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晨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无机碳
  • 1篇氮循环
  • 1篇东海内陆架
  • 1篇序言
  • 1篇有机物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深海
  • 1篇碎屑
  • 1篇碳氮循环
  • 1篇碳通量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泥质
  • 1篇泥质区
  • 1篇气候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王旭晨
  • 2篇石学法
  • 1篇吕华华
  • 1篇李小艳
  • 1篇黄元辉
  • 1篇乔淑卿
  • 1篇葛田田
  • 1篇朱志伟
  • 1篇陈志华
  • 1篇葛淑兰
  • 1篇刘焱光
  • 1篇刘升发
  • 1篇翦知湣
  • 1篇邹立
  • 1篇曹鹏
  • 1篇薛跃君
  • 1篇徐彩丽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极地研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里亚纳海沟溶解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特征
邹立王泽华陈洪涛王旭晨简慧敏
序言
2020年
化学化工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国立青岛大学化学系。1959年创建海洋化学系,1982年和1986年建立全国首批海洋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化学点)。2002年改名为化学化工学院。2005年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的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建设,2009年5月通过验收并正式成立。
王旭晨
关键词:海洋化学海洋科学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快速气候波动被引量:3
2015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识别出发生在8.4,7.2和6.2 ka BP的3次千年事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发生在8.4 ka BP的降温事件.本研究揭示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内气候波动特征,与相邻陆地的季风记录、热带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相一致,具有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其中以200 a周期最为显著,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研究区全新世快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刘升发曹鹏乔淑卿朱志伟王旭晨
关键词:全新世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B5-4孔存在至少2段火山碎屑沉积层,其沉积年代分别约为1.3 ka BP和13.2 ka BP。B5-7站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组合以新近系硅藻化石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ova-Poretzkaya和Kisseleviella ezoensis Akib为主,且与附近海域其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组合面貌差异明显,可能是沉积物再沉积结果,其初始沉积年代大约为早中新世。白令海北部陆缘/陆坡区附近遍布的海底大峡谷对该区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区浊流沉积与再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此外,白令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北美板块交汇区边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地震与火山等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进而进一步促使该区海底异常沉积现象频发。
黄元辉石学法葛淑兰刘焱光陈志华王旭晨吕华华
关键词:白令海浊流火山碎屑
中国主要河流输送陆源碳的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20年
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是我国的4条主要大型河流,其淡水和陆源物质的输送对边缘海的物理、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碳同位素(13C和14C)与浓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条河流输送陆源有机碳(POC和DOC)和无机碳(PIC和DIC)的同位素特征和通量,通过同位素端元模型对各河流输送陆源有机和无机碳的来源做了定量计算并与世界主要河流进行了比较。长江、黄河和珠江输送的DIC和DOC具有千年尺度的14C年龄,高于世界其他大河流,主要受岩石风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黑龙江流域输送的DIC、DOC及POC具有相对年轻的14C年龄,这表明其河流碳组分主要受陆源植被有机质降解影响。该研究对认识我国主要河流输送陆源碳的特征、来源和控制因素及对边缘海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实质意义。
单森齐远志罗春乐付文静薛跃君王旭晨
关键词:河流有机碳无机碳碳通量碳同位素
山东省降雨和降雪中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和总氮的浓度变化及来源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测定了2014年山东省青岛、烟台和泰安三地32场降雨和4场降雪中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总氮(DN)的浓度.结果显示,降雨和降雪中DOC、DIC和DN的浓度具有很大的变化区间,范围分别为28~616μmol·L-1、22~371μmol·L-1和10~355μmol·L-1,平均浓度与其他研究报道的我国其它地区降雨中的浓度相当,但高于世界其它地区降雨中的相应浓度.溶解碳和溶解氮是山东降雨中重要的化学污染组分.分析发现,相对于陆地生成的降雨,海洋生成的降雨中含有较低的DOC、DIC和DN,说明雨水中溶解的碳和氮主要来自陆地人类向大气的排放.碳-14同位素分析结果证实,降雨中的DOC具有很老的年龄(平均达2840 a),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排放,而雨水中的DIC主要来自大气中含碳酸盐的悬浮颗粒物的溶解;人类的排放也是造成雨水中高浓度DN的主要来源.计算结果表明,2014年山东降雨年输送通量分别为:DOC 1.51 g·m^-2·a^-1(以C计)、DIC 0.86 g·m^-2·a^-1(以C计)、DN 1.18 g·m^-2·a^-1(以N计),DOC通量与世界各地的降雨中DOC通量相当.降雨和降雪过程不仅是去除大气中可溶性碳氮污染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球碳和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局部地区富营养化的降雨过程亦可能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徐彩丽罗春乐薛跃君葛田田王旭晨
关键词:降雨过程溶解有机碳碳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