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
- 作品数:16 被引量:181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 穴位埋线疗法的历史沿革被引量:15
- 2015年
-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在留针、埋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穴位刺激模式,长效机制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埋线针具和埋藏物的改进使之成功实现了飞跃。生物材料学发展与微创医学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针灸模式的转变是针灸发展和振兴的关键,穴位埋线的提出是针灸临床医学的一次模式创新,埋线在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最终成为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穴位埋线渊源
- “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21例及对Ig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求以"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穴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42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三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氯雷他定治疗。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血清Ig E下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 E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发挥临床作用。
- 杨才德李玉琴龚旺梅包金莲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穴位埋线慢性荨麻疹免疫球蛋白E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七) 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被引量:2
- 2015年
- 埋线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掌握基本技法,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是取得疗效的根本手段。基本技法是相对于特殊技法而言的,基本技法是基础,特殊技法则是指术者为达到某种特效而采用的不同于基本技法的技术、技巧和方法。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和特殊技法应有机结合使用。
-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振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穴位埋线
- 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O3-AHT)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以期为PHN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住院治疗的90例PHN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O3-AHT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匹滋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O3-AHT有助于减轻PHN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陈吉祥李玉琴移琪霞袁涛谢朝晖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难治性切口痛一例报道与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1年
- 慢性术后切口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切口痛3个月余的难治性病例, 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 陈吉祥肖正军李玉琴谢朝晖
-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慢性疼痛术后
-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9例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月本科收治住院的3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78例,年龄39~89岁,平均54岁;女141例,年龄43~82岁,平均47岁。手术方式均采用TESSYS技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TESSYS技术治疗3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为55~86 min,平均67 min;手术出血量为6~15 mL,平均9 mL;手术切口长度6~8 mm,平均7 mm;住院时间3~7 d,平均5.2 d.血肿形成2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5例,出口神经根损伤2例,行走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1例,记号笔过敏1例,射频刀头电极片断裂3例,骨刀刀头部分断裂1例,术后骨块卡压神经2例,术中腰动脉损伤1例,11例出现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无麻药过敏、腹腔脏器损伤,无椎间隙及椎管内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术后第3天,1个月及6个月近期随访。患者VAS评分从术前(7.14±2.23)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1.25±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从术前(41.3±4.81)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9.8±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脊柱MacNab评分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优302例,良13例,差4例。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疗效肯定等优点;同时可再次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处理术后出血、复发、髓核残留、骨块残留等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肖正军王丽芬陈吉祥李玉琴谢朝晖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微创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六)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被引量:16
- 2015年
- 线体的更新换代使穴位埋线疗法成功实现了第二次飞跃,穴位埋线使用的线是"可吸收外科缝线",最初使用的羊肠线因排异反应等原因逐渐被胶原蛋白线替代,但二者在体内的分解需要"酶"的参与,而高分子聚合物如PGLA线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组织学反应,具有良好的降解性,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尤其适合于穴位埋线疗法。
-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高分子聚合物穴位埋线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 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机理被引量:55
- 2015年
- 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穴位埋线具有复合刺激作用,可以调节力平衡,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而产生良性诱导,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埋线是一种融合了穴位封闭、针刺、放血、留针、组织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法,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两种作用。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总体上看,埋线疗法的治疗机理尚缺乏必要的实验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或者假说阶段,其机理研究是今后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穴位埋线
-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报道1例因颈枕部剧烈疼痛伴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检查确诊为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DS)。除服用NSAIDs外,采用C2背根神经节及第3枕神经射频调控术治疗,疼痛迅速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康复出院。通过文献复习得知CDS极为罕见,容易漏诊误诊,为此特予报道,希同道给予重视。
- 肖正军田刚谢朝晖李玉琴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射频脉冲
- 埋线针刀——穴位埋线的新武器被引量:46
- 2015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埋线工具也日新月异,缝合针、三角针、腰穿针,发展到一次性专用埋线针、埋线针刀等,工具进入了微创微痛和多功能时代。埋线针刀是一种新型的操作工具,它是具有埋线功能和针刀功能的管形针具,既可以针刀也可以穴位埋线。埋线针刀操作的全过程,不外乎刺入、切割以及针体移动等几个经历,可归纳为"一个核心技术、两个运动形式、四个基本动作"。
-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龚旺梅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 关键词:穴位埋线中医特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