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衰弱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衰弱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生理状态,通常伴有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下降,其特征是对应激事件易感性增加,进而出现不成比例的功能下降,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1]。而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群罹患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显著增加[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力衰竭亚型,可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宋雨李耘马丽娜
- 关键词:每搏输出量心力衰竭年龄因素运动疗法
- CT测定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评估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测量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PA/A)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及宣武医院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256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资料,通过胸部螺旋CT测定肺动脉内径及主动脉内径并计算其比值,根据PA/A比值分组:PA/A>1组49例,PA/A≤1组207例.比较两组在临床特征、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指标间的差异.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急性加重或全因死亡,分析PA/A对老年COPD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PA/A>1组mMRC评分、PaCO_(2)、肺动脉内径高于PA/A≤1组,FEV1%预计值、PaO_(2)/FiO_(2)、主动脉内径低于PA/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A>1是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HR=1.660,95%CI:1.138~2.423,P=0.009)或全因死亡(HR=2.744,95%CI:1.259~5.981,P=0.011)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CT测量PA/A>1为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或死亡的危险因素,可以用于评估预后.
- 宋雨高歌杨媛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预后
-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与心脏功能及心脏结构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1例,年龄≥60岁,进行老年综合评估,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衰弱,以超声心动图和NT-proBNP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按Fried衰弱表型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分为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组26例(21.5%)和老年冠心病非衰弱组95例(78.5%)。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E/A比值更低,左房内径更大且NT-proBNP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116,95%CI 1.046-1.190,P=0.001)、左房内径(OR=1.308,95%CI 1.061-1.613,P=0.012)是冠心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每搏输出量(OR=0.942,95%CI 0.899-0.988,P=0.013)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住院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存在心脏功能及心脏结构差异,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每搏输出量、左房内径对衰弱有一定预测作用。
- 宋雨李耘张亚欣刘盼李诗洁马丽娜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衰弱心功能
- 老年人衰弱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临床关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1]。心力衰竭是各种CVD终末阶段,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且预后差,相关医疗保健花费也较高[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力衰竭亚型,其中位患病率为4.9%[3],因心力衰竭而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中HFpEF占比一半以上[3]。
- 宋雨李耘马丽娜
-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舒张功能衰弱
-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联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共945例,对患者进行肌少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通过超声心动图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患者分为肌少症组185例(19.6%)及非肌少症组760例(80.4%)。肌少症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心肌质量(LVM)、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小于非肌少症组(均P<0.05),NT-proBNP高于非肌少症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增龄(OR=1.080,P<0.001)、NT-proBNP升高(OR=1.001,P<0.001)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LAD(OR=0.858,P<0.001)与LVM(OR=0.988,P=0.002)是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与握力(r=-0.241,P<0.001)、步速(r=-0.215,P<0.001)、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得分(r=-0.270,P<0.001)、四肢骨骼肌质量(ASM)(r=-0.208,P<0.001)呈负相关,与5次起坐时间(r=0.169,P<0.001)呈正相关;LVM与握力(r=0.213,P<0.001)、ASM(r=0.456,P<0.001)呈正相关;LAD与握力(r=0.071,P=0.029)、ASM(r=0.305,P<0.001)呈正相关。结论肌少症与非肌少症老年患者存在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差异,肌少症指标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具有相关性。
- 宋雨邢怡文刘盼潘一鸣李嘉潼张亚欣陈雨濛李静马丽娜
- 关键词:心脏结构心功能老年
- 住院患者社会衰弱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应用横断面研究了解5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的社会衰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52例患者,采用社会衰弱量表(help、participation、loneliness、financial、talk,HALFT scale)评估患者社会衰弱情况,评分≥3分纳入社会衰弱组,<3分纳入非社会衰弱组,分析社会衰弱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35例符合社会衰弱标准,患病率为9.9%;与非社会衰弱组相比,社会衰弱组年龄较大,步速和握力更差,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多重用药、跌倒、失眠的比例较高,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和白内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步速(OR=0.041,95%CI:0.006~0.304,P=0.002)及抑郁症状(OR=1.170,95%CI:1.071~1.277,P<0.001)是影响社会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5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中,社会衰弱与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相关,提示需要关注患者的躯体及心理功能,及早预防及治疗。
- 赵欧李耘张亚欣刘盼李诗洁宋雨吉彤马丽娜
- 关键词:躯体功能抑郁慢性疾病
- 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组射血分数≥50%且具有心力衰竭(心衰)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需具有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升高的证据,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异质性高的特点[1,2]。HFpEF约占所有心衰患者的5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HFpEF患病率达4.9%且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3]。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不同,针对HFpEF的诊断、分级和治疗方法极其有限,对于HFrEF患者治疗有效的药物在HFpEF患者中并没有获益的证据[2],缺乏统一简便的诊断标准也限制了HFpEF的诊治[4]。目前,HFpEF已成为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5]。
- 张仲迎李静宋雨诸国华杨伟
- 关键词:射血分数临床综合征超声心动图心力衰竭
- 基于聚类分析法探讨肺动脉压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法探讨肺动脉压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表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及宣武医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319例,年龄>40岁且处于慢阻肺稳定期,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急性加重或全因死亡。将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指数、急性加重史、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及右室内径作为聚类指标将患者分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项聚类指标转换为4项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0.1%。以提取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共将患者分为4类,每类包含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且在年龄、症状、肺功能损害程度及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各类特征进行总结,第1类:年轻、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较低、预后好,第2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轻、肺动脉压力较高、预后较差,第3类:年轻、肺功能损害重、肺动脉压力正常、预后较好,第4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预后差。结论基于肺动脉压力的聚类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或死亡风险,提示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慢阻肺表型具有预后评估作用。
- 宋雨马丽娜杨媛华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聚类分析预后表型
- 老年人衰弱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2年
- 衰弱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是具有密切关联的疾病,二者具有共通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如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分泌代谢和神经激素调节异常等,通过上述多种潜在机制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二者的疾病进程,从而共同导致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针对衰弱及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干预方式有限,尤其是药物治疗尚存在局限性,深入认识衰弱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探索二者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 宋雨李耘马丽娜
- 关键词:衰弱炎症氧化应激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0岁以上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阻肺患者543例,于病情缓解期收集基线数据。在其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及死亡。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RDW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HR=1.129,95%CI 1.038-1.228,P=0.005)或死亡(HR=1.303,95%CI 1.123-1.51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合并肺癌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后,RDW仍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4,95%CI1.012-1.518,P=0.038)。经ROC曲线计算以RDW=13.6%为界值分组,生存分析显示RDW≤13.6%组预后显著优于RDW〉13.6%组。结论 RDW升高是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病情缓解后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宋雨杨媛华王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红细胞分布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