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然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回龙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双相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氨酸
  • 3篇躁狂
  • 3篇躁狂发作
  • 3篇双相障碍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3篇半胱氨酸水平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抑郁
  • 2篇综合征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2篇伴发
  • 1篇单相
  • 1篇单相抑郁

机构

  • 10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然
  • 7篇陈景旭
  • 6篇李居艳
  • 6篇张喜梅
  • 6篇陈红梅
  • 5篇张立刚
  • 5篇王绍礼
  • 4篇谭云龙
  • 4篇朱晓昱
  • 3篇王宁
  • 3篇韩笑乐
  • 2篇周双桨
  • 2篇周双浆
  • 1篇张保华
  • 1篇童永胜
  • 1篇许毅
  • 1篇魏宁
  • 1篇王志仁
  • 1篇李景华
  • 1篇朱瑜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5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相情感障碍伴发代谢综合征的调查
目的 调查双相情感障碍障碍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探讨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年龄在18-65岁之间,于2012.7-2013.12期间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231例双相情感障碍(符合DSM-Ⅳ)患者以...
张立刚陈景旭陈红梅李居艳李然张喜梅康艳霞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后者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蛋白质、DNA等100种以上物质的甲基化反应提供甲基。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Hcy水平在双相障碍抑郁...
陈景旭张立刚周双浆陈红梅李居艳李然张喜梅王宁王绍礼谭云龙
关键词:双相障碍同型半胱氨酸躁狂发作
文献传递
住院双相障碍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情况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BD)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S)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31例住院BD患者(BD组)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代谢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与147名健康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BD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AIST)、血清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水平、血压异常率、中心型肥胖率及MS发生率显著高于NC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或P<0.01)。BD患者中男性MS发生率(44.8%)明显高于女性(33.0%)(P<0.05);相对于非MS患者,伴有MS的患者年龄大、BD病程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D患者MS发生率高,男性、年龄大、病程长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张喜梅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居艳李然周双桨王宁王绍礼谭云龙
关键词:双相障碍代谢综合征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住院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患者组)73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9例.采用用循环酶法测定检测血清Hcy水平,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患者的躁狂症状.结果 血清Hcy水平在患者组[(16.89± 14.67)μmol/L]和对照组[(10.61±6.46) μmol/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20.42±16.52) μmol/L]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0.87±8.02) μmol/L] (P<0.01).患者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35.6%)显著高于对照组(13.5%)(P<0.05).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17,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对血清Hcy水平有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与性别、BMI有关.
陈景旭陈红梅李居艳李然张喜梅王绍礼谭云龙
关键词:双相障碍同型半胱氨酸躁狂发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脑轴研究进展
2019年
本文目的是探讨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辟新思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假说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特别是人体神经系统的肠-脑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微生物群通过释放和分泌功能性神经递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变宿主的情绪、行为和精神状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微生物、肠-脑轴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肠道细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朱晓昱朱瑜韩笑乐李然童永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微生物谷氨酸多巴胺
青少年噩梦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群体中噩梦体验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噩梦障碍指数(nightmare disorder index,NDI)、自编欺凌评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压力感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14-item version,PSS-14)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对6014例年龄在12~18岁(含)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受试者1个月内是否有噩梦分为无噩梦组(n=4039)和噩梦组(n=197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噩梦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32.8%(1975/6014)例青少年过去1个月内曾有噩梦体验,噩梦组的男性比例显著低于无噩梦组[52.7%(2129/4039)与41.6%(821/1975),χ^(2)=65.884,P<0.05],而噩梦组的平均年龄[(16.21±1.40)与(16.08±1.46)岁,t=-3.328,P=0.002]、欺凌量表总分[1(0,2)与0(0,1)分,Z=-16.379,P<0.001]、PSS-14总分[21(14,26)与18(3,25)分,Z=-11.997,P<0.001]、ISI总分[5(2,9)与1(0,4)分,Z=-30.541,P<0.001]、PHQ-9总分[6(3,10)与2(0,5)分,Z=-29.432,P<0.001]、GAD-7总分[4(1,7)与0(0,3)分,Z=-29.057,P<0.001]均显著高于无噩梦组(P值均<0.05)。结论青少年噩梦体验频率较高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女性发生噩梦的概率更高。欺凌量表总分、PSS-14总分、ISI总分、PHQ-9总分、GAD-7总分升高均会导致噩梦发生风险增加。可以利用以上指标来对噩梦发生的风险进行估测。
李然朱晓昱李景华周双桨胡光伟陈景旭
关键词:青少年噩梦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C-反应蛋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精神分裂症与免疫或炎症反应相关已在学界达成共识。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免疫学标志物之一,是否具有作为精神分裂症免疫学标志物的潜力,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目的是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RP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研究,总结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旨在为未来这一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
朱晓昱张保华李然韩笑乐刘可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反应蛋白炎症免疫反应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多种精神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浓度有关,5-羟色胺浓度主要受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转运体调节,同时5-羟色胺转运体也是多种药物的作用靶点,故5-羟色胺转运体与疾病和药物疗效之间关系密切。5-羟色胺的表达及功能受其编码基因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编码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多态性对其调控作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与抑郁症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及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答都有关联。
朱晓昱许毅李然魏宁韩笑乐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后者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蛋白质、DNA 等100 种以上物质的甲基化反应提供甲基。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Hc...
陈景旭张立刚周双浆陈红梅李居艳李然张喜梅王宁王绍礼谭云龙
关键词:躁狂发作同型半胱氨酸影响因素
未治疗的软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软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共纳入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Ghaemi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软双相障碍组),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单纯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单相抑郁组)。收集一般资料,使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软双相障碍组首发年龄、发作频率及阳性家族史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软双相障碍组患者RBANS总评分、注意力得分、视空间结构及延迟记忆得分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或P<0.01)。结论:软双相障碍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别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而且认知功能也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差。
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李居艳张喜梅王志仁王绍礼
关键词:软双相单相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