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焰 作品数:10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1)·d^(-1)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1~2岁每次6 m L qd,3~6岁每次10 m L qd。2组患儿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49/53例)和73.08%(38/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23.13±5.12),(42.91±6.81)ng·L^(-1);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9.10±2.13),(15.03±3.51)ng·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27.12±4.67),(38.97±9.09)ng·L^(-1);每公斤潮气量分别为(7.93±1.29),(6.73±1.20)m L·kg^(-1);呼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分别为(45.13±6.78)%,(32.16±5.71)%;呼吸频率分别为(23.51±4.59),(27.98±4.12)次/分;退热时间分别为(2.19±0.61),(4.21±1.30)d,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31±1.27),(5.98±1.43)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41±1.04)d,(5.59±1.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李吉红 邓焰 兰德联 汪泽 汪永强关键词:利巴韦林 清开灵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肺炎 炎症反应 炎琥宁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015年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治疗12d,对两组患儿血清炎性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抗炎因子白介素-13(IL-13)水平均显著降低,抗炎因子白介素-2(IL-2)和免疫功能指标CD4+、IgG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FN-γ和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和免疫功能指标CD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调节免疫功能。 钟秀梅 邓焰 楚雪梅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5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观察并分析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并发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氧分压指标为(81.28±19.02)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32.17±11.16)mmHg;显效32(60.38%)例,有效18(33.95%)例,无效3(5.67%)例,总有效率94.33%;平均住院时间为(13.58±4.01)d,平均住院费用(1.45±0.48)万元,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邓焰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动脉血pH值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TB)下降56.69%±5.58%(P<0.001),直接胆红素(DB)下降10%±16.97%。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钙、血镁及pH值下降(P<0.01),Hb、WBC、PLT也有下降(P<0.01)。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可引起高血糖症、血象改变,电解质酸碱失衡,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邓焰 裴红玲 王家蓉 余加林关键词:换血疗法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等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等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MA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发展程度分为轻型MAS组(A组,n=65)和重型MAS组(B组,n=30);将同期分娩的10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对照组(C组,n=100)。对所有受试新生儿均行血常规检验,记录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D二聚体(D-D)检测,记录并对比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1产后24 h及72 h时,A、B两组PAF、WBC、TM及t-PA水平显著高于C组,且D-D、PLT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 h A、B两组在TM、PLT等指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F、D-D、WBC及t-PA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72 h时,A、B两组在D-D、WBC、PLT、t-PA等指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F及TM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PAF、D-D、WBC、PLT、tPA、TM等指标作为诊断MAS、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邓焰 邹成丽 李凌春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凝血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凝血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及免疫功能检测,分析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凝血与免疫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FIB明显较对照组高,PT、APTT较对照组低,且CD4/CD8比值、CD3+、CD4+、补体C4、补体C3、IgG、IgM、IgA均较对照组低,CD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内源性及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易抑制患儿凝血及免疫功能,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邓焰 邹成丽 李凌春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凝血 免疫功能 双胎输血综合征14对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合并症、后遗症等.方法对1994~2003年我院新生儿病室收治的双胎输血综合征患儿14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具有双胎儿的共性;供血儿多有贫血、低体重,受血儿易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它合并症;存活儿常见后遗症为脑损害.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对受血儿危害更大,确诊后应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邓焰 周俊关键词:双胎输血综合征 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病室 双胎儿 低体重 存活儿 小剂量氨茶碱配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重度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配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将在科住院的86例1岁~3岁的重度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吸入小剂量氨茶碱控释片配合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面罩型储雾罐;对照组只吸入丙酸倍氯米松。结果:治疗组患儿喘憋,缺氧状态及肺部哮鸣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3.6%,对照组80%。结论:各种重度婴幼儿哮喘,使用小剂量氨茶碱配合面罩型储雾罐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安全,有效。 韩康 邹成丽 邓焰 陈茂祥关键词:氨茶碱 丙酸倍氯米松 婴幼儿哮喘 吸入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46)。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患儿(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较为理想。 邹成丽 兰德联 唐燕 刘芮杉 郭莉 邓焰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常规药物治疗 西咪替丁联合注射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凝血酶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8,P<0.01)。结论注射用凝血酶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 邓焰 周俊关键词:西咪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