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锋

作品数:54 被引量:39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8篇骨折
  • 13篇内固定
  • 11篇钢板
  • 9篇关节
  • 8篇疗效
  • 7篇跟骨
  • 7篇固定术
  • 6篇腰椎
  • 6篇手术
  • 6篇内固定治疗
  • 6篇骨折固定
  • 6篇骨折固定术
  • 6篇股骨
  • 5篇骨化
  • 4篇血管
  • 4篇外固定
  • 4篇跟骨骨折
  • 4篇钢板治疗
  • 3篇血浆
  • 3篇血栓

机构

  • 43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54篇薛锋
  • 11篇肖海军
  • 8篇王一飞
  • 8篇丁亮
  • 7篇韩本松
  • 6篇徐雪荣
  • 6篇何志敏
  • 5篇柴雷子
  • 4篇范存义
  • 4篇倪伟峰
  • 4篇唐果
  • 3篇张东
  • 3篇沈玉春
  • 3篇张菁
  • 2篇张辉
  • 2篇朱忠胜
  • 2篇朱龙章
  • 2篇王维才
  • 2篇石伟哲
  • 2篇殷诺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预防大鼠跟腱异位骨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剂预防大鼠跟腱断裂后异位骨化的作用,为临床选择预防异位骨化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取6~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90.0 ± 8.5) g,切断右后肢跟腱制备跟腱异位骨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开始,A、B组分别给予塞来昔布2、10 mg/ (kg·d),C、D组分别给予吲哚美辛2、10 mg/(kg·d),E组每天给予2 mL生理盐水,共10周。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5、10周摄右后肢侧位X 线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10周取右侧跟腱行组织学观察,并结合X线片结果评定异位骨化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COX2和BMP-2在跟腱局部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期间共5只大鼠死亡,其中B组2只、C组1只、D组2只;其余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示B组跟腱组织体积最小、质地软,无软骨样组织;E组跟腱组织体积最大、质地硬,可见软骨样组织。 结合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0周A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80.0%(8/10),B组为25.0%(2/8),C组为88.9%(8/9),D组为50.0%(4/8),E组为100%(10/10);B、D组与E组比较(P=0.002,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D组COX2表达量显著低于E组(P 〈 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BMP-2表达量显著低于A、C、E组(P 〈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按照10 mg/(kg·d)剂量给予塞来昔布能有效降低大鼠跟腱断裂后异位骨化发生率。
吴江肖海军薛锋石伟哲赵航
关键词:异位骨化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56例)和带锁髓内钉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去除内固定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支架组术后优良率为88%,带锁髓内钉组为89%(P〉0.05)。外固定支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带锁髓内钉组明显减少或者缩短(P〈0.01)。而带锁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去除内固定时间较外固定支架组明显缩短(P〈0.01)。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而带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对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组织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而带锁髓内钉治疗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
关键词: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
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5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外侧解剖型钢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内、外侧解剖型钢板55例,29例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固定,其余的36例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术中微创操作。结果术后随访10~17个月(平均19个月),根据Mazur评分系统:优30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7%。结论胫骨远端内、外侧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效果良好,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疗效优良。
王一飞薛锋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改性小肠黏膜下层组织构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采用血液相容性良好的小肠黏膜下层,通过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以期望既能及时修复血管缺损,又能形成生物血管结构保持长期通畅。目的:观察利用改性小肠黏膜下层组织构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股动脉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2008-05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制成3mm仿生3层人造血管。方法:15只成年犬制备4cm长的双侧股动脉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3层血管支架于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外翻吻合;对照组植入单层小肠黏膜下层血管于另一侧股动脉缺损处,端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支架的通畅情况、血管内径及血流状态。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管壁血栓附着情况、管壁内皮覆盖和管壁平滑肌细胞生长排列情况。③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14个人造血管早期吻合口轻度狭窄,后来管腔逐渐平滑,保持通畅,通畅率93.3%,对照组有6个发生狭窄、栓塞、破裂,通畅率60%。组织学及电镜检测实验组管腔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管壁中有较多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对照组管壁见少量细胞,排列紊乱。结论:改性小肠黏膜下层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韩本松范存义张菁薛锋朱龙章方程
关键词: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动脉缺损
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55例)和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10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外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7.98±8.65)mL]少于内固定组[(74.98±10.34)mL],手术时间【(15.76±2.76)min】、住院时间【(6.97±1.95)d】和骨折愈合时间[(27.96±2.73)周]均短于内固定组[(65.04±13.94)min、(11.86±3.72)d、(34.28±4.72)周】,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akim等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评价标准评定疗效: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2.7%(51/55)、89.1%(49/5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5/55)、7.3%(4/55),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而内固定治疗则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
关键词:桡骨骨折关节不稳定性外固定器骨板
β-磷酸三钙陶瓷多孔结构厚度对释药过程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多孔结构厚度对释药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贮药腔直径3 mm和8mm多孔β-TCP载体,通过扫描电镜、力学强度检测等表征载体结构,采用填充法构建药物缓释系统,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小牛血清(CS)为洗脱介质,分析体外利福平释放特性。结果在体外PBS中缓释40周后,β-TCP载体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614.6±214.4)μm,较缓释前增大40.10%±48.87%(P<0.05);平均孔内连接径为(128.3±38.5)μm,较缓释前增大84.33%±55.32(P<0.05)。贮药腔直径3mm和8mm多孔β-TCP浸泡40周后,纵向压缩强度分别为(0.62±0.07)MPa、(0.41±0.05)MPa(P<0.05),较缓释前同比下降75.81%±8.06%、73.17%±9.76%(P<0.05)。贮药腔直径3mm和8 mm多孔β-TCP在体外PBS中40周累积释药量分别为(234.87±31.75)mg、(289.02±38.18)mg(P<0.05),累积释药率分别为78.29%±10.58%、96.34%±12.73%(P<0.05)。利福平在CS中累计释放量高于PBS。结论β-TCP多孔结构厚度能够控制药物释放,多孔β-TCP载体负载利福平后在体外能够缓释长达40周以上,有望用于脊柱结核术后椎体缺损的治疗。
袁君杰薛锋张东倪伟峰殷诺黄晓燕肖海军谢幼专
关键词:Β-磷酸三钙利福平药物缓释
微型支架多向拉伸构建及其支撑力学检测
2019年
背景:聚乳酸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内固定钉-板等,对非晶态聚乳酸进行拉伸,可获得链取向和结晶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目的:探讨采用多向拉伸制备微型聚乳酸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子质量为100 kD的聚乳酸制作环形支架基杆,在自制牵伸器内行多向热拉伸,拉伸倍数分别为0,0.5,1,1.5,2,2.5,支架拉伸后固定成形,采用张立法检测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扫描电镜观察微型聚乳酸支架两端弯曲处基杆纵截面。结果与结论:(1)制备出直径0.5 mm(A组)和1 mm(B组)2种微型聚乳酸支架,基杆直径为0.08-0.1 mm,长度为6 mm;(2)拉伸工艺可显著提升聚乳酸微型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拉伸倍数越高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越强,在拉伸倍数为2时,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达最大值,但随着拉伸倍数的进一步增大,支架径向支撑力又有所下降;(3)扫描电镜显示,当拉伸倍数为0,0.5时,基杆内部单元结构排列更加紧密、规整,并逐步沿基杆轴向排列;当拉伸倍数为1时,结构单元呈现横向弯曲取向,但出现皱褶不平;当拉伸倍数为1.5,2时,弯曲取向进一步增强,并在新结构排列下恢复紧密和平整;当拉伸倍数为2.5时,结构单元毛糙不平,微结构破裂不均,甚至横向明显断裂;(4)结果表明,经多向拉伸可成形微型聚乳酸支架,拉伸倍数对支架性能影响很大,提高了支架取向度,拉伸倍数越高径向支撑力越强,具有小血管修复可靠的支撑强度。
韩本松薛锋莫秀梅
关键词:聚乳酸血管支架
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文献回顾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综合分析关于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已发表文献,探讨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采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纳入文献样本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指标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检出112篇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筛选后,共有10篇被纳入分析,共有186例患者(223髋),其中男128例、女58例,加权平均年龄为38.3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12.0个月。加权平均手术时间(34.9±4.9)min,加权平均出血量(57.8±10.0)mL,术后髋关节加权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高[(86.3±3.9)分vs(59.2±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6,P<0.01)。未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深部血管栓塞、骨折、神经损伤、多孔钽棒松动和断裂等其他并发症,仅少数患者出现术后不可解释的疼痛和异位骨化。结论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短期内临床疗效良好。
柴雷子丁亮薛锋
关键词:多孔钽棒早期股骨头坏死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其治疗原则为对于初发或轻度DLSS先行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神经根痛者行手术治疗。
唐果薛锋潘明芒吕波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椎板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微创手术
体内不同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内不同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犬10只;切取一侧10 cm隐动脉,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种植于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膜表面,在直径3 mm聚乙烯管壁外包绕3层,制成管状组织工程支架20支。将支架分别植于犬皮下和套于股动脉管壁外,即皮下组、动脉周围组(n=10)。术后4周,取出培养组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评分及抗静水压检测。结果皮下组管腔结构不完整,内皮及平滑肌种子细胞增殖弱,SIS支架材料分解慢,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动脉周围组可见完整血管样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皮下组、动脉周围组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总评分分别为(5.529±0.272)和(14.824±0.25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静水压二组分别为(67.0±5.8)kPa和(247.0±3.5)kPa,动脉周围组与皮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内不同环境对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有明显影响。
韩本松范存义薛锋徐雪荣王维才王一飞
关键词:体内环境血管形成动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