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育临界儿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发育临界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7年6 月常规对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纳入系统保健的婴儿(包括正常儿和高危儿)进行52 项神经行为发育筛查,对其中异常者共192例分析其...
- 陈晓燕杨霞傅桂英冉莉莉曾明华
- 文献传递
- 分级干预对早产儿早期运动智能发育影响研究
-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群的运动智能发育影响。方法在门诊常规对302例早产儿建立系统监测档案,逐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神经行为、运动发育水平、肌张力、神经反射等,根据发育水平异常程度不同分为4级,同时根据不同级别进行相...
- 陈晓燕章岚杨霞冉莉莉李琴傅桂英曾明华李霞
- 关键词:婴儿早产干预
- 文献传递
- 窒息高危儿系统监测及分级干预2年后发育结局分析
- 目的:通过对窒息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动态监测及分级干预,以加强对其进行系统管理,改善其预后。方法: 共对97例窒息高危儿建立系统监测档案,在1-12月龄主要就其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等进...
- 陈晓燕杨霞冉莉莉黄春李琴傅桂英曾明华
- 关键词:神经行为
- 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69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从1、2、4、6个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270例正常足月儿做比较。结果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表现随月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越早越明显,其早期神经行为异常主要集中在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变化三方面,1、2、4个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月龄增长至4、6个月,则以头部控制、肌张力、异常姿势的异常为主,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处于动态变化中,定期追踪检查有助于把握干预时机,及时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
- 陈晓燕曾明华杨霞冉莉莉傅桂英胡旭红
- 关键词:婴儿早产神经行为
- 早期干预对肌张力异常脑瘫高危儿GMFM分值影响的分析
- 目的:探讨对不同肌张力异常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的不同阶段的疗效差异,从而应用GMFM分值评估肌张力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3例初诊为肌张力异常的小儿分为肌张力低下组和肌张力增高组,两组小儿均采用Voj...
- 杨霞陈晓燕冉莉莉
- 关键词:高危儿早期干预肌张力
- 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变化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动态变化趋势,为早期干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足月低体重儿从1 月、2月、4 月 、6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
- 陈晓燕傅桂英杨霞冉莉莉曾明华
- 关键词:足月低体重儿神经行为
- 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变化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动态变化趋势,为早期干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足月低体重儿从1、2、4、6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110例正常足月儿做比较。【结果】足月低体重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主要集中在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变化三方面,1、2、4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月龄增长至4月、6月,则以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异常姿势的异常为主,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足月低体重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表现随月龄增长有下降和变化趋势,早期定期追踪检查有助于把握干预时机,及时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
- 陈晓燕傅桂英杨霞冉莉莉曾明华
- 关键词:足月低体重儿
- 头部控制不良婴儿不同时期早期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对比1岁以内不同时期头部控制不良的小儿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的效果,探讨头部控制对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性,寻找进行头部控制训练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参与儿童保健的小儿进行52项神经行为筛查,将头部控制不良,需要进行头部控制训练的小儿分为3~6个月组和6~12个月组,两组均采用统一头部控制训练手法,训练前及头部控制能力改善后运用Gesell发育商检查,根据大运动DQ值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训练前运动落后的两组头控制不良小儿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同样的疗程3~6个月组小儿头部控制训练效果明显优于6~12个月组小儿训练效果(P<0.001)。结论头部控制能力对小儿以后的运动发育起重要的作用,对于头部控制不良的小儿应及早发现,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
- 杨霞陈晓燕冉莉莉
- 关键词:婴儿干预
- 发育临界儿早期干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发育临界儿(DBC)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纳入系统保健的婴儿5 632例进行52项神经行为发育筛查,共筛查出192例DBC,将其分为干预组(医院-家庭干预训练模式)和对照组(医院指导家庭训练)。用北京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神经行为和GESELL发育DQ值。结果:训练前两组GESELL大运动DQ值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GESELL大运动DQ值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7.3%。结论:通过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DBC运动功能,改善其预后。
- 陈晓燕傅桂英杨霞冉莉莉曾明华
- 关键词:发育障碍早期干预
- 早期干预中应物能高低对粗大运动影响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0~2岁应物能不同、运动发育异常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0~2岁发育异常小儿分为应物能正常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值〉75]和应物能低下组(DQ值〈75),均采用vojta法、Bobath法等早期干预方案进行综合训练。将初次发现及3个月后Gesell发育商复测运动DQ值进行对比评估。【结果】①两组小儿经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后应物能及粗大运动DQ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②应物能正。常组粗大运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应物能低下组(P〈0.01);③应物能低下小儿应物能与粗大运动呈现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中提高小儿应物能可更有效的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 杨霞陈晓燕冉莉莉
- 关键词: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