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建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腺癌
  • 1篇代谢
  • 1篇脂代谢
  • 1篇肾结石
  • 1篇肾镜
  • 1篇数据可视化
  • 1篇碎石
  • 1篇碎石取石
  • 1篇碎石取石术
  • 1篇尿道
  • 1篇尿道括约肌
  • 1篇前列腺尖部
  • 1篇前列腺肿瘤
  • 1篇取石
  • 1篇取石术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和睦家医...

作者

  • 4篇李晓建
  • 3篇李宁忱
  • 3篇潘东亮
  • 2篇赵子臣
  • 2篇那彦群
  • 2篇汪磊
  • 2篇刘思金
  • 1篇王刚
  • 1篇姜行康
  • 1篇朱刚
  • 1篇高明

传媒

  • 2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金属暴露与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综述被引量:3
2014年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很多不同的学说,其中环境中的重金属暴露引起前列腺癌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重点阐述了镉、砷、铜等重金属导致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重金属暴露能够导致前列腺上皮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雌激素受体增加、DNA甲基化异常、肿瘤干细胞形成,最终导致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关于重金属暴露引发前列腺癌的更多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研究环境中重金属暴露导致前列腺癌发生机制对职业性暴露的人群提供健康指导以及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晓建潘东亮李宁忱刘思金
关键词:前列腺癌重金属环境暴露
非毒性剂量重金属锑通过改变细胞脂代谢促进前列腺癌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旨在检测健康人群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并对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本实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健康人群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此外,分别通过MTT和Alamar-Blue方法对于重金属锑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非毒性剂量的重金属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计数及克隆形成实验)及脂类代谢过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重金属锑能够显著抑制细胞活力且呈浓度依赖型方式,而非毒性剂量重金属锑能够显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P<0.05)。综上所述,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具有相对较高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脂类代谢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这将对未来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晓建姜行康高明孔佑胜潘东亮李宁枕刘思金
关键词:重金属前列腺癌脂代谢
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三维重构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精细建模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3例行全息影像建模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0±4.7)岁,PSA中位值17.4(6.19,159.6)μg/L。获取患者术前多参数MRI的DICOM数据,在冠、矢、轴三面实时比对下,精细分割、重构前列腺尖部形态及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将尖部分为1型尖锐型、2型前唇突出型、3型后唇突出型和4型圆钝型,测量括约肌复合体的总长度和外露长度。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外露长度≤11.5mm或外露比例≤60%被定义为尿控高风险。尖部存在肿瘤病灶者均定义为尖部瘤控高风险,同时伴有不良尖部形态(1型)或癌灶侵及尖部包膜者定义为极高风险。术前根据尿控及瘤控风险制订个体化尖部处理策略,术中利用全息影像-内镜图像融合系统引导手术实施。结果:1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7±43)min,pT分期在T3a~T4者7例。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总长度为(17.1±3.5)mm,外露长度为(12.2±2.6)mm,外露比例为(72.4±12.8)%。尖部形态为1~4型者分别为2例、2例、4例和5例。术前经全息影像评估为尿控低风险者7例,高风险者6例,术后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6/7(85.7%)和1/6(16.7%),术后12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7/7例(100%)和5/6(83.3%)。术前评估尖部瘤控为低风险者3例,高风险者8例,极高风险者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尖部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3(0%),3/8(37.5%)和2/2(100%)。结论:全息影像精细重构前列腺尖部区域,有助于预估尿控和瘤控风险,为术中精细操作提供帮助。
汪磊高鹏飞李梦参李晓建赵子臣朱刚李宁忱那彦群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尿道括约肌数据可视化
全息影像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和辅助穿刺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及术中辅助穿刺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30例行全息影像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6±11.9)岁,S.T.O.N.E结石评分为7分(5~10)。术前一周内行手术体位下泌尿系增强CT扫描,使用体位垫、定位贴及呼吸控制。将CT检查数据制作为全息影像模型并针对目标肾盏规划穿刺路径,术前行认知手术模拟以预估清石范围并制作经穿刺路径的“模拟超声截面图像”。术中患者取与CT检查相同体位,采用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模式或平面查看器模式,将全息影像用于辅助术者在超声下准确、快速识别目标肾盏及明确皮肤穿刺点,进而按术前的计划实施超声引导下的精准穿刺。对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总时间及穿刺耗时分别为(93.3±32.6)min及(8.5±3.6)min。穿刺通道数目为1个(1~3),穿刺尝试次数为1次(1~3),实际穿刺通道与规划的吻合率为97.1%(34/35),完全清石率为93.3%(28/30),Clavien-Dindo并发症Ⅰ级、Ⅱ级和Ⅲ~Ⅴ级者分别为7例(23.3%)、3例(10%)和0例。结论:全息影像应用于PCNL术前规划和术中辅助穿刺具有可行性,术中通过与超声结合的多模态方式,有助于经皮肾通道的准确建立和避免严重并发症。
汪磊王刚赵子臣刘坤杨宏伟那曼丽李晓建潘东亮李宁忱那彦群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