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勤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肽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骨肽、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骨折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朱伟荣罗锦辉方勤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折骨肽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 一种掌骨、跖骨骨折的复位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掌骨、跖骨骨折的复位钳,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钳柄,两个所述钳柄的端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C型钳头。该复位钳在对骨折复位后可以有效地加压固定,避免术者持续的按压造成肢...
- 朱伟荣方勤杨福周
- 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TEC方案在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三阴型乳腺癌患者52例,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66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高表达者所占比例在三阴组明显高于非三阴组(分别为78.9%,53.0%,P=0.001),三阴组Ki67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更易获得pCR(P=0.022)。三阴组pCR、CR、OPR、ORR、SD以及PD分别为28.8%、36.5%、51.9%、88.5%、9.6%以及1.9%,非三阴组分别为7.6%、17.3%、47.0%、62.1%、34.8%以及3%,其中两组pCR、CR、ORR以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C方案应用于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能获得较高的pCR率,Ki67高表达在三阴型乳腺癌中更多见,且更能够获得pCR。
- 吴楚成陈迪陈淑如冯得财方勤彭伟强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TEC方案KI67
- 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与BRCA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方案在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可手术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TP(多西他赛+卡铂)组和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组,每组6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NACT,TP组给予多西他赛和卡铂;TAC组给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及环磷酰胺;术后,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BRCA1突变情况,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3年。对比2组临床疗效、预后并分析其与BRCA1突变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与TAC组比较,TP组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及总有效率(overall rate,ORR)比例明显升高(P<0.05);2组间3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120例可手术TNBC患者中,BRCA1突变组为14例,BRCA1野生组106例;与BRCA1野生组比较,BRCA1突变组pCR及ORR比例均升高(P<0.05);BRCA1突变组3年DF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34±1.48)个月和85.7%;BRCA1野生组3年DF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4.50±0.62)个月和82.1%,2组DFS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TAC组比较,TP组3~4级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胃肠道功能发生率有所升高(P<0.05);但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方案与TAC方案治疗相比,能有效提高可手术TNBC患者疗效,BRCA1突变组临床疗效更高,但不能提高无病生存率,且未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陈淑如方勤陈晓越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BRCA1基因
- 一次性医用充气式侧卧位保持垫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医用充气式侧卧位保持垫,包括臀部连接带,臀部连接带左侧连接有背部靠垫,臀部连接带右侧连接有髂前垫,背部靠垫顶部设置有束带穿越孔,背部靠垫侧壁设置有两条背垫固定带,背部靠垫和髂前垫的足部还设置有充气阀...
- 方勤朱伟荣
- miR-15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155(miR-155)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将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空转染组、抑制(转染miR-155 inhibitor)组和过表达(转染miR-155 mimics)组,采用qRT-PCR检测转染24、48、72及96 h后各组的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及96 h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PI/An-nexin V双染色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 h后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转染48 h后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miR-155水平高于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P<0.05),且转染miR-155 inhibitor或mimics可呈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或升高MCF-7细胞的miR-155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组转染后的细胞增殖率及BCRP、P-gp和MRP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而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率及BCRP、P-gp和MRP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MCF-7细胞中miR-155呈高表达,下调miR-155表达可抑制其增殖及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诱导凋亡。
- 陈淑如黄宇康吴楚成陈迪方勤彭伟强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耐药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断的非哺乳期乳腺炎5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3~15个月随访。结果本组采用切开引流术8例,瘘管切除6例,乳腺区段切除22例,乳腺扩大区段切除+腺体皮瓣转移术13例,1例因病灶广泛累积全乳,建议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经皮全乳切除+硅胶假体植入术,因患者个人原因暂未行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3例出现复发,采用二次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首要方法,手术方式需要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决定。
- 陈淑如黄宇康彭伟强吴楚成陈迪方勤
-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
- 带蒂背阔肌肌瓣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行保乳术后即时无瘢痕背阔肌乳房修复术(观察组),47例行保乳术后即时传统背阔肌乳房修复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切除乳腺体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时间为18~48个月,两组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乳房美学等级优良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0. 20%vs 68. 09%),且观察组术后胸背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 61%vs48. 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无瘢痕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能够有效达到无瘤目的,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乳房美容效果,能够避免供区瘢痕,降低术后肩背痛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 颜宁黄宇康陈腾腾方勤彭鸿彬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 乳腺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在判定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后腋窝淋巴结性质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在判定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后腋窝淋巴结性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合并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给予患者单纯乳腺超声造影、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分析本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准确性为88.8%、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89.4%;细针穿刺定位活检诊断准确性为78.8%、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77.5%;联合诊断准确性为93.1%、特异度为55.6%、敏感度为96.0%。本组患者不同检测方法,准确度与敏感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和敏感度最高,与细针穿刺定位活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合并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乳腺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定位活检,能够明显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值得推广应用。
- 颜宁黄宇康陈腾腾方勤彭鸿彬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腋窝淋巴结
- 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3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2例,采用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 64例患儿术后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7.15±5.12个月。关节镜组及切开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8.5 mL、110.5±15.5 mL;切口长度分别为0.95±0.30 cm、6.95±1.50 cm;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3.85±1.35、7.85±2.05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84.4%,关节镜组优良率为9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开复位组肘关节内外翻畸形3例,钉道感染5例;关节镜组只有1例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没有钉道感染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肘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朱伟荣陈奇鸣杨福周方勤罗锦辉
- 关键词:儿童肱骨骨折关节镜检查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