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福建省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周宁水库流域面雨量估算方法 2015年 利用2008—2012年福建省气象局自动站小时雨量资料和周宁水电站蓄水资料,选取周宁电站流域内近5年内的30个降水过程,分别采用Surfer二次开发下的12种不同插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关注区域内的面雨量估算值及雨量空间内的分布特点,得出业务工作中相对便捷、有效、准确的区域面雨量插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多种插值计算方法中,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不仅估算值相对误差较小,而且绘图效果较好。对于面雨量小于20mm的降水个例而言,径向基函数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而大于60mm的降水个例,克里格插值计算方法则相对最优。 李丹 林长城 陈少琴 应达 林文 黄昌生关键词:面雨量 SURFER 插值方法 福建省古田试验区云系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2008—2012年4—6月古田试验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及地面雨量观测等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研究古田试验区云系的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古田试验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低涡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降水云系以积层混合云为主,其次为积状云。天气系统所对应的云系回波类型及降水情况有明显差异,积层混合云的结构有利降水;积层混合云大于25 d Bz的回波面积明显比积状云大,且平均回波顶高和最大回波顶高均比积状云低;积状云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明显比积层混合云大;积状云和积层混合云的负温层厚度超2 km;积层混合云的最大回波强度、大于25 d Bz的回波面积和负温层厚度与区域平均日雨量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古田试验区积层混合云的作业指标为回波强度大于25 d Bz,大于25d Bz的回波面积S>25 d Bz要大于400 km^2,回波顶高大于5.5 km,负温层厚度大于1.5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于1 kg/m^2。 林长城 姚展予 林文 陈彬彬 李丹 江善赐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 闪电资料在福建省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2017年 利用福建省近7年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地闪资料,采用2σ法分析18次产生冰雹的强对流单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闪特征。结果表明,强对流单体降雹前均出现了闪电跳跃预警信号,且预警信号出现时间相较于降雹时间平均提前27min,DFRDT值跳跃信号对冰雹发生具有较好的警示作用。另外,结合地闪频次和VIL值对个例分析,发现冰雹发生前,强对流单体的地闪频次和VIL值均出现突增,降雹后减少。 李丹 朱彪 应达 林文 陈彬彬关键词:地闪 冰雹 热保护型压敏电阻安全失效能力的实验研究 2014年 SPD(电涌保护器,下同)的过热保护和安全失效能力一直是防雷界探讨的重要难题。介绍一种新型的热保护型压敏电阻模块(TMOV,下同)的工作原理,利用8/20μs冲击电流发生器、800V/100A工频发生器等设备对TMOV进行多项实验测试,结果表明:TMOV用超声波焊接并灌入石英砂的外壳散热性能较好,TMOV模块内的压敏电阻能量耐受性能越好,其安全失效能力也越好。 应达 林义钗 李丹 陈石 栾健关键词:SPD 散热性能 福建省不同天气形势下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统计了2011~2014年福建省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开展情况,从各地市的作业规模看,2011年全省9地市均开展了增雨作业,作业次数多,作业范围广,因此以2011年为例,选取福建省9地市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实例,结合相应时段的850hPa和500hPa天气图进行天气系统分类,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和增雨潜力。结果表明:2011年由于我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冬旱、春旱和夏旱,以及在7月和8月经历了3次高温过程,全省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集中在4耀8月以及11月(春季、夏季和秋季),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作业集中在4月中下旬耀5月初,其他时间段作业以小规模为主。高空槽、低涡冷式切变型和暖式切变、暖区辐合型是最常见的增雨天气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作业主要发生在这2类天气形势下,且作业有效率高,增雨效率分别为50.3%和15.8%。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型下的平均增雨效率最高,为57.9%,但作业有效率低;副热带高压及其边缘型作业有效率最低,且增雨效果为负效果。 陈彬彬 林文 李丹 林长城关键词: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