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的低管电压MDCT肾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52例肾动脉CT成像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A组患者采用120 k V管电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B组管电压为80 k V,30%ASIR重建算法,管电流均采用250 m A,注射流率4 ml/s,并以相同流率加注生理盐水30 ml。对120 k V组和80 k V组CT图像的客观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腹主动脉、左侧肾动脉、右侧肾动脉CT值分别升高9.3%、10.7%、9.6%,B组腹主动脉、左侧肾动脉、右侧肾动脉噪声分别增加24.6%、28.2%、24.2%。80 k V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有所下降。两组腹主动脉、左侧肾动脉、右侧肾动脉CT值、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良、差的例数分别为20、6、0,B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良、差的例数分别为16、10、0,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CTDIvol分别为12.66、4.00,DLP分别为328.26、103.73。与A组比,B组CTDIvol、DLP下降68.4%。结论基于30%ASIR技术的80 k V管电压MDCT肾动脉成像是可行的,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LHP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的Gene数据库中获取LHPP基因信息及其编码蛋白序列,使用NCBI在线数据库、Expasy数据库的ProtParam和ProtScale、SignalP 4. 1 Server、TMHMM Server v. 2. 0、PSORTⅡPrediction、The Human Protein Atlas、SOPMA、SWISS-MODEL、NetPhos 3. 1 Server、PhosphoSite Plus、STRING等在线数据库对LHP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人LHPP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9 kU,属于酸性、稳定、疏水、非分泌型、无跨膜区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内质网也可动态存在,其主要二级结构为随机卷曲和α-螺旋,存在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位点,LHPP蛋白组织表达特异性不强,且在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降。LHPP蛋白主要与ATP合酶α/β家族和磷酸化酶超家族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LHPP蛋白在肝癌中下降,可能与其相应结构位点发生磷酸化、乙酰化或泛素化后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