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丽

作品数:9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压力性
  • 3篇压力性尿失禁
  • 3篇失禁
  • 3篇尿失禁
  • 3篇子宫
  • 3篇产后
  • 2篇电疗
  • 2篇电疗法
  • 2篇脱垂
  • 2篇盆底
  • 2篇盆底功能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疗效
  • 2篇流产
  • 2篇流产后
  • 1篇地诺孕素
  • 1篇电刺激
  • 1篇药物流产
  • 1篇药物流产后

机构

  • 9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9篇曹丽
  • 8篇苏园园
  • 6篇韩燕华
  • 4篇陈燕
  • 3篇翁丽
  • 3篇龙丽珊
  • 2篇肖智智
  • 2篇张樱樱
  • 2篇林凤莲
  • 2篇钟锴娜
  • 2篇刘晓珊
  • 2篇李丹彦
  • 2篇陈汝虹
  • 2篇黄瑾
  • 1篇冯丽嫦
  • 1篇刘晓真
  • 1篇杨有业
  • 1篇林宇红
  • 1篇欧美珍
  • 1篇麦秀莲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生育年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病,症状以痛经为主,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因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受雌激素调节,该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相类似。地诺孕素是新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现对该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疗效及安全性做一综述。
邓惠文曹丽苏园园
关键词:地诺孕素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16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2)和对照组(n=86)。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师指导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1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两组均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询问记录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肌力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顶端脱垂三方面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即时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16.0%;术后12个月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4%,对照组为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盆底肌肉肌力及C点测量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延缓阴道顶端下移,维持阴道紧缩度。
曹丽苏园园韩燕华陈汝虹刘晓珊黄瑾翁丽龙丽珊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压力性尿失禁
高危流产人群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的新途径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危流产人群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的新途径。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高危流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途径干预。比较两组避孕效果。结果干预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高效避孕续用率逐渐下降,研究组则保持高效且均衡,且研究组干预后1,3,6,12个月高效避孕续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再次非意愿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内有效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推行高危流产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新途径,可以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有助于高危流产患者长期使用高效避孕方法,保护生殖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少君冯丽嫦曹丽
关键词:非意愿妊娠避孕
超声尿动力学协助诊断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超声尿动力学了解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TAH)后患者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协助诊断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58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2个月内测量并记录患者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角。结果协助诊断压力性尿失禁50例,这些患者术后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后角超声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尿动力学可协助诊断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并可观察术后病人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并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尿道膀胱的解剖学改变提供可靠依据。
王发敏刘晓真苏园园曹丽林宇红陈海燕
关键词:超声尿动力学压力性尿失禁
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索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模式,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制定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规划和诊疗规范,成立区域盆底诊治中心,建立区域盆底疾病三级防治网络,明确盆底康复服务流程和内容,通过信息平台综合管理区域盆底防治资源,形成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模式,通过现场实施并进行评价。结果: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模式有效提高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综合防治效果,强化了区域盆底疾病三级防治网络,拓展了专科新技术,促进了新学科建立,促进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增加了科研产出等。结论:通过中山市区域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整体防治模式实施研究,为全省乃至全国盆底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苏园园韩燕华曹丽谢钢余元龙杨有业翁丽龙丽珊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经腹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行关于尿失禁及盆底功能的妇科-泌尿病例问卷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定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盆底肌肉肌力等方面评价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结果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39%、16.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盆底肌肉肌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术后6、12个月与术前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点测量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是导致尿失禁发生、引起阴道松弛、降低盆底肌肉肌力,有造成阴道顶端或阴道前壁脱垂的可能性。
苏园园韩燕华曹丽陈汝虹刘晓珊黄瑾林凤莲陈燕
关键词: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
仿生物电疗法促进人工流产后子宫修复的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人工流产后行仿生物电疗法促进子宫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非意愿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84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仿生物电治疗组70例实施仿生物电治疗,避孕药组67例口服避孕药,联合组72例采用仿生物电治疗+避孕药,对照组75例常规卫生健康指导。于人工流产术后2周及1个月复查,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红蛋白量及B超监测。结果临床症状方面,仿生物电治疗组、联合组腹痛程度、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低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药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组月经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宫内组织物残留比例最低,仿生物电治疗组次之,与避孕药组、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时期B超监测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阴道出血、减少宫内组织物残留、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促进月经恢复,是一种安全、无创、易实施、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联合避孕药一起应用效果更佳,更有助于人工流产术后康复。
苏园园曹丽韩燕华钟锴娜李丹彦张樱樱龙丽珊陈燕欧美珍肖智智黄兰英
关键词:人工流产
中山地区产后42天妇女盆腔器官脱垂筛查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索区域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筛查及诊治模式,并通过对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中山地区产后42天妇女POP发病情况,及时予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建立POP防治机制。方法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以该院为诊治中心,各市区、镇区医院建立相应的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采用统一的POP筛查流程、筛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地区13家医院自愿参与盆底功能筛查的20 510例产后42天妇女为研究对象,完成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手法肌力分类测试及盆底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OP-Q)脱垂评分,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POP诊断。通过信息平台,将各中心的各项资料上传至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数据库,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与盆底功能筛查且记录完整的产后42天妇女共20 510例,平均年龄(27.08±5.0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2.10±3.13)kg/m2。妊娠1~7次,平均(1.62±0.84)次;分娩1~4次,平均(1.31±0.43)次;正常产14 972例(73.0%),剖宫产5 538例(27.00%)。肌力异常者检出率为73.44%,康复治疗者19 106例(93.15%),有效率达75.00%。POP-Q分度异常检出人数11 157例,检出率54.40%,其中以POP-QⅠ度所占比例最大(37.49%),POP发生率随年龄及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盆底综合肌力异常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为POP的保护因素;户籍与POP检出率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区域性POP筛查及诊治模式,掌握该区域POP发病及治疗情况,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POP诊治技能,增强产后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切实维护了产后妇女的健康权益,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苏园园韩燕华曹丽李丹彦陈燕张樱樱钟锴娜林凤莲麦秀莲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诊治
仿生物电疗法促进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行仿生物电疗法促进子宫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门诊因非意愿妊娠,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79例,随机分为电刺激+避孕药组60例;避孕药组61例;对照组58例。于药物流产排胎后2周及第1次恢复月经后复查,观察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变化(药物流产前及排胎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值)及B超检测情况。结果:电刺激+避孕药组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均低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早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红蛋白变化较避孕药组和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超检测显示,电刺激+避孕药组及避孕药组的宫腔组织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避孕药组宫腔组织残留发生率较避孕药组低(P<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联合避孕药用于药物流产后镇痛及子宫修复,可促进药物流产后妇女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苏园园曹丽韩燕华翁丽陈燕肖智智程娟
关键词:药物流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