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陈诚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局部场电位的研究
- 2016年
- 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运动障碍和难治性精神疾病方面已取得许多积极的结果 ,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通过记录深部脑区各结构的局部场电位,DBS手术为研究不同疾病的异常脑回路提供难得机会。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精神疾病相关神经元异常活动的电生理表现特点及对DBS治疗的参考意义进行总结。
- 王滔张陈诚马梅方(综述)张新静(综述)李殿友金海燕沈志明孙伯民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
- 杏仁核作为靶点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应用
- 2015年
- 杏仁核是Papez环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因此杏仁核最开始就被功能神经外科用来治疗攻击性人格障碍,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杏仁核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以杏仁核为靶点,不仅可以用来治疗攻击性人格障碍,还被用来控制癫痫,神经性厌食症,自闭症,心境障碍等疾病,本文就杏仁核作为靶点的临床引用进行综述。
- 邓政道张陈诚孙伯民李殿友
- 关键词:杏仁核脑深部电刺激射频毁损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对PD运动症状疗效明确,而对PD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从PD合并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STN-DBS对PD合并抑郁的影响机制、STN-DBS对PD合并抑郁影响的影像学及电生理研究、DBS术后药物调整对PD合并抑郁的影响,以及电极位置对PD患者情绪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 张小小张陈诚赖伊杰孙伯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 微侵袭性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被引量:1
- 2021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常见于病程中晚期,是引起跌倒、骨折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FOG机制尚不明确,对于左旋多巴难治性步态障碍的治疗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等微侵袭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运动障碍病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或将成为控制左旋多巴难治性FOG的重要手段。
- 朱锐王林斌张陈诚李殿友孙伯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脑深部电刺激术
- 强迫症决策功能的神经机制和评估被引量:2
- 2017年
- 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致残性神经精神障碍,从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其与大脑的一些重要脑区如眶额皮质、前扣带皮层有关。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表明与决策功能相关的脑区有眶额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等。由此可见,强迫症与决策功能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性。决策功能受损是强迫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而且强迫症的发病与异常决策功能也有相关性。通常决策可分为风险模糊下决策和风险明确下决策,常用的评估前者的任务主要是爱荷华博弈任务,评估后者的有色子任务等。该文对强迫症中决策功能的神经机制和评估进行综述。
- 周月金海燕孙伯民张陈诚占世坤
- 关键词:强迫症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靶点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个体最佳刺激靶点选择尚缺乏一致标准。临床研究已证实和尝试的DBS靶点中,胼胝体扣带回、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伏隔核研究相对成熟,其抗抑郁效果较明确且相对安全,内侧前脑束靶点具有一定潜力,丘脑下脚、外侧缰核和终纹床核等靶点多为小样本病例报告,缺乏重复性研究支持。因难治性抑郁症异质性大,且DBS为有创治疗,目前研究存在一定挑战。而结合临床特点和生物学标识的个体化、精准化刺激靶点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徐佳婷张陈诚汤义平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难治性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靶点
-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新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以极度害怕体重增加,对体重和食物的先占观念,刻意减轻体重的行为,以特殊的食物处理方式为特征的精神疾病。AN多发生在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常导致严重身体损害及精神症状。有研究表明AN是15~19岁女性最常见的精神障碍,自杀率在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中最高,死亡率为6%~11%,并且是“最难以治疗的精神疾病之一”[1]。AN病因目前不明,涉及生物、遗传、心理、社会等复杂因素。
- 张陈诚薄婷婷孙伯民金海燕
-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调控神经影像
- 脑深部电刺激术前影像学定位和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已经成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张力障碍、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特别对于伴有严重震颤或运动并发症的中晚期PD患者。
- 张陈诚王滔贺娜英李殿友孙伯民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电极位置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后,短期内(1周内)CT检查与远期MRI扫描图像所示电极位置的准确性,评价2种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获取PD患者术后1周内的CT图像及术后1~12个月的MRI图像,将前者与术前MRI图像进行融合,分别测量融合图像和单纯术后MRI图像显示的DBS电极末端位置,比较2种方法间的误差。结果:全部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进行CT检查,并将CT与术前MRI融合,其中14例患者于术后1~12个月行MRI检查,分析53例CT融合图像与14例MRI图像,结果显示,2种方法间的电极位置定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误差范围为0.42~0.89 mm。结论:将术前MRI图像与术后1周内的CT图像融合,是一种快捷、准确地评价DBS术后电极位置的方法 。
- 王滔张陈诚孙伯民李殿友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物质使用障碍
- 2017年
-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现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合并,仍列在物质使用障碍分类([1]),DSM-5物质使用障碍是指满足以下11项标准中2项及以上:危险性使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相关、忽视药物的主要作用、法律问题、戒断、耐受、长期使用大剂量、多次尝试停止使用、大部分时间再使用、物理或生理问题相关、渴求。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 张陈诚王滔马硕李殿友占世坤孙伯民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依赖统计手册药物滥用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