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赛男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长季
  • 2篇松嫩平原
  • 2篇含水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研究
  • 1篇玉米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农田
  • 1篇农田作物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因素
  • 1篇作物
  • 1篇夏玉米
  • 1篇粮食产量

机构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4篇乔赛男
  • 3篇张晓慧
  • 2篇杨平
  • 2篇张丽娟
  • 1篇张丽娟
  • 1篇赵艳霞
  • 1篇徐虹
  • 1篇杨平
  • 1篇姜春艳

传媒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2000~2013年生长季农作物含水量变化分析
农作物含水量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平原为研究区,基于MODIS影像中地表反射率MOD09A1产品,通过GVMI模型反演松嫩平原2000~2013年生长季农作物含水...
乔赛男
关键词:农田作物光合作用
文献传递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42
2015年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和夏玉米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因此加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气象数据以及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运用信息扩散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GIS技术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危险性整体偏高,干旱频率均在64.36%以上,高危险性等级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敏感性偏高,高敏感性等级占总面积的20.80%,集中分布于山东省沿海等地;易损性偏低,高、中易损性地区占总面积的22.4%,各省均有少量分布;干旱综合风险偏高,高、中综合风险地区占总面积的68.43%,整个黄淮海地区除安徽省东南部外其他地区风险性均较高。
杨平张丽娟赵艳霞姜蓝齐乔赛男张晓慧
关键词:夏玉米干旱灾害黄淮海地区层次分析法
基于MODIS影像研究黑龙江省植被变化以及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00~2012年MODIS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1000m,时间分辨率为1个月的NDVI数据集对黑龙江省生长季里整体植被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年际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降水及气温等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气候因子与不同类型植被多年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生长季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差异较大,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类型不同,林地植被NDVI较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2)黑龙江省13年间NDVI变化趋势为:全省总体平均NDVI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耕地、草地植被NDVI 2000~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林地总体无明显变化,林地内部及周边地区林地转耕地草地的区域NDVI下降明显.(3)从像元尺度看,降水和温度对植被NDVI在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研究区大部分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降水相关性强于气温.
张晓慧张晓慧姜春艳张丽娟徐虹姜春艳
关键词:气候变化
松嫩平原2000—2012年生长季农作物含水量变化分析
2015年
利用2000—2012年松嫩平原MODIS影像,基于GVMI指数反演了松嫩平原生长季(5—10月)农作物含水量,并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松嫩平原2000—2012年生长季农作物含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且东部农作物含水量普遍高于西部,大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农作物含水量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但其显著性与地域有关,降水量较多的区域,降水量与农作物含水量相关不显著,降水量较少的区域,降水量与农作物含水量相关显著;农作物含水量与气温呈负相关趋势,但不显著,气温越高的区域对农作物含水量的影响越大;农作物含水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粮食产量随农作物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
乔赛男张丽娟杨平张晓慧
关键词:气象因素粮食产量松嫩平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