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霞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血管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注射
  • 3篇康柏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清
  • 2篇眼压
  • 2篇原卟啉
  • 2篇上皮
  • 2篇糖尿病微血管...
  • 2篇糖尿病微血管...

机构

  • 14篇西安医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作者

  • 15篇王霞
  • 6篇何媛
  • 5篇刘旭
  • 4篇刘凯歌
  • 4篇刘慧峰
  • 2篇任媛
  • 1篇朱江
  • 1篇黄灵娟
  • 1篇李恒
  • 1篇闫菊娥
  • 1篇黄慧云
  • 1篇万鹏飞
  • 1篇李雷
  • 1篇李亚军
  • 1篇吉智
  • 1篇贾俊
  • 1篇王敏娟
  • 1篇崔洁
  • 1篇贺燕燕
  • 1篇马卫国

传媒

  • 5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疗法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价物理疗法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80例(16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23例给物理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治疗,B组25例给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治疗,C组23例给人工泪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时患者的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问卷积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检测(SIt)、睑板腺积分及眼压。结果:三组患眼之间治疗前各项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A组及B组患者OSDI、BUT、FL、SIT及睑板腺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OSDI、FL、SI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睑板腺积分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改善睑板腺功能,安全有效。
刘慧峰王霞韩双羽朱江
不同年龄段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一氧化氮的水平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释放水平以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rd factor,PEDF)对不同年龄段人RPE细胞中NO释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RPE细胞(分别来源于9~20岁,50~55岁,60~70岁,> 70岁人群)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分别为不加任何物质干预的阴性对照组,单独加300μmol·L^(-1) H_2O_2氧化损伤组,单独加250μg·L-1PEDF处理保护组以及同时加入250μg·L^(-1)PEDF+300μmol·L^(-1)H_2O_2的损伤保护组,处理12 h,随后用NO检测试剂盒对各组细胞N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人原代RPE细胞内可见清晰透明的圆形细胞核以及双核,胞浆内含丰富黑色素颗粒。H_2O_2氧化损伤组各年龄段细胞相邻细胞发生粘连,细胞皱缩加重,死亡及悬浮细胞增多。PEDF处理保护组较H_2O_2氧化损伤组中的细胞胞质更加饱满,死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未作任何处理的50~55岁、60~70岁、> 70岁RPE细胞内NO的释放水平分别是9~20岁年龄段的1. 37倍、1. 25倍、1. 62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随着年龄的增加,H_2O_2氧化损伤组9~20岁、50~55岁、60~70岁,> 70岁RPE细胞内NO的释放水平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 35倍、1. 15倍、0. 98倍及1. 05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而PEDF处理保护组能够保护氧化损伤条件下不同年龄段人RPE细胞,但PEDF处理保护组9~20岁、50~55岁、60~70岁、> 70岁RPE细胞内NO的释放水平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 17倍、1. 10倍、1. 04倍及0. 96倍,NO的释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在不同年龄段人RPE细胞中NO的两种完全相反作用可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故NO释放水平无明显变化。PEDF对RPE细胞的保护作用不通过NO途径。
吉智吉智刘旭王霞何媛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一氧化氮过氧化氢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不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效能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探讨N-cadherin、E-cadherin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24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DR合并DKD各60例,分别纳入糖尿病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选择60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cadherin、E-cadherin,分析血清N-cadherin、E-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cadherin、E-cadherin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均<0.05)。糖尿病各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DR组、DKD组、DR合并DKD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均<0.05)。DR组中,增殖期患者血清N-cadherin水平高于非增殖期患者(P<0.05)。血清N-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病程、PBG、UAER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50、0.205、0.375),与LDL、E-cadherin呈负相关(rs分别为-0.218、-0.475);血清E-cadherin与糖尿病患者病程、N-cadherin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60、-0.475),与UAER、LDL、TC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75、0.205、0.170)。病程、UAER、LDL、N-cadherin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共同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N-cadherin、E-cadherin对单纯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均较好。结论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N-cadherin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与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相关因素密切相关。血清N-cadherin、E-cadherin有望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的指标。
王霞严靓李伟琴马卫国刘凯歌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
高糖诱导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钙黏蛋白表达变化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糖浓度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态、增殖活性及VE-钙黏蛋白(VE-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变化。方法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浓度24.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1.1、22.2、33.3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以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 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结果培养72 h,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呈类圆形,高糖组、甘露醇组细胞形态由圆形、椭圆形逐渐到条索状,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隙较前增加。培养24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养48、72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以上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培养24、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UVECs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N-cadherin、VE-cadherin、E-caderin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高糖条件下,HUVECs发生形态转变,增殖率下降,且伴有细胞钙黏蛋白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表达变化。
王霞韩居才刘凯歌何腾飞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钙黏蛋白上皮间充质转化黏附分子
原卟啉Ⅸ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原卟啉Ⅸ(PPⅨ)在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炎组)、3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19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另选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基础信息、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比较分析各指标与PPⅨ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PPⅨ、肝功能相关指标对肝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PP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AFP、CAP、LSM、G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Ⅸ与AFP、TBIL、DBIL、IBIL、TBA、AST、ALP、LSM、GPR呈正相关(r=0.359,0.350、0.400、0.299、0.238、0.238、0.396、0.235、0.296,P<0.05);PPⅨ与RBC、HB、PLT、CHE、ALB呈负相关(r=-0.242、-0.219、-0.261、-0.341、-0.206,P<0.05)。PPⅨ、TBIL、DBIL、ALP对于肝脏硬度的预测有价值,AUC分别为0.623、0.728、0.797、0.660。结论肝炎患者PPⅨ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害的预警指标。血清PPⅨ水平与胆汁淤积、肝脏硬度密切相关,其对于慢性肝病进展及预后的临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王霞崔洁刘咪李伟琴刘凯歌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肝功能损伤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 I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例回顾对照研究。
王霞
关键词: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
巩膜上静脉烙闭法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对视网膜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巩膜上静脉烙闭法建立的大鼠高眼压模型对视网膜微观结构的影响,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不同体质量SD大鼠40只,分为A组(150~200 g)、B组(>200~250 g)、C组(>250~300 g)、D组(>300~350 g),每组各10只,分别测量3 d白天及夜间基线眼压。随机选取SD大鼠(雌雄随机,250~300 g)40只,术前测量3 d基线眼压,以右眼为实验眼,烙闭实验眼3~4支巩膜上静脉,以左眼为对照眼,于术后即刻、1~7 d、14 d、21 d、28 d分别测量实验眼和对照眼眼压。于术前及术后28 d分别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测量视网膜厚度。于术后28 d处死大鼠,行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并测量视网膜厚度。结果不同体质量大鼠昼夜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A组大鼠眼压较其他3组眼压低(均为P<0.05)。巩膜上静脉烙闭术后即刻实验眼眼压达到峰值,较对照眼高122%(P<0.001),之后缓慢下降,到术后14 d、21 d实验眼眼压较对照眼分别升高约41%、20%(均为P<0.001),到术后28 d实验眼与对照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提示内层视网膜变薄(均为P<0.001)。HE染色切片结果提示RGCs数量减少,内、中、外层视网膜均变薄(均为P<0.05),且以内层变化最明显(P<0.001)。结论大鼠基线眼压昼夜存在差异,白天眼压较夜间眼压低,低体质量(150~200 g)大鼠眼压偏低。烙闭大鼠巩膜上静脉能维持3周的眼压升高,且能使视网膜变薄、RGCs数量减少,故巩膜上静脉烙闭法是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的有效方法。
韩双羽赵靖康刘慧峰任媛蒋琳燕王霞刘旭何媛
关键词:动物模型高眼压视网膜
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原卟啉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HCC)组(n=20)],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PPⅨ。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CHB、LC、HCC患者的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44.29(25.99~85.36)ng/dl、72.73(48.28~90.43)ng/dl、91.79(68.34~121.52)ng/dl vs 15.43(10.87~20.16)n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代偿期LC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PPⅨ显著升高[54.50(29.14~85.65)vs 76.09(53.47~104.37),Z=-2.176,P<0.05]。PPⅨ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均在85%以上,特异度均在60%以上。静止期CHB患者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Z=-4.303,P<0.05)。L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587,P<0.05),与Alb呈中等负相关(rs=-0.408,P<0.05);HC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470,P<0.05),与ChE呈中等负相关(rs=-0.459,P<0.05)。结论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PⅨ升高是肝损伤的早期事件,可作为肝损伤早期预警及病情评估的敏感参数。
张璎成若晨郭蕊王霞刘凯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疾病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的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赵靖康韩双羽刘慧峰任媛王霞刘旭何媛
关键词:动物模型高眼压卡波姆青光眼
不同Dixon技术对肝脏脂肪定量的可行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MRI不同Dixon技术对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脏脂肪定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组5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上腹部CT检查1周内行3.0T MR VIBE Dixon检查。测量并记录CT肝/脾比值、2E-VIBE Dixon(双回波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脂肪分数HFF值、6E-VIBE Dixon(6回波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值、R 2*值。对两位医师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E-VIBE Dixon和6E-VIBE Dixon对各组肝脏脂肪定量组间及组内的差异性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肝脏脂肪定量测量者之间,2E-VIBE Dixon和6E-VIBE Dixon均有高度的一致性(ICC:0.946~0.993)和可重复性(LOA:1.43%~3.72%),其中6E-VIBE Dixon更好。2E-VIBE Dixon、6E-VIBE Dixon肝脏脂肪定量在各组间和组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E-VIBE Dixon所测HFF均高于6E-VIBE Dixon所测PDFF(P<0.05)。结论2E-VIBE Dixon、6E-VIBE Dixon对NAFLD肝脏脂肪定量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均可用于肝脏脂肪定量。与2E-VIBE Dixon相比,6E-VIBE Dixon所测肝脏脂肪分数可重复性更高,结果更加准确。
张晟王霞王鹏娟黄喆蒋宇李恒杨云龙贺楠韩月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