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萍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功能
  • 2篇甲状腺功能减...
  • 2篇甲状腺功能减...
  • 2篇功能减退症
  • 2篇分化
  • 2篇分化型
  • 2篇分化型甲状腺
  • 2篇癌患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疾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孟召伟
  • 5篇张建萍
  • 4篇谭建
  • 3篇贾强
  • 3篇李雪
  • 2篇何庆
  • 2篇朱梅
  • 2篇何雅静
  • 2篇张桂芝
  • 1篇方佩华
  • 1篇刘莉
  • 1篇张卿
  • 1篇宋崑
  • 1篇张富海
  • 1篇郑荣秀
  • 1篇田伟军
  • 1篇刘戈力
  • 1篇张玉洁
  • 1篇王任飞
  • 1篇郑薇

传媒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免疫组化测定Midkine和核因子κ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Midkine(MK)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均被认为是新的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K和NF—κ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以及对PTC是否同时存在转移灶的判断价值。方法对76例PTC和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术后病灶进行研究,PTC组进一步分为亚组1(16例,有转移灶)和亚组2(60例,无转移灶),汇总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后^131I治疗情况、^131I扫描结果等。MK、NF—κB p65和Ki-67的免疫组化在石蜡包埋的术后病灶标本上进行、并对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免疫组化积分或阳性百分率),对各个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参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提取病灶蛋白,对MK和NF—κB p65进行Western印迹,证实上述免疫组化结果。结果MK和NF—κB p65的免疫组化积分、以及Ki-67的阳性百分率,PTC组明显高于MNG组(均P〈0.01):ROC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良好诊断PTC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192%、80.137%和84.091%。PTC亚组1的上述3个参数显著高于亚组2(均P〈0.01);ROC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良好诊断PTC转移灶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895%、80.263%和76.31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K和NF—κB p65的蛋白水平在PTC亚组1明显高于亚组2,二者均明显高于MNG(均P〈0.01)。结论MK和NF—κB的免疫组化可以用于PTC和MNG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判断PTC是否存在转移。
孟召伟谭建张玉洁张桂芝章明放何雅静田伟军贾强何庆朱梅李雪张建萍
关键词:MIDKINE核因子ΚB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
不同性别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李雪孟召伟谭建张建萍贾强
不同放射性活度^131Ⅰ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残留甲状腺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使用荟萃分析方法汇总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放射性活度^131Ⅰ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清甲)的成功率,明确最佳的清甲剂量.方法 以‘thyroid’+‘cancer or carcinoma’+‘ablat$’(包括了ablation、ablative和ablate)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3月前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SCOPUS等数据库评估不同放射性活度^131 I清甲成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用Google学术查找相关文献.用RevMan 5.2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纳入标准如下:(1)已发表的比较不同剂量^131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成功率的研究.(2)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3)均为术后首次^131Ⅰ治疗.(4)服^131Ⅰ后3~12个月行清甲成功率评估.(5)服^131Ⅰ剂量为888 ~4 440 MBq(24~120 mCi).本研究定义低剂量为888~1 443 MBq(24~39 mCi)、中剂量为1 480~2 923 MBq(40 ~79 mCi)、高剂量为2 960~4 440 MBq(80~120 mCi).当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3 737例患者(低剂量1 514例、中剂量811例、高剂量1 412例).5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中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 =67%,P=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 =0.89(0.80~1.00),P=0.06].7项研究比较了中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无异质性(I^2=34%,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剂量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4(0.89~1.00),P=0.05].11项研究比较了低剂量与高剂量的成功率,研究间有异质性(I^2=70%,P=0.0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的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RR=0.89(0.81 ~0.97),P=0.008].结论 对
孟召伟宋兴华谭建张桂芝何雅静贾强张富海王任飞郑薇李雪张建萍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静态显像诊断双异位甲状腺的6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的患者中,双异位甲状腺的发生率,并对比甲状腺不同异位情况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因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而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静态显像在静脉注射99TcmO4-后30 min进行,根据显像结果判断异位甲状腺的位置和数目.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其中,共有122例患者被筛检出,根据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分为3组,单异位甲状腺组、双异位甲状腺组、无甲状腺组.结果 在122例异位甲状腺患者中,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单异位甲状腺组(83/122,68.03%)、双异位甲状腺组(7/122,5.74%)、无甲状腺组(32/122,26.23%).随着异位甲状腺个数的增加,患者的年龄、游离T3、游离T4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F =110.42,69.70,64.51,P均<0.01),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双异位甲状腺组为著,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1,P<0.01).双异位甲状腺组有女性4例、男性3例,其中6例异位部位均为舌下区和舌骨下区,1例为舌根部和舌骨下区.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在本研究中,双异位甲状腺在拟诊存在异位甲状腺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74%.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异位部位常在舌根部、舌下区和舌骨下区.
张建萍孟召伟谭建方佩华郑荣秀刘戈力朱梅何庆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关于高尿酸血症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的研究,最早见于1955年,KUZZEL等对520名痛风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测,发现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病率为20%,女性甲减患病率为30%。1989年,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间的联系也被发现。近些年,人们开始关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尿酸的影响,因为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会对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甲减及甲亢患者均存在高尿酸血症。本文对有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报道做一汇总,并对两者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刘莉孟召伟张卿宋崑张建萍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患者代谢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