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玮

作品数:13 被引量:10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癣菌
  • 3篇皮肤
  • 3篇雷公藤
  • 2篇面癣
  • 2篇菌落
  • 2篇红色毛癣菌
  • 2篇儿童
  • 1篇癣病
  • 1篇学成
  • 1篇眼部
  • 1篇眼部皮肤
  • 1篇氧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一元酚单氧酶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原菌分析
  • 1篇真菌病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闫玮
  • 7篇刘维达
  • 6篇陈伟
  • 5篇马鹏程
  • 4篇胡素泉
  • 3篇郑启泰
  • 3篇符美华
  • 3篇魏峻
  • 3篇梅嬛
  • 2篇李玲珺
  • 2篇吕杨
  • 2篇沈永年
  • 2篇吕桂霞
  • 1篇蔡睛
  • 1篇吕扬
  • 1篇卢春
  • 1篇薛华忠
  • 1篇韩国柱
  • 1篇傅国强
  • 1篇吕雪莲

传媒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Acta B...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江苏药学与临...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6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曲霉致耳真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烟曲霉是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多发生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实体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长时间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而土曲霉、构巢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花斑曲霉等偶有报道。在众多曲霉病中耳曲霉病的报道比较少见,现报道土曲霉致外耳道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闫玮符美华梅嬛陈伟刘维达
关键词:土曲霉耳真菌病文献复习
HPLC法测定维甲酸搽剂中维甲酸的含量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维甲酸搽剂中维甲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甲醇60mmol·L1醋酸二乙胺(90∶10∶005);检测波长343nm。结果线性范围为5~4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1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检验。
闫玮李玲珺魏峻马鹏程
关键词:HPLC维甲酸搽剂
儿童毳毛内癣16例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通过对16例儿童毳毛内癣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常见的致病菌,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儿童毳毛内面癣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治疗史和动物接触史等,皮损鳞屑培养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患者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和(或)口服特比萘芬联合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有动物接触史,14例有既往外用药物治疗史。致病菌鉴定结果为13例须癣毛癣菌、1例紫色毛癣菌、1例犬小孢子菌、1例未生长。1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结论毳毛内面癣主要为接触动物引起,主要致病菌为须癣毛癣菌。及时有效地进行真菌学检查有助于毳毛内面癣的诊断。
闫玮符美华梅嬛陈伟刘维达
关键词:面癣儿童
眼部皮肤寄生虫感染二例
2012年
毛囊虫皮炎、疥疮及虱病等均为皮肤科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前两者主要侵犯皮肤,后者主要侵犯头发、阴毛和腋毛。我们发现并诊治眼睑部位的阴虱、毛囊虫感染的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胡素泉蔡睛沈永年吕桂霞陈伟闫玮韩国柱薛华忠刘维达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眼部皮肤毛囊虫皮炎皮肤科侵犯
雷公藤内酯酮的半合成方法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雷公藤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中起抗炎免疫及雄性抗生育活性的主要一类化合物。药理试验表明,在这类化合物中,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Ⅰ)反映的两类活性效价的差值最大,其抗生育单剂量效价比免疫抑制活性高约12倍,具有一定的雄性抗生育活性优势,展现了一定的抗生育前景。
马鹏程闫玮吕杨郑启泰
关键词:雷公藤雷公藤内酯酮
中国南京及周边地区301例头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95%),其中以4~7岁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最多(46.5%),性别分布以男童居多(56.3%)。成人头癣仅15例(5%),成人头癣性别分布以女性居多(66.7%)。所有头癣患者的真菌鉴定结果统计显示,犬小孢子菌(164例,54.5%)、须癣毛癣菌(57例,18.9%)和紫色毛癣菌(44例,14.6%)是最常见的菌种,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各年龄段之间病原菌种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在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7岁的男童是最常见的头癣患病群体,过去10年犬小孢子菌已取代须癣毛癣菌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感染的优势致病菌,这些结果为头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闫玮王琼陈玉萍佘晓东胡素泉刘维达
关键词:头癣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皮肤癣菌流行病学
新雷公藤内酯四醇的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 ilfordiiHook. f.)的叶和根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据其理化性质,UV、IR、MS、1H-NMR、13C-NMR、13C-NOE、2D-COSY、2D-NOESY 和选择性远程DEPT谱等光谱数据分析,并结合分子图形学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新雷公藤内酯四醇(neotriptetraolide).
马鹏程闫玮吕杨郑启泰
关键词:雷公藤化学成分
比色法测定辣椒总碱凝胶剂中主药含量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采用比色法测定辣椒总碱凝胶剂中辣椒总碱的含量。方法 将样品经NaOH(pH 12 5 )碱化后 ,加 0 9% 4 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和 5 4 %铁氰化钾溶液 ,摇匀 ,在 2 5℃± 2℃的暗处放置 180min ,测定吸收度 ,测定波长为 4 70nm。结果 辣椒素在 70 32~ 2 11 0 μg·ml 1浓度范围内 ,r=0 9996 ,回收率为 98 94 % ,RSD为 1 4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作为测定辣椒总碱制剂中辣椒总碱含量的方法。
李玲珺闫玮魏峻
关键词:比色法辣椒凝胶剂
双氯雷公藤内酯四醇的分离与结构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 ilfordiiHook.f.)的叶中分离出1个新的含氯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并结合分子图形学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双氯雷公藤内酯四醇(dichlorotriptetraolide)。
马鹏程闫玮吕扬郑启泰
关键词:药用植物雷公藤
19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9
2003年
目的评估19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多巴色素法测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底物为L-多巴,在475nm处测定透过率。结果通过筛选196味中药发现光果甘草、五倍子、蝉衣、牡丹皮、苦参、珍珠绣线菊、苍耳子、桑树根皮(鲜)、大黄(生)在高浓度(500μg/m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超过浓度为1mmol/L的熊果苷的抑制作用(P<0.01),其中以光果甘草的抑制作用最强(高浓度时抑制率达98.3%);六月雪、泥湖菜、地骨皮、炒川断、天麻、连翘、茶条槭、甘草、败酱草、黄杨(干叶)、双花等11味在高浓度(500μg/mL)时与浓度为1mmol/L的熊果苷的抑制作用相当(P>0.05);茵陈、威灵仙、白芨、紫槿、大蓟、小构树、钩藤、玉竹、熟大黄、莪术、苍术、姜黄、黄芩、虎杖、豚草、狭叶山胡椒、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同时有抑制作用和激活作用。结论光果甘草、五倍子、蝉衣、牡丹皮、苦参、珍珠绣线菊、苍耳子、桑树根皮(鲜)、大黄(生)、六月雪、泥湖菜、地骨皮、炒川断、天麻、连翘、茶条槭(包括阴干组和新鲜组2种)、甘草、败酱草、黄杨(干叶)、双花等20味中药具有治疗因酪氨酸酶活性异常所致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应用前景。
傅国强马鹏程吴勤学魏峻闫玮李玲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酪氨酸酶中草药一元酚单氧酶皮肤色素沉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