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佳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8篇湿地
  • 5篇湿地土壤
  • 5篇黄河三角洲
  • 5篇储量
  • 3篇碳储量
  • 3篇剖面分布
  • 3篇芦苇
  • 3篇芦苇湿地
  • 2篇盐沼
  • 2篇有机碳
  • 2篇生源要素
  • 1篇氮含量
  • 1篇东营港
  • 1篇盐度
  • 1篇盐沼湿地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植物生物量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生物质炭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山东黄河三角...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济南市环境研...

作者

  • 13篇白军红
  • 13篇贾佳
  • 9篇张光亮
  • 6篇温晓君
  • 5篇赵庆庆
  • 5篇卢琼琼
  • 4篇王伟
  • 3篇张树岩
  • 2篇张玲
  • 2篇王军静
  • 2篇夏志坚
  • 1篇邓伟
  • 1篇李爱农
  • 1篇郗敏
  • 1篇孔博

传媒

  • 7篇湿地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营港附近排水湿地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和储量被引量:5
2019年
以东营港附近的排水湿地为研究区,于2013年8月8日,自海向陆方向,在裸地、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中,分别设置了1处采样地,采集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并计算出土壤中的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储量。研究结果表明,裸地、盐地碱蓬盐沼、柽柳盐沼和芦苇盐沼0~60 cm深度土壤全氮质量比分别为0.04~0.23 g/kg、0.17~0.23 g/kg、0.09~0.23 g/kg和0.13~0.27 g/kg,微生物量氮质量比分别为5.20~11.46 mg/kg、4.09~8.95 mg/kg、1.89~5.21 mg/kg和2.59~16.56 mg/kg;4处采样地0~60 cm深度土壤全氮储量分别为55.37~269.58 kg/hm^2、213.71~310.19 kg/hm^2、102.93~277.57 kg/hm^2和165.97~325.00 kg/hm^2,微生物量氮储量分别为7.35~15.51kg/hm^2、5.54~11.85 kg/hm^2、2.28~6.13 kg/hm^2和2.89~19.98 kg/hm^2;在水平方向上,裸地和柽柳盐沼土壤中全氮含量和全氮储量低于盐地碱蓬盐沼和芦苇盐沼;在垂直方向上,裸地和柽柳盐沼土壤中的全氮和微生物量氮主要累积在40~60 cm深度,盐地碱蓬盐沼和芦苇盐沼土壤中的全氮和微生物量氮主要累积在0~30 cm深度。
余璐白军红于子博张光亮贾佳张树岩
关键词: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储量东营港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沿盐分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22年
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6月自海向陆沿盐分梯度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属性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46~7.65 kg·m^(-2),平均值为6.24 kg·m^(-2).表层浓度因子值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主要受植物循环作用的影响.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至60 cm时变异趋于稳定.总体上,该区域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占1 m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的70.69%.植物地下生物量在1.24~2.81 kg·m;范围内,植物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土壤盐度与30 cm深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与土壤含水率显著正相关(p<0.05).
杜书栋白军红贾佳关亚楠张光亮张光亮张树岩张树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盐度植物生物量芦苇湿地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和储量被引量:23
2015年
在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沼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碳、氮含量和储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0~40 cm土壤总碳和有机碳质量比为11.8~19.2 g/kg和0.5~5.2 g/kg,土壤全氮和有机氮质量比为0.08~0.15 g/kg和0.076~0.136 g/kg,其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且有机氮、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一致。除无机碳和无机氮外,采样带A的土壤碳、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采样带B,各土层的碳、氮含量差异不明显。采样带A表层土壤(0~10 cm深度)的全氮和有机氮含量高于采样带B表层土壤。两采样带土壤无机氮含量主要以铵态氮含量为主,无机氮和铵态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10~20 cm土层累积;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两采样带0~40 cm深度土壤中,全碳储量为9 489~12 239 g/m2,有机碳储量为4 321~8 738 g/m2,全氮储量为33~121 g/m2,除全碳储量外,有机碳和全氮储量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全氮储量与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n=24,p<0.05),土壤碳氮比与容重、p H、硝态氮含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氮储量显著相关(n=24,p<0.05)。
贾佳白军红高照琴温晓君张光亮夏志坚卢琼琼赵庆庆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氮含量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典型潮间带盐沼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潮间带盐沼土壤为研究对象,沿植物演替方向选择4块采样地:采样地A为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采样地B为盐地碱蓬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混生盐沼,采样地C为柽柳盐沼,采样地D为芦苇(Phragmite australis)盐沼。在4块采样地采集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As、Cd、Cr、Cu、Ni、Pb和Zn)和土壤理化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来辨别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 cm深度)As、Cd和Pb含量的最高值都出现在采样地C,而Cr和Zn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采样地A,Ni和Cu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采样地B。在土壤剖面中,采样地A的20~40 cm深度土壤的As含量和Cu含量最高,分别为31.6 mg/kg和30.6 mg/kg,0~10 cm深度土壤的Cr含量最高,为105.0 mg/kg;采样地B的10~20cm深度土壤的Cd、Ni、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0.70 mg/kg、50.2 mg/kg和135.0 mg/kg;采样地C的10~20 cm深度土壤的Pb含量最高,为27.5 mg/kg;采样地D的20~40 cm深度土壤的Cr含量与采样地A的0~10 cm深度土壤相同。采样地A和采样地B受重金属影响较严重。各种重金属基本都富集在中间土层(10~40 cm深度)中,在40~60 cm深度土层含量都较低。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该区土壤可能有3个来源,Cu、Ni和Pb可能来自相同的源,Cd和Zn可能来自另一个源,Cr来自上述两个源;而As可能来自第三个源。
温晓君白军红贾佳高照琴王军静卢琼琼赵庆庆
关键词: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来源
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土壤生源要素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以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和春季分别采集0~10、>10~20、>20~30和>30~50 cm的土壤样品,研究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土壤生源要素总氮(TN)、总磷(TP)、总硫(TS)和总钾(TK)质量分...
魏卓群白军红张玲张光亮王昕王伟贾佳
关键词:芦苇湿地湿地土壤生源要素储量剖面分布
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研究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主要驱动力,基于1990、2000、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在类型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分析了近20年来康定市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景观类型转移和质心偏移,探讨了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康定市景观格局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所占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势基质景观类型,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其次依次为其他景观、水域景观、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2)20年来康定市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景观形状整体上趋于简单化,景观连接性和多样性增加,但景观均匀度下降;3)1990—2010年人文景观和林地景观面积增加,而农田景观面积降低,其他类型面积变化较小,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受人类干扰较大,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形状趋于简单;4)1990—2000年景观类型面积基本未发生转移,2000—2010年农田景观和草地景观向林地景观转移,草地景观和林地景观向人文景观转移;5)近20年来人文景观类型向西偏移了0.058°,向北偏移了0.026°,农田景观类型向西偏移了0.033°,向南偏移了0.014°,而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景观类型的质心几乎未发生偏移。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社会经济、政策和人口增长等人为因素是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贾佳白军红邓伟李爱农孔博温晓君卢琼琼
关键词:环境学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驱动力
互花米草入侵对黄河口盐沼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互花米草是我国滨海盐沼湿地中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可对盐沼土壤的元素循环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互花米草分布区为研究对象,沿垂直于潮沟方向选择连续带状互花米草区(CR)、斑块状互花米草区(P)、斑块间裸滩(BL)以及互花米草与盐地碱蓬交错区(MZ)样地,分别分层采集土壤剖面样品,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w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及深层(>20~100cm)土壤w(D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68~112.17mg·kg^(-1)与4.27~94.28mg·kg^(-1);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w(DOC)(P<0.05),土壤w(DOC)沿互花米草扩散方向逐渐降低.除斑块状互花米草区外,土壤w(DOC)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w(DOC)与土壤有机碳即w(SOC)(P<0.05)以及w(黏粒)(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H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DOC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呈现不同的作用关系,说明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滨海盐沼土壤DOC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
张光亮白军红贾佳庄涛王昕王伟赵庆庆盖凌云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互花米草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分为新生湿地、退化湿地、天然稳定湿地和耕作区湿地。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利用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土壤质量分区。结果可见,湿地土壤质量总体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的分级标准6 g/kg和0.5g/kg,属于最差等级。土壤盐度和有效磷含量空间变异性很高(变异系数>100%)。从14个土壤理化指标中筛选出全磷含量、全氮含量、盐度、铵态氮含量和全硫含量,构成最小数据集,用于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耕作区湿地的土壤质量最高,新生湿地和天然稳定湿地土壤质量居中,退化湿地土壤质量最差。基于克里金(Kriging)空间插值,将研究区湿地的土壤质量分为4个区域,结果与4种湿地类型的分布基本一致。对于新生湿地,2012年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高于2007年,表明土壤质量明显提升。
张光亮白军红郗敏高鳗渝赵庆庆卢琼琼贾佳
关键词:湿地土壤黄河三角洲
珠江河口新、老围垦区湿地土壤全磷含量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在珠江河口新、老围垦区内,在沟渠、滨河湿地和围垦湿地中,采集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全磷和金属铁、铝、钙、镁、镉的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磷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金属对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湿地表层土壤(0~10 cm)全磷含量(335.8 mg/kg^1 190.1 mg/kg)总体高于全国土壤全磷含量平均水平。老垦区沟渠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新垦区(n=39,p<0.05),而新垦区滨河湿表层土壤全磷含量高于老垦区(n=45,p<0.05)。老垦区内,沟渠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滨河湿地(n=57,p<0.05)。除滨河湿地以外,新垦区和老垦区的沟渠和围垦湿地的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除新垦区围垦湿地以外,其他湿地土壤全磷含量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垦区(n=20)和老垦区(n=32)沟渠和老垦区滨河湿地(n=16)土壤中全磷含量与铁、铝、镁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钙的含量只与新垦区围垦湿地土壤全磷含量显著负相关(n=16,p<0.05)。除老垦区滨河湿地和新垦区围垦湿地以外,其他湿地土壤全磷含量与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
高照琴白军红温晓君张光亮贾佳
关键词:土壤湿地珠江河口
哈拉海湿地芦苇沼泽土壤碳、氮和磷含量的剖面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揭示温带典型天然湿地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哈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00年5月采集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样品的碳、氮和磷含量。结果表明,1哈拉海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全碳和无机碳含量在土壤亚表层最高,分别为2.03 mg/kg、8.19%和7.13%,其他指标都在剖面中呈由土壤表层向下层逐渐降低的规律;2在土壤剖面中,碳氮比和氮磷比表现为由土壤表面向亚表层急剧下降之后趋于平缓的趋势,碳磷比则在亚表层最高,平均值为23.78,哈拉海湿地土壤的碳氮比、氮磷比和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8.40、3.51和17.86,比全国生态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05)低,磷活化系数整体偏低,只有表层土壤比值大于2;3土壤速效氮和全氮含量都与无机磷、速效磷、有机磷和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外,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氮含量、有机磷含量都显著相关,而土壤p H则与有机氮、全氮、速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和全磷含量都显著负相关。
王军静白军红赵庆庆卢琼琼贾佳温晓君
关键词:剖面分布碳氮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