合材料。SEM结果表明,经碱和偶联剂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得到改善。
- 徐贵海任子龙贾瑞婷王春红曹文静王莹
- 关键词:苎麻织物黄麻织物天然纤维环氧树脂力学性能
- 乌拉草/棉纱线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综合评价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棉纤维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以利于乌拉草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本研究以纱线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条干、细结、粗结、棉结为性能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乌拉草/棉纤维质量配比为12/88、25/75、37/63、46/54的4种不同混纺比纱线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得到4种混纺比的隶属度分别为0.370 5、0.238 6、0.210 4和0.180 5,即乌拉草纤维的含量越低,纱线的综合性能越优,所以4种不同质量配比中12/88的乌拉草/棉混纺纱性能最优,且试验得到25/75、37/63的乌拉草/棉混纺纱性能接近。因此对于不同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乌拉草/棉混纺比,试验结果为乌拉草纤维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岳鑫敏王春红王利军白肃跃贾瑞婷王莹
- 关键词:乌拉草纤维混纺比
- 一种麻织物预浸料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织物预浸料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制造方法以面密度为100-180g/m<Sup>2</Sup>,厚度0.3-0.7mm的麻织物为增强体,及与麻纤维浸润性较好的环氧树脂为基体。其工艺流程如下:浸胶机参数调试...
- 王春红贾瑞婷徐贵海
- 文献传递
- 洋麻/芳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探究四种洋麻/芳纶不同混纺比对其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精细化处理的洋麻和对位芳纶不同混纺比机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对洋麻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纤维表面粗糙度及极性变化,从而来分析力学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洋麻/芳纶30/7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248.81MPa,弯曲模量为12.91G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4.9%和7.1%;而洋麻/芳纶20/80混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剪切强度最高,为24.58MPa,与纯芳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比,提高18.6%。SEM及FTIR表明洋麻纤维精细化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极性降低,提高了增强体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性能。
- 王春红贾瑞婷白肃跃徐磊郑振荣何顺辉
- 关键词:对位芳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
- 一种香蒲绒与棉混纺纱线产品的开发
- 一种香蒲绒/棉混纺纱线的开发及其生产方法:该制造方法不用经过开松混合,采用梳理时散纤混合方式,使蒲绒纤维夹在两层棉纤维之间,避免蒲绒纤维飞扬,降低蒲绒纤维的损失。该纺纱流程在普通棉纺设备上进行,操作易行。所得到香蒲绒/棉...
- 王春红贾瑞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