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国

作品数:29 被引量:551H指数:1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5篇翻译
  • 4篇文本
  • 3篇语言
  • 3篇解构
  • 2篇德里达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人文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科学
  • 2篇生态阅读
  • 2篇主义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艺
  • 2篇文艺研究
  • 2篇莱尔
  • 2篇话语
  • 2篇福柯
  • 2篇波德莱尔
  • 1篇代语

机构

  • 28篇清华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28篇陈永国
  • 1篇吴笛
  • 1篇赵英男

传媒

  • 5篇外国文学
  • 4篇文艺研究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东疆学刊
  • 1篇中国翻译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外文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詹姆逊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化批评被引量:2
2014年
1985年夏到2012年12月这27年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著名文化理论家詹姆逊曾多次访华,做学术演讲和交流,对中国文学批评、批评理论、文化研究乃至消费文化批判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构成性影响。本文概略追溯詹姆逊思想在中国的旅行,中国学界对其思想的接受和"误读",进而提出对詹姆逊以及任何西方理论家的研究,务必尽量呈现其思想的原始谱系,立足本国现实,方能做到外来理论与中国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
陈永国
关键词:詹姆逊
界限与越界:小民族文学的解域化被引量:14
2005年
文章从后结构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界限”和“越界”入手,借鉴德勒兹/瓜塔里的辖域化、解域化和再辖域化等概念,进而深入探讨了卡夫卡提出的、德勒兹/瓜塔里深化的小民族文学概念。作者试图说明,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越界之于界限,变之于不变,小之于大的解域或生成运动。而在当下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一切语言、文学和翻译活动都是小民族语言对大民族语言、小民族文学对大民族文学的解域化。
陈永国
关键词:越界
连接与相遇:文学内外的空间非场所被引量:5
2012年
连接或建立联系是人与人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的必要环节,是人类社会得以组织和发展的决定因,因此也是文学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根本。文学和艺术史上,建立这种联系的场所首先是艺术家和作家们得以相识、影响和成长的沙龙、咖啡馆、酒馆或像巴黎左岸这样的文人聚集地,称作非场所。它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联作用,但却为文学批评所忽视。本文将从超现代时期的空间非场所的角度,探讨这些非场所在文学内外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以一种非关联的形式吁请读者在连接的实践中体会连接的意义。
赵英男陈永国
诗、画、思:关于自行置入艺术之真理的道说被引量:3
2020年
一个画家就应该是一个用色彩描画印象的人,一个诗人就应该是用语言描写印象的人,一个批评家就应该是通过哲思发掘和道说作品之"作品性"的人。凡高的画对于诗人波德莱尔就仿佛对于哲学家海德格尔,它作为存在者开启了处于不同境遇中之存在者的真实感受,那是对存在之现实的真实感受,也恰恰是诗与画的真实意义之所在。同样,文艺批评既不是单一视角的观念游戏,也不是理论框架限制下的空泛概念,而应该是祛除一切遮蔽之后的灵魂碰撞。
陈永国
关键词:物性哲思凡高波德莱尔
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被引量:57
2003年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与后现代理论的结合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不确定性问题。翻译的不可能性,也即原文的不可译性,恰恰是通过翻译来证明的。这个悖论与语言的问题相偶合:即语言的不可言说性是通过语言来证明的;同理,翻译所揭示的问题也不是翻译本身的问题,而是语言问题。这是西方形而上学力图解决而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的一个重大哲学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巴别塔”的隐喻在本雅明、德里达、保罗·德·曼等西方思想家中搅起的思想波澜,进而论述翻译中的语言问题。
陈永国
关键词:翻译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不确定性
文本的距离: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文学被引量:1
2021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数字人文发展迅猛。各种算法分析和量化研究已经进入语言学、翻译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未来发展前景可观。通过将文学研究置于数字人文发展的大环境中,就文学之算法分析和量化研究的主要发展进行历史梳理和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文学"距离阅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传统文学批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陈永国
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被引量:29
2016年
身份和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学中不可避免的主题,其多种表现形式常常带有不可避免的政治性。本文讨论身份与身份认同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当代文学批评关于身份问题的利用,从身份认同、身份危机、身份建构和身份叙事等方面探讨文学中的政治问题。结合对法侬、奈保尔等后殖民知识分子和作家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身份在批评理论中之挪用的分析,指出身份本身就与社会、文化、民族、种族等重大问题不可分割,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分割,因此本身就具有政治性。
陈永国
关键词:身份认同身份政治
经济、技术和数字:文艺研究中交叉的社会科学视角
2020年
文艺与其他社会面相是相互渗透的、相互构成的和相互制约的。文学艺术离不开社会,取材于社会现实,但又对现实起到遮蔽、显示和构成的作用;反过来社会对文学艺术加以限定、控制和构型,规定着它的思想内容和价值标准。在这个意义上,一切艺术都应首先是对现实的遮蔽式展示,而文艺研究的任务则是对这种遮蔽式展示的道说,因此是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互渗式批评。
陈永国
关键词:文学艺术文艺遮蔽社会科学
从解构到翻译: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本文集中探讨斯皮瓦克应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方法进行的属下研究,认为属下研究是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中的主要关怀,是贯穿她书写生涯的一条主线。她的翻译实践也是她属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永国
关键词:解构翻译
德勒兹思想要略被引量:51
2004年
本文试图对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及其搭档费立克斯·瓜塔里的重要哲学和文化 /文学批评思想进行纲要式的梳理 ,从 6个方面介绍说明他们建构的游牧思想体系 ,主要有 :对哲学传统的继承和批判 ,对哲学的重新解释和定义 ,以“块茎”为核心的概念生成论 ,以变化为过程的机器组装论 ,以“游牧”为主线的空间“逃逸”论和以“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为公理的资本主义社会机器论。
陈永国
关键词:块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