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内镜
  • 4篇黏膜
  • 3篇胰腺
  • 3篇黏膜下
  • 3篇膜下
  • 3篇ERCP
  • 2篇胆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疗效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静脉
  • 2篇间质
  • 2篇荷包
  • 2篇荷包缝合
  • 2篇剥离术
  • 2篇肠癌
  • 1篇大网膜

机构

  • 17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作者

  • 17篇王小明
  • 4篇徐世琴
  • 4篇陈明
  • 3篇段磊
  • 3篇黄松
  • 3篇黄林
  • 2篇刘爱军
  • 2篇朱秀云
  • 2篇杨洪伟
  • 2篇龚兴华
  • 2篇陈欣
  • 1篇赵晓姬
  • 1篇梁廷荣
  • 1篇毛金荣
  • 1篇陈利娟
  • 1篇李丽
  • 1篇沈娟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四川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外医疗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内镜诊疗护理的规范化管理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为基层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急诊内镜诊疗护理工作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了该院消化内镜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急诊内镜诊疗的防控管理的全过程。结果对疫情期内镜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与人员管控,疫情期内镜护理在急诊内镜诊疗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家属的严格筛查与分诊流程及护理人员的防控管理;急诊内镜诊疗中对患者的管理及护理人员的防控管理;急诊内镜诊疗后对患者、护理人员、内镜、检查间及用后废弃物的处置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各种培训通过率为100%。结论疫情期行急诊内镜诊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确定无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
张慈孙雨欣倪娜王小明梁廷荣龚兴华
关键词:急诊内镜护理
复合静脉麻醉在ERCP检查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异丙酚及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拟行ERCP患者(ASA-级),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5mg/kg顺序缓慢分次静脉注射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操作,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0.1-0.15mg/(kg.min),检查过程中如有恶心、呛咳、躁动时追加丙泊酚20-30 mg,检查结束前3分钟停药。记录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1分钟)。检查中(操作开始后10分钟),检查结束时的BP、HR、RR、SpO2,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有无恶心呕吐、肢动,术后统计有无术中知晓及麻醉满意度情况。结果麻醉后1分钟BP、SpO2较麻醉前降低,HR减慢,但SpO2仍在92%以上,且于1分钟后自行上升,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12例于检查中出现短暂肢动,追加丙泊酚20-30mg后继续检查,麻醉后不到1分钟意识消失,停药后意识恢复较快,定向力恢复时间也不长,所有患者对麻醉均较满意,无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结论咪唑安定、异丙酚及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ERCP检查中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陈利娟沈娟毛金荣王小明
关键词: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ERCP
无痛内镜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53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无痛内镜下曲张食道静脉套扎术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结果53例患者近期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急诊无痛内镜下曲张食道静脉套扎术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综合治疗,近期可取得良好疗效。
王小明杨洪伟
关键词: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生长抑素奥美拉唑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实施ERCP术置入胆管支架,观察插管成功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成功率为95.8%。其中41例置入金属支架,27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患者黄疸、纳差、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5.88%。随访患者3个月、6个月、1 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12%、70.59%、39.71%。金属支架患者3个月、6个月支架阻塞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患者(P<0.01)。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引流效果好,可作为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杨洪伟王小明黄林龚兴华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核因子NF-кB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中核因子NF-кB表达的影响,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各52例,对两组患者的NF-кB p65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组患者的NF-кB p65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8.98±18.34)%,显著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等级为1、2、3级的Hp阳性患者的NF-кB p65表达水平分别为(28.34±8.34)%、(41.38±9.44)%和(64.34±12.03)%,显著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活动性等级为0、1、2级的Hp阳性患者的NF-кB p65表达水平分别为(32.91±11.45)%、(46.08±9.34)%和(64.32±12.30)%,显著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萎缩等级为0、1、2级的Hp阳性患者的NF-кB p65表达水平分别为(40.56±19.34)%、(44.34±15.93)%和(54.32±15.03)%,显著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核因子NF-кB表达水平升高,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NF-кB表达水平也呈现出升高趋势,NF-кB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徐世琴王小明邓树忠黄林刘爱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
内镜下微创手术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早期大肠癌是指直肠及结肠局限于黏膜层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包括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大肠癌前病变是指包括大肠腺瘤、炎症性肠病及一些家族遗传性综合征。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则是指大肠黏膜的异型增生,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本研究探讨内镜下微创手术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王小明陈明邓树忠杨映红
关键词:早期大肠癌癌前病变内镜微创手术黏膜下剥离术黏膜切除术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活动期Dieulafoy病二例(含视频)被引量:1
2021年
重症Dieulafoy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近年来外科主张行广泛性胃楔形切除术,但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往往选择率低。本病例采用内镜下局部全层扩大切除胃壁,腹腔内恒径动脉缝扎离断后荷包缝合胃壁,该方法既模拟了外科的胃楔形切除术,又减小创伤,是治疗Dieulafoy病的一种新方法。
余珊王小明陈欣孙雨欣张慈倪娜
关键词:内镜全层切除术
ERCP与B超协同CT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与区别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B超及CT诊断的区别。方法回顾分析200例临床经ER-CP诊断的胆管和胰腺疾病。结果ERCP检查成功率96%,ERCP对胆管癌、胆总管囊肿和壶腹部癌的确诊率均为100%,对胆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4%。而B超协同CT联合诊断胆管癌为37%;壶腹部癌为51%;胆管结石为80%。结论ERCP对胆管结石、胆管癌和壶腹部癌的诊断明显优于B超和CT。
王小明徐世琴
关键词:ERCP胆管胰腺
miR-206过表达靶向VEGFA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究miR-206过表达对人肝癌Hep G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分为四组:Hep G2空白对照组,miR-206 mimic组,pc-VEGFA组和miR-206 mimic+pc-VEGFA组。qRT-PCR检测miR-206表达和VEGFA的mRNA水平。荧光素酶实验确认miR-206与VEGFA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VEGFA,抗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结果转染miR-206 mimic后Hep G2细胞中miR-206表达显著上升,VEGFA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01)。miR-206与VEGFA存在直接靶向关系。与对照组相比,miR-206 mimic组VEGFA的蛋白水平,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痕愈合率显著下降(P<0.01)。pc-VEGFA组VEGFA的蛋白水平,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痕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pc-VEGFA组相比,miR-206 mimic+pc-VEGFA组VEGFA的蛋白水平,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miR-206 mimic组vimentin,N-cadherin和Fibronectin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pc-VEGFA组vimentin,N-cadherin和Fibronecti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pcVEGFA组相比,miR-206 mimic+pc-VEGFA组vimentin,N-cadherin和Fibronectin表达降低(P<0.01)。结论miR-206过表达通过靶向VEGFA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侵袭和迁移。
王小明余珊赵晓姬
关键词:肝癌VEGFA上皮间质转化
内镜下无腹腔镜辅助胃壁全层切除术穿孔修补方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无腹腔镜辅助胃壁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穿孔修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60例通过内镜超声初步诊断并由病理证实的深达浆膜层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行EFTR治疗,根据术中穿孔情况,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60例患者的包块均顺利完整切除,其中10例采用尼龙圈荷包闭合术,13例采用"大网膜补片法",14例采用"减张固定点缝合法",其余23例采用直接钛夹缝合。60例患者无明显高热及高血象表现,术后(5±1)天好转出院,随访胃镜均无复发迹象。结论 EFTR穿孔应根据切口大小及切口周围张力大小来选择不同缝补方法。
王小明段磊黄松陈明朱秀云
关键词:胃间质瘤荷包缝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