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芳莲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康复
  • 2篇新生儿
  • 2篇小儿
  • 2篇康复治疗
  • 2篇儿童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学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衰...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血性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9篇西安医学院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马芳莲
  • 3篇郭军
  • 2篇张月芳
  • 2篇雪洁
  • 1篇归巧娣
  • 1篇王美娟
  • 1篇景晓红
  • 1篇朱亚宁
  • 1篇杨丽芳
  • 1篇周萍
  • 1篇严琴琴
  • 1篇王伟
  • 1篇刘晓卫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研究...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康复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康复理疗在腰椎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推拿、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理疗治疗,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康复理疗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郭军马芳莲
关键词:康复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锻炼
学龄儿童双眼近视屈光参差与立体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双眼立体视与近视性屈光参差、散光性屈光参差的相关性。方法:对166例6-18岁近视和散光学生在睫状肌麻痹后自动验光,测定单眼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Titmus stereotest法分析双眼立体视和近视屈光参差、散光屈光参差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6例患者球面误差均值为-2.22±1.70度(D)(范围-0.25至-9.50D),散光均值为-0.72±0.89D(范围从0至-4.50D)。屈光参差〉1.00D和球面屈光参差〉1.00D与双眼立体视密切相关(P〈0.01)。散光也与立体视相关(P=0.013)。结论:学龄儿童近视、散光屈光参差与双眼立体视力降低相关。
程娟李俊芳马芳莲
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的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15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介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肌肉促进康复训练法,配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疗法等。早期康复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稳定后2~7 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21~28 d开始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结束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N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早期康复组ND评分明显低于晚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1),且早期康复组提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早期康复介入能获得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郭军马芳莲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出血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16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复发与未复发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143例),对两组患儿的病史及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影响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3岁、体温<38.5℃、复杂型惊厥、围生期异常、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生活环境差、缺铁性贫血及锌缺乏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作年龄小、低热惊厥、复杂性惊厥、有惊厥家族史、生活环境差、围生期异常、缺铁性贫血及锌缺乏是热性惊厥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反复发作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马芳莲严琴琴雪洁
关键词:复发数据收集
357例高危新生儿相关因素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及诱导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57例高危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因素构成比,高危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与窒息、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高危新生儿中母亲因素占16.32%,新生儿因素占71.87%,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因素占11.81%。母亲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为主要原因,高危新生儿并发症与窒息、早产紧密相关,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窒息是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并发症的首要因素;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而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结论做好妊娠指导,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高危妊娠,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马芳莲周萍张月芳雪洁景晓红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并发症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郭军马芳莲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至2015年住院治疗的12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用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72.13%,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芳莲刘晓卫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因素及多脏器损害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马芳莲王美娟张端端
儿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Hp菌治疗10天后,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分别称取患儿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1.0g,进行肠道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菌群的菌种,将其数量和检出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在抗Hp感染治疗前后患儿肠道的检出率均为100%.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5~49.19,P<0.01),其余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五类菌种治疗前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值(B/E值)0.69±0.33,较治疗前1.18±0.44降低(t=7.715,P<0.05).结论 抗Hp感染治疗易引起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群紊乱,患儿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故抗菌药物治疗Hp感染时须注意及时补充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
张月芳马芳莲朱亚宁王伟杨丽芳归巧娣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旋菌感染肠道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