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汉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与代谢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油脂
  • 2篇微生物油脂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氧化钠
  • 1篇预处理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脂肪酸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钠
  • 1篇响应面
  • 1篇芦苇
  • 1篇酵母
  • 1篇发酵条件
  • 1篇发酵条件优化
  • 1篇常温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乔代蓉
  • 2篇曹毅
  • 2篇秦汉
  • 1篇冯顺利
  • 1篇徐青锐
  • 1篇郭明月
  • 1篇黄成毅
  • 1篇刘博
  • 1篇刘海霞
  • 1篇史红霞
  • 1篇李宪玲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株高产油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7
2014年
为丰富高产油菌株资源和促进微生物油脂工业化进程,通过苏丹黑B染色对土壤样品进行产油菌种筛选,并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产油率.共筛选到33株产油真菌,其中17株油脂含量较高,菌株ZWY-2-3油脂含量最高,经5.8S rDNA-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podzolicus).菌株ZWY-2-3初始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7.786 g/L、4.331 g/L和55.63%,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后分别提高到13.670 g/L、8.311 g/L和60.80%.利用GC-M S对油脂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与植物油相似,适合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本研究表明,菌株ZWY-2-3是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在菌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成毅杨赟博秦汉冯顺利郭明月徐青锐乔代蓉曹毅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发酵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脂肪酸
常温氢氧化钠预处理芦苇酶解发酵产油被引量:1
2016年
在室温(28℃)下对氢氧化钠预处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条件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对酶解的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对酶解液成分进行HPLC分析,利用未经任何脱毒处理的酶解液发酵产油并与配制培养基对比,通过GC-MS对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3.4%,预处理时间16h,液固比20:1 m L/g,在初始酶解条件下酶解得到酶解液还原糖浓度为26.32 g/L;最佳酶解的条件为p H=4.5,温度45℃,液固比10:1 m L/g,酶解时间48 h,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酶液添加量均为30μL/g,得到酶解液还原糖浓度为40.01g/L;经HPLC分析,酶解液中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比例分别为70.27%、19.83%、5.08%和4.82%;通过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podzolicus)ZWY-2-3发酵产油,其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在4 d时达到最大,分别为8.63 g/L、2.56 g/L和29.68%,其与同等糖浓度的对照组配制作培养基相当.本研究表明,芦苇是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潜在生物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秦汉秦家亮黄国印刘海霞刘博史红霞李宪玲乔代蓉曹毅
关键词:芦苇氢氧化钠常温响应面微生物油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