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壮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癌
  • 2篇尿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输尿管
  • 1篇原发性输尿管...
  • 1篇上尿路
  • 1篇上尿路结石
  • 1篇肾盂
  • 1篇肾盂癌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碎石术治疗
  • 1篇体外冲击波
  • 1篇体外冲击波碎...
  • 1篇体外冲击波碎...
  • 1篇尿路结石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魏强
  • 5篇汤壮
  • 3篇曹德宏
  • 2篇柳良仁
  • 2篇鄢世兵
  • 1篇李响
  • 1篇杨璐
  • 1篇范钰
  • 1篇董强
  • 1篇王佳
  • 1篇刘振华
  • 1篇任碧华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睾丸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被引量:5
2015年
睾丸肿瘤虽少见,却是15~35岁年轻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1-2]。睾丸肿瘤种类众多,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睾丸肿瘤可以分为三大类:生殖细胞肿瘤、性索/性腺间质肿瘤及其他非特异性间质肿瘤。睾丸肿瘤多以单侧发病(双侧肿瘤仅占1%~2%),且绝大部分(90%~95%)为生殖细胞肿瘤[1]。近年来,在诊断技术的提高、联合放化疗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等影响下,睾丸肿瘤的死亡率从1970年前后的50%下降到1997年的不到5%[3],并成为多种方式治疗恶性肿瘤的范例。本文参照《2014版泌尿外科疾病指南》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分享我们的治疗经验。
汤壮魏强
关键词:睾丸肿瘤影像学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28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 了解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至2012年收治的28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发病年龄66. 9岁. 血尿及腰部症状为最常见症状. 28例患者全部行输尿管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部分患者伴有鳞癌及腺癌.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1月,平均19月. 术后总2年生存率33. 3%,Tis、Ta、T1、T2期50%,T3为23%,T4期0%;低级别尿路上皮癌5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3. 3%. 结论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病理分期和分级,且预后更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汤壮曹德宏魏强鄢世兵
关键词:肾盂癌输尿管癌病理预后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附96例报告)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分析我院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探讨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研究组男48例,女48例,平均发病年龄68岁. 69例均行手术治疗,以输尿管癌根治术为主( 69例,71. 9%). 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 最常见症状是血尿. 9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0个月. 总2年生存率77. 7%,总5年生存率54. 5%,总十年生存率50. 3%. 结论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低分期、低分级的原发性输尿管癌也许预后更好. 因此早诊断及早治疗,密切随访对于提高输尿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是重要的.
曹德宏汤壮魏强鄢世兵
关键词:输尿管癌
前列腺癌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6
2017年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欧洲联盟癌症死亡率预测表明,前列腺癌死亡率将位居第3。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患者年龄和一般状况等综合情况考虑决定。临床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前列腺癌其根本目的是使患者受益。随着对前列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就前列腺癌多种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曹德宏柳良仁魏强汤壮董强王佳
关键词:前列腺癌
上尿路结石CT值预测结石成分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平均CT值对结石成分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冲击数和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146例采用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患者在ESWL前完成CT检查,结石最大径线在2cm以内,后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排出结石进行成分分析。ESWL治疗后随访1个月判断疗效。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ESWL的冲击数和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各种成分的结石CT均值各异,但相近值之间互有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钙结石与不含钙结石相比较,其CT值较高(P<0.001)。不同年龄、性别和皮肤结石距离的患者间,结石的CT值、ESWL冲击数和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示结石CT值、结石长径均与ESWL冲击数呈中高度正相关(P<0.05),且其相关性按结石部位进行亚组分析(肾、输尿管)后仍存在;结石CT值、结石长径均与ESWL成功率呈低度负相关(P<0.05)。但亚组分析发现输尿管结石的CT值与ESWL成功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结石CT值不能完全准确预测结石成分,较高的结石CT值提示患者行ESWL治疗时需要更高的冲击数,但其不适用于预测ESWL成功率。
范钰刘振华魏强汤壮柳良仁任碧华李响鲍一歌杨璐
关键词:CT尿路结石结石成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