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作品数:105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 更多>>
利用电磁倏逝波辐照度的脉冲响应时间测量介质损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磁倏逝波辐照度的脉冲响应时间测量介质损耗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预先给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内确定待测介质折射率的实部,并把该待测介质定义为光疏介质;2)寻找折射率已知并且折射率实部大于待测介质的光密介质... 李伟 蒋寻涯基于非相干OFDR的分布式传感电力电缆温度在线监测和载流量计算 被引量:3 2017年 根据电力电缆温度监测的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非相干OFDR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并给出了在恒温和温度有突变情况下的仿真结果。由于拉曼后向散射信号微弱,噪声干扰严重,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测试信号去噪处理,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为计算电缆导体的载流量,本文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单元自动划分法建立电缆稳态温度场模型。结合电缆物性参数及外界环境因素,分析电缆各层及其周围敷设区域的稳态温度场分布情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电缆导体温度计算方法,可实现电缆导体载流量的快速准确计算。 徐朝 严加义 毛天奇 曾宪武 李桂顺 李伟关键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小波去噪 载流量 利用电磁倏逝波的相位变化测量介质损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磁倏逝波的相位变化测量介质损耗的方法,其包括步骤:1)在预先给定频率的电磁波内确定待测介质折射率的实部,并把该待测介质定义为光疏介质;2)寻找一个折射率已知并且折射率实部大于待测介质的折射率实部的光密... 蒋寻涯 李伟超表面透镜与探测器一体集成的红外光学系统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表面透镜与探测器一体集成的红外光学系统,包括沿光入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超表面透镜、光阑和成像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并封装集成在杜瓦中;超表面透镜由衬底和微纳结构的阵列构成,不同的微纳结构具有相同的高度、相同的... 周易 李伟 甘峰源 杨雪雷 蓝盾文献传递 一种无序功能基元构型的光学器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序功能基元构型的光学器件,包括沿电磁波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衬底和无序功能基元的非周期微纳结构阵列,所述衬底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无序功能基元的非周期微纳结构阵列是多个具有无序的内部结构的功能基元在平面或曲面上... 李伟 周易 甘峰源 杨雪雷 蓝盾 商祥烁文献传递 一种谐振式微悬臂梁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纳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谐振式微悬臂梁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固支部和微悬臂梁部,所述微悬臂梁部包括高温区和低温区,所述低温区的一端与所述高温区连接,所述低温区的另一端与所述固支部连接;所述高温区上设有... 于海涛 李昕欣 许鹏程 姚方兰 李伟文献传递 一种监测区域自动划分的长距电缆连续温度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区域自动划分的长距电缆连续温度监测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布式测温设备和分布式测温光纤,所述分布式测温光纤环绕在被测电缆上,用于测量所述被测电缆表面温度信息;所述分布式测温设备的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整条... 李伟文献传递 一种硅基单片集成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和光电集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硅基单片集成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层、埋氧化层、硅波导器件、上覆层和三维波导器件;所述埋氧化层上设有图形化的限向结构;所述限向结构内设有激光器结构;所述硅波导器件... 仇超 朱俊波 龚谦 赵瑛璇 李伟 盛振 武爱民 甘甫烷文献传递 硅光子学:光电子学与微电子学的联姻 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围绕“微电子和光电子的融合”,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技术,在硅光子加工工艺平台、高性能硅基光器件、硅基光子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进展。 甘甫烷 余明斌 武爱民 李伟关键词:微电子学 光电子学 光子学 硅基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微振动传感与声振特征识别的输电线路环境异变预警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输电线路常常遭受施工机械破坏导致停电事故,而传统的人工巡检和视频监控不具有实时性,光纤传感“后知后觉”,不能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文章通过研究声信号的特性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性,分析工程机械声信号的产生机理。并基于微振动传感器开发振动采集装置,现场采集各类工程机械不同条件下的声信号数据,分析声信号的振动特征,通过预处理和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特征提取,构建模型数据库,利用对数似然比的评价指标进行被测声信号识别。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典型工程机械的识别率达到93%以上,验证了声信号振动特征的准确性和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实现了输电线路环境异变监测和预警。 何冰 孟夏卿 顾俊杰 俞杰 李伟关键词: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