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作品数:20 被引量:204 H指数:8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相对等长肌力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膝骨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肌力下降、肌力不平衡现象,下肢肌力下降是造成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负重增加、下肢力线异常、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且与患者身体功能密切相关。我们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最大等长肌力测试和WOMAC量表评定,研究膝关节伸屈肌群的相对等长肌力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后期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王晓玲 刘巧灵 高丽萍 刘超农 邓杏兰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WOMAC 关节功能 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活动及登梯时空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登梯活动时空参数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分析针刺对患者登梯能力的影响。方法:36名来自社区的KOA患者在2周等待排除预期的影响后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非经非穴浅刺组各18例,分别治疗3周共11次后进行功能状况(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登梯步态检测,分析登梯时空参数及其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等待前2组基线数据除步长时间有差异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校正外,其他基线齐。治疗前与等待前的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和浅刺治疗后,WOMAC的总分和3个亚量表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电针治疗后,KOA患者的上下梯步速和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步长时间、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行周期及初次双侧支撑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但步宽、步长和跨步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浅刺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上下梯各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WOMAC评分及上下梯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治疗前后WOMAC总分差值、WOMAC疼痛、僵硬、躯体功能3个亚量表评分的差值与上下梯时步宽差值均呈正相关,躯体功能改善程度与上下梯步频的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与步行周期的改善呈正相关,躯体功能改善和WOMAC总体症状及功能的改善程度与下梯的摆动期改变呈正相关,其余时空参数差值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浅刺对照组WOMAC各评分差值与上下梯时空参数差值之间比较均无明显相关。结论:患者预期在本研究未体现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电针和非经非穴浅刺均能缓解KOA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改善功能状况,但电针还能提高KOA患者的上下梯速度、频率及缩短时间参数,而且电针对KOA患者的症状及功能的改善效应与上下梯步宽及步行效率的提高有关。下梯步宽的� 王芗斌 侯美金 陈剑 李翔 李翔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步态分析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1 2017年 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下肢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脱落4例)。观察组穴取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合阳、风市,行温针灸治疗,每次约40min,前6次治疗每日1次,后6次治疗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共3周。对照组未给予治疗,仅观察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肌最大等速向心力量指标(总功、屈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比),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和综合疗效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总功、屈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均高于治疗前(P<0.01,P<0.05),屈肌/伸肌比值降低(P<0.05),对照组屈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降低(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功、伸肌绝对和相对峰力矩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P<0.01),屈肌/伸肌比值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及总分均降低(均P<0.01),对照组WOMAC量表各项积分降低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难度评分虽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结论: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伸屈肌力量(尤其是伸肌)和肌力平衡,临床疗效较好。 王晓玲 王芗斌 侯美金 王华华 纪峰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等速肌力 随机对照试验 贴扎技术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背部痛现象 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为探索利用贴扎治疗对下背部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产生的疼痛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在医院门诊病人中筛选出33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贴扎肌内效贴前进行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前测),测试完成后由康复医生贴扎,于患者下背部总共贴着4条5 cm宽的玉型肌内效贴,第1条、第2条肌内效贴,由L-S spine交接处至第12胸椎棘突外侧,第3条、第4条玉字型贴布,固定端在贴布中心点。将贴布中间部分黏贴在腰椎第4及第5脊突的部位,肌肉内效贴张力为25%。贴扎完成后进行第2次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后测),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比校前后测结果。结果表明,背部肌肉疲劳测试中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视觉模拟测试评分方面,后测评分显著低于前测(p<0.05)。前测的ODI评分显著高于贴扎后测(16.34±1.46) vs (7.35±0.66)(p<0.05)。患者应用贴扎技术治疗后的自我认知、疾病控制和自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本研究表明,贴扎技术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背部痛现象,并能增加背肌耐力变现。 陶胜国 王晓玲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目前,脊柱侧弯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其中椎旁肌生物力学异常广泛认可。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而运动疗法是被公认治疗脊柱侧弯首选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善脊柱回归正常生物力线,增加肌间协调性、脊柱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等,控制侧弯进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多种运动疗法的机制、作用特点和区别,旨在为临床推广应用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提供重要依据。 简家伟 江宜桢 林湛滢 王晓玲 谢秋蓉关键词:脊柱侧弯 运动疗法 心肺物理治疗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4 2019年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专业教育指南中物理治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临床推理思维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许多物理治疗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学生掌握了大量基础专业知识,但到临床上遇到患者时却感到不知所措。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缺乏临床推理能力,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病例分析的能力明显不足。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借鉴及整合香港理工大学和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心肺疾病物理治疗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融合多种方法以促进学生临床推理思维的培养。采用"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将病例讨论、标准化病人、见习病例汇报、案例考核法等多种方式引入心肺物理治疗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本文旨在探讨物理治疗学生心肺物理治疗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开展心肺物理治疗专业课程的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谢秋蓉 江征 王晓玲 柳维林 罗佳关键词:教学模式 膝骨关节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积分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社区招募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KO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WOMAC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Pro-Kin 254P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价睁眼、闭眼静态平衡能力。结果 KOA患者病程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前后方向标准偏差、横向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横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呈正相关(P<0.05);BMI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横向标准偏差、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P<0.05);VAS与睁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与罗伯长度呈负相关(P<0.05);WOMAC量表日常功能活动积分与闭眼静态平衡指标y轴平均压力中心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病程、BMI、疼痛程度、日常功能活动能力与静态平衡指标有关,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对视觉的依赖较大。 王晓玲 陈峰 王勇 钟彩虹 邓杏兰 刘巧灵 谢荣福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 关节痛 关节功能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疼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温针灸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2例。对照组4周内不予任何干预;温针灸组予温针灸治疗,每周3次,周日休息,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指标[测试执行时间(TTE)、平均轨迹误差(ATE)、稳定指数、总负重标准差]、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量表(KOO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温针灸组治疗后水平方向的TTE、ATE、稳定指数、总负重标准差和垂直方向的ATE明显降低(P<0.05),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KOOS量表各项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温针灸组治疗后水平方向ATE和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KOOS量表中的僵硬、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温针灸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本体感觉(尤其冠状面),缓解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其可能通过调整神经肌肉控制,增强关节稳定性,恢复筋柔骨正。 王晓玲 简家伟 陈晓洪 谢秋蓉 谢秋蓉 黄昕伟 刘泽旭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本体感觉 疼痛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与疼痛和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2例KOA患者进行本体感觉量化评定、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OA患者本体感觉主要指标的测试时间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稳定指数、平均轨迹差与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和总分)、VAS均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P<0.05,P<0.01),其中平均轨迹差与VAS相关性最高(r=0.426);平均力量差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降低与疼痛、功能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建议制定康复方案重视改善本体感觉。 王晓玲 王芗斌 刘巧灵 邓杏兰 谢荣福 张丽琴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 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活动时下肢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分析观察电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登梯活动时动力学即不同平面关节负荷的影响,为研究针灸康复疗法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KO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最终各18例完成研究。观察组穴取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对照组于经穴旁开约2 cm处浅刺。观察组于内膝眼和阴陵泉、梁丘和阳陵泉连接电针仪,对照组在其相应穴旁处连接电针仪。观察组采用频率为2 Hz的连续方波,对照组无电流输出。两组各治疗11次,共3周。于治疗前后进行登梯步态检测,分析上、下梯步速及登梯动力学参数(矢状面髋、膝、踝关节屈伸峰力矩及冠状面膝内收外力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梯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上、下梯时踝关节跖屈肌峰力矩、上梯时第二膝内收外力矩峰值(PEKAM2)均明显增大(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下梯时第一膝内收外力矩峰值(PEKAM1)和PEKAM2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P<0.01)。观察组上梯时步速差值与踝跖屈肌群力矩差值呈正相关(r=0.598,P<0.01)。排除步速的影响后,上梯时踝跖屈肌峰力矩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提高KOA患者的上下梯速度,对登梯过程中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关节负荷均有一定的影响,改善了关节负荷的能力,但上梯的关节负荷改变可能与步速的增加有关。电针与最小针刺对关节负荷的效应不同,但具体机制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王芗斌 谢雪榕 侯美金 王晓玲 王晓玲 喻娇 李翔关键词:针刺 步态分析 动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