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丽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786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省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了解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同时进行药物处方方式的调查。结果(1)在5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躁狂相472例(84.6%),抑郁相86例(15.4%);555(99.5%)例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80.7%),404例(72.8%)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3)躁狂相患者以心境稳定剂(84.7%)和抗精神病药(81.4%)单一或联合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单一或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0.2%)。(4)联合两种及其以上药物治疗者占80.2%。(5)145例(26.1%)患者合并使用了苯二氮类药。结论国内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处方方式与国内外的指南推荐方案基本相符;双相障碍抑郁相抗抑郁药使用频率较高,有待于将来的临床实践论证。
- 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
- 关键词:抗精神病剂抽样研究精神药物治疗苯二氮ZHUO类药心境稳定剂抑郁相
-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72
- 1998年
- 目的了解90年代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及与1982年比较的变动情况。方法由1982年调查协作组中的7个单位,于1993年在7个原抽样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1982年基本相同。结果各类精神障碍(不含神经症)时点患病率11.18‰,终生患病率13.47‰;与1982年比较,均有所上升。结论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仍居前两位,而酒依赖、情感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病率升高。
- 张维熙李淑然陈昌惠陈昌惠王金荣黄悦勤涂健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刘志广吴化民纪丽萍翟书涛纪丽萍孟国荣
- 关键词:精神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94
- 1998年
- 目的动态观察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1993年在1982年调查过的7个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1982年基本相同。结果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6.55‰,时点患病率为5.31‰,与1982年比较有增高趋势(P>0.05);将经济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以下等经济水平者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高。结论1993年出现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变化,可能源于抽样误差,但不排除患者预期寿命延长因素。
- 陈昌惠沈渔笛张维熙李淑然李淑然王金荣黄悦勤涂建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刘志广吴化民纪丽萍翟书涛纪丽萍孟国荣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患病率
- 中国七个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2
- 1998年
- 目的了解90年代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及与1982年比较的变动情况。方法于1993年在7个原抽样地区,使用与1982年基本相同的调查工具、诊断标准及流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15岁19223人口中,查出情感性精神障碍16例,其中6例处于缓解期。时点患病率为0.52‰,终生患病率为0.83‰。与1982年相同7个地区比较,城市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应列入防治与研究的重点疾病。
- 王金荣王德平沈渔笛张维熙张维熙陈昌惠李淑然涂健陈昌惠付力牧黄悦勤刘志广吴化民罗开林翟书涛纪丽萍纪丽萍
- 关键词:情感障碍患病率流行病学
-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7
- 1998年
- 目的了解90年代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的变化。方法于1993年在7个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1982年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儿童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对7~14岁患儿进行智商测查和适应行为判定;用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评定≥15岁患者的智力残疾。结果在≥15岁人口(19223人)中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为2.84‰(62例),较1982年(3.33‰)有降低趋势(P>0.05);成人智力残疾平均分为11.27分,62例均为中度及其以上智力残疾。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应列为精神疾病防治重点之一。
- 罗开林翟书涛沈渔笛张维熙张维熙陈昌惠李淑然王金荣陈昌惠涂健黄悦勤付力牧纪丽萍刘志广吴化民严和孟国荣
-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残疾鉴定流行病学
- 中国七个地区老年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 1998年
- 中国七个地区老年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刘志广吴化民沈渔张维熙李淑然陈昌惠黄悦勤王金荣王德平涂健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罗开林翟书涛严和孟国荣1993年4月1日零时,我们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12个地区中的7个地区(北京、大庆、湖南、吉林、辽...
- 刘志广吴化民张维熙张维熙陈昌惠李淑然王金荣陈昌惠涂健黄悦勤付力牧纪丽萍罗开林翟书涛孟国荣
-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
- 抑郁障碍病人药物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中国目前抑郁障碍病人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 2 0 0 0年人均生产总值 (人均GDP)划分的 5个经济发展等级 ,根据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北京等 10个省市的医院 ,自制调查问卷 ,经预调查和讨论修订 ,于 2 0 0 2年 5月 2 0~ 2 4日进行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收集调查住院和门诊抑郁障碍病人 735例。 72 9%的就诊者属于自费病人 ,女性占 6 1 6 %。按使用频率前 10位药物依次为氟西汀 (含进口和国产制剂 )、阿米替林、文拉法新 (包括国产制剂和进口缓释剂 )、多虑平、帕罗西汀、氯丙咪嗪、麦普替林、曲唑酮、丙咪嗪和米氮平。三环类药物 (TCAs)使用频率为 4 1 9%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治疗者占全部病人的 4 4 5 %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占 2 1 6 %。抗抑郁药治疗患者中 ,90 3%的病人接受单一药物治疗 ,合并治疗药物主要是苯二氮 艹卓 类药 (5 3 3% )、抗精神病药 (17 1% )、β 受体阻断剂 (7 1% )和心境稳定剂(4 9% )。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症状和经济状况。结论 国内抑郁障碍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新型抗抑郁药物占主流 。
- 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
- 关键词: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 10省市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的调查被引量:96
- 2004年
- 目的 调查中国10省市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使用现状。方法 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五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6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4779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2年5月20-24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 (1)在4779例患者中,门诊为1969例(41.20%),住院为2810例(58.80%)。与门诊患者比较,住院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大、病程长、公费医疗比例高(均P<0.01)。(2)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2.5-4125 mg/d,平均(365±253)mg/d。其中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409±274)mg/d]高于门诊患者[(300±201)mg/d;F=223,P<0.01]。(3)2617例次(54.99%)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2940例次(61.7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在内)。312例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3523例(74.03%)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236例(25.97%)联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抗精神病药。(4)常见的合并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类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 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流,经济负担和患者的症状?
- 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