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有效调控植烟土壤肥力及合理进行田间碳素管理,采集了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3个典型烟区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将土壤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别用浓度33、167和333 mmol·L-1的KMn O4溶液氧化处理,测定团聚体中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和活性有机质(LOM)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烟区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1~2 mm的团聚体为主,占团聚体总量(质量分数)的40.16%~42.02%。除巫山烟区土壤0.25~0.50 mm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彭水和丰都两个烟区外,其余粒径团聚体含量在3个典型烟区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粒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中的总有机质(TOM)和LOM含量均降低,但HLOM和MLOM含量的变化因烟区的不同而异。在彭水和巫山烟区,HLOM和MLOM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在丰都烟区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TOM、HLOM、MLOM和LOM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均以1~2 mm粒径最大,分别达29.99%~31.58%、24.29%~33.36%、24.15%~29.09%和18.46%~21.69%,因此将1~2 mm团聚体作为重庆市典型烟区的土壤有机质固定的特征团聚体。土壤TOM和LOM含量均分别与〈0.25 mm团聚体中的TOM和L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该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可以作为衡量重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动态的敏感性指标。
- 李玲赵秀兰魏世强蒋珍茂万川
- 关键词:植烟土壤团聚体有机质活性有机质
- 河流汇合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 闫金龙江韬魏世强李玲郭念李璐璐刘江
- 关键词:磷素形态河流交汇
- 深翻和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5年
- 为探讨土壤管理措施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翻耕深度、土壤改良剂类型和施用方式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深翻不能有效抑制烟草青枯病害的发生,且随翻耕深度的增加,烟草青枯病发病反而呈现加重的趋势;土壤翻耕配合改良剂的施用对烟草青枯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配施石灰无抑制作用,而配施生物质炭或堆肥,以及石灰、生物质炭和堆肥两两配合均能降低青枯病害的发病率,其中以配施生物质炭的效果最明显;翻耕结合施用改良剂对青枯病发生的作用效果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关,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铁、有效锰和交换性镁含量(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 H正相关。因此,烟区土壤翻耕深度不宜过深,且在翻耕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生物质炭、堆肥等改良剂,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根茎病害易发区内烟草青枯病害的发生。
- 万川蒋珍茂赵秀兰魏世强李玲马冠华徐畅陈益银
-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土壤改良剂
-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解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状况,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为3.35-53.94 g/kg,在适宜植烟范围(15-30 g/kg)内的比例呈现出丰都〉巫山〉彭水的趋势,变异系数为巫山烟区大于丰都和彭水烟区。用33、167和333 mmol/L KMn O4测得的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活性有机质(LOM)占SOM的比例分别表现为巫山〉丰都〉彭水、丰都〉巫山〉彭水、丰都〉彭水〉巫山,与各烟区的SOM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活性组分不仅可以很好的反映土壤碳素动态变化,还可用作评价重庆植烟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
- 李玲赵秀兰魏世强蒋珍茂万川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活性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