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涛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5篇钢板
  • 4篇疗效
  • 4篇关节
  • 3篇皮瓣
  • 3篇平台骨折
  • 3篇胫骨
  • 3篇胫骨平台
  • 3篇胫骨平台骨折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内固定
  • 3篇复位
  • 3篇复杂胫骨平台
  • 3篇复杂胫骨平台...
  • 3篇穿支
  • 2篇血量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失血
  • 2篇失血量

机构

  • 18篇攀枝花市中心...

作者

  • 18篇李林涛
  • 12篇刘绍江
  • 12篇钟凤林
  • 9篇王川
  • 4篇杨万贵
  • 4篇陈伟
  • 4篇梁羽
  • 3篇童伟
  • 3篇徐兵
  • 2篇虎琼华
  • 2篇陶奇峰
  • 2篇尹立
  • 1篇兰玉平
  • 1篇肖衡
  • 1篇赵晨阳
  • 1篇彭湘
  • 1篇王立
  • 1篇吴飞鹏
  • 1篇陶崎峰
  • 1篇汤全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Ⅰ、Ⅱ型骨折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Ⅰ、Ⅱ型骨折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选JR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简单距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骨折采用Hawkins分型,其中I型7例,Ⅱ型9例,术后门诊复查随访,术后1、2、3、6、12月复查x片,根据复查结果于术后4~6周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Hawkins评分:优6例(I型3例,Ⅱ型3例),良8例(I型4例,Ⅱ型4例),中2例(1I型2例),优良率为87.5%。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能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对距骨血供的进一步破坏,降低距骨缺血性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
刘绍江尹立钟凤林王川向生健李林涛熊智巍陈伟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空心钉闭合复位
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经皮加压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生物力学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经皮加压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生物力学及并发症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69例中青年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解剖组(解剖复位法)、阳性组(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法)及阴性组(Gotfried阴性支撑复位法)并结合经皮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髋关节功能、颈缩短以及并发症作出比较与分析。结果:术前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2、Z=0.813、0.652,F=0.857,P>0.05);围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12个月并发症方面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1、0.961、0.935、0.883,Z=0.796,P>0.05),但是在髋功能harris评分以及颈缩短方面通过随访12个月显示解剖组与阳性组显著优于阴性组,而解剖组与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9、0.826,P>0.05)。结论: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经皮加压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物力学及并发症,效果与解剖复位相似,但显著优于Gotfried阴性支撑复位。
李林涛何荣富王应兵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24例农用旋耕机致损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农用旋耕机损伤的治疗措施。方法 24例农用旋耕机损伤的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8岁,损伤部位包括小腿、膝关节、大腿、骨盆,腹部、胸部。除不同程度的开放创伤外还伴有金属残留、膝关节脱位、骨折、股血管、血管、坐骨神经损伤。根据病情行相应的处理:纠正休克、清理创面、复位固定骨折、修复神经血管、控制感染、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24例病人中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年。6例行截肢手术,截肢术后2例出现残端感染,一期外固定架固定及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均愈合。血管损伤行吻合的病人肢体均存活。结论旋耕机损伤病人损伤较重,应及时根据病人损伤情况进行个性化进行治疗。
徐兵虎琼华李林涛陶奇峰陈伟吴飞鹏
关键词:旋耕机
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经腹直肌外侧切口重建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4例不稳定骨盆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23岁...
钟凤林王川向生健刘绍江李林涛
中青年不同部位骨折不同术式围术期失血量的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中青年髋部骨折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优化血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30例中青年髋部骨折患者,依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n=66)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n=64)。股骨颈骨折组行空心钉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中行重建钉、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间及组内不同固定方式间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组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术前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中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明显高于空心钉内固定(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三种不同手术方式间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多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隐性失血量,尤其是术前隐性失血量不容忽视,手术中选择组织剥离少,髓腔破坏小的内固定方式更有利于减少失血。
唐茁栋王明友李亭燕李林涛刘绍江
关键词:髋部骨折中青年
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3年3月,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岁-61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
钟凤林王川刘绍江李林涛
关键词:跟骨骨折
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近远期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柱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三柱固定理念共治疗24例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0~58岁,平均42.4岁;采用Schatzker分型:V型8例,VI型16例;三柱分型:均涉及三柱。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8.5d。影像学评价采用测量术后即刻,1、3、6、12、24个月的力学指标,并进行动态比较,近远期疗效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评价术后1、3、6、12、24个月的功能得分,并进行动态比较。结果术后即刻,1、3、6、12、24个月的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HSS评分系统中,方差分析示除屈曲畸形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以及关节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疗效最差,随着康复训练的加强,术后24个月疗效达到最佳。结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需要医护人员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密切的电话随访,才能保证患者术后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梁羽何荣富李林涛向生健王川钟凤林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开放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3例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行急诊手术探查修复,年龄在25至52岁,其中1例为颈部刀刺伤,臂丛神经干部损伤伴锁骨下静脉破裂,1例为枪击伤异物存留...
李林涛
双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28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按AO骨折分型,其中C2型骨折16例,C3型骨折12例,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
向生健钟凤林王川刘绍江梁羽杨万贵李林涛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双钢板固定
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佳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61例,男29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6.7岁,所有骨折均属于三柱损伤。结果:12例复杂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失败率为19.67%,其中:外踝短缩畸形2例,外踝旋转畸形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漏诊6例。结论:复杂踝关节骨折损伤重,手术复杂,腓骨长度的恢复和旋转畸形的纠正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修复十分关键,而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精确治疗对维持踝关节的长期稳定和降低踝关节远期创伤性关节炎十分重要。
梁羽何荣富刘绍江王川李林涛钟凤林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复位不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