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IQ-SPECT和低能量高分辨率(LEHR)准直器SPECT(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临床科室推送的100例疑似冠心病且已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1例(占4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7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59例(占59%),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6%(27/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2%(82/100),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1%(25/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0%(80/100)。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57,P>0.05)。结论: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周翠红 王猛 金超岭 刘杰 李红磊 李玲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 右肾门旁异位肾上腺腺瘤伴腹膜后血肿^(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19年 1病例简介女,68岁,主诉:右腰部疼痛18 d。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51×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5.14 g/L,D-二聚体定量2.81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8.72μg/ml,去甲肾上腺素0.934 pmol/L,肾上腺素0.055 pmol/L,多巴胺0.052 pmol/L。PET/CT诊断:右肾门肿物;腹膜后血肿(图1)。 李玲 刘晓建 郑玉民关键词:腺瘤 血肿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ML)的临床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BML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BM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合既往文献,总结BM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的中年女性,平均年龄40岁。血清肿瘤学标记物均为阴性。病变部位:1例位于双肺;1例位于双肺及盆腔,1例位于腹盆腔。^(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结节或肿块,大部分呈轻度葡萄糖代谢(SUVmax:1.8~2.8),仅其中1例右肺中叶病变呈中度葡萄糖代谢(SUVmax:4.1)。病理均提示为转移性平滑肌瘤,免疫组化表达肌源性标记物(α-SMA,Desmin)以及子宫平滑肌源性肿瘤标记物(ER,PR)。结论:B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的主要特征在其诊断及后续病情监测中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李玲 王玲 王猛 史艳芬 郑玉民 富丽萍关键词: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肺结节 PET/CT 三阴性乳腺癌单侧眼部转移1例 2019年 患者女性,54岁。2014年11月自觉右乳肿物,B超示:右乳26mm×17mm低回声,右腋窝多个淋巴结肿大;右乳穿刺活检:浸润性癌,三阴性。外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1个周期(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洛铂),因副反应过大,2014年12月9日于我院普外科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腋窝淋巴结(7/22)见转移癌;免疫组化:Ki-67 60%,三阴性。术后完成6个周期TAC辅助化疗(环磷酰胺+盐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赛)。 刘青 万冬桂 严钰洁 李玲 段江晖 程志强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右肺下叶 浸润性癌 眼玻璃体 经瞳孔温热疗法 颅内转移 部分成人体部PET/CT辐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和估算在成人体部PET/CT显像中,应用自动毫安(ATCM)技术进行CT扫描时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及18F-FDG所致辐射的总有效剂量。方法选取71例(男41例,女30例)接受体部PET/CT显像的成人患者(≥18岁),利用计算机自动给出的剂量长度乘积值估算ATCM条件下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并根据ICRP推荐的方法估算18F-FDG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由此得出成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结果成人受检者行单次PET/CT显像时,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为4.8~13.5 m Sv,平均(6.8±1.9)m Sv;患者注射18F-FDG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为3.8~9.0 m Sv,平均(6.0±1.0)m Sv;由此得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所致辐射的总有效剂量为10.3~21.3 m Sv,平均(12.8±2.2)m Sv。结论采用ATCM技术进行成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时,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约占总有效剂量的53.0%,表明应用ATCM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检者所受CT辐射剂量,从而能够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 李玲 韩萍萍 续蕊 郑玉民 颜珏关键词:PET/CT显像 自动毫安技术 ^18F-FDG 肾脏深度对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根据肾侧位显像利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肾脏深度,探讨肾深度、双肾深度差对Gates法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探究侧位显像对肾动态显像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12月于我院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118名,行肾侧位显像测量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D),获得校正后的GFR与分肾GFR。Gates法默认以Tonnesen公式法估算肾脏深度并得到未校正深度GFR与分肾GFR。分析未校正及校正后的GFR与血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相关性及双肾深度差对分肾功能测量的影响。结果与肾侧位显像比较,Tonnesen公式法低估了两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未校正及校正的GFR均与Ccr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0.755。未校正的GFR低于校正的GFR,但无统计学差异。双肾深度差与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成正相关系(r=0.98,P<0.01),随着深度差的增加,Tonnesen公式法难以准确反映分肾功能的变化。在双肾深度差较小组(D<0.5 cm)校正和未校正GFR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深度差较大的组(D≥0.5 cm)校正与未校正GFR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肾侧位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量肾GFR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双肾深度差异较大的患者,能更准确的反应分肾功能的变化。 韩萍萍 李玲 刘杰 王猛 金超岭 郑玉民关键词: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肺泡性腺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一例 被引量:1 2016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活动后气促4个月,伴咳嗽,干咳为主,偶咳白色粘痰,曾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2015-8-31)提示右肺中下叶炎症,并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0余天后自觉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仍觉活动后气促明显,干重活或爬2、3层楼时即感气促加重,伴咳嗽,干咳为主,胸部CT(2015-11-18,图1)示:右肺下叶背段胸膜下斑片影,边缘模糊,大小约1.9cm×1.2cm。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化等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李玲 刘晓建 牛云 颜珏关键词:肺肿瘤 ^(18)F-FDG PET/CT图像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质量控制的措施,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通过对512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确定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体位不正、伪影、非正常的生理性摄取,以及注射点外漏和放射性污染。结论:要做好18F-FDG PET/CT图像的质量控制,应从扫描设备、患者准备、人员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质量控制措施。 续蕊 王猛 刘杰 李玲 刘鸿娥关键词:图像失真 脱氧葡萄糖 显像剂 断层图像 全身显像 PET/CT显像中连续采集模式病灶定量参数分析比较研究 2023年 目的:以步进采集(SS)模式作为“金标准”,与连续采集(CBM)模式进行配对比较,评估良性及恶性病变在CBM采集方式下多种定量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4例接受PET/CT检查者,随机先后采用CBM和SS模式在Siemens Biograph Vision 600 PET/CT完成图像采集。采用40%SUV阈值勾画容积感兴趣区,记录病灶标准摄取值(SUVmax、SUVpeak、SUVmean)、总糖酵解值(TLG)、代谢肿瘤体积(MTV)值。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7例良性,17例恶性,共13个良性病灶和49个恶性病灶用于定量分析。除良性病变MTV因标准误差为0,无法计算相关性和t值,不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在SS模式和CBM模式采集条件下SUVmax、SUVpeak、SUVmean、TLG、MT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6~0.973,P>0.05)。各定量参数在良性(r>0.995)及恶性病变(r>0.985)中存在较好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采集模式下良性及恶性病变平均差异值均接近0。结论: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CBM模式可提供可靠、准确的PET定量参数值,等同于SS采集获得的定量参数。 王玲 杨森 李玲 刘晓建 富丽萍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标准摄取值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再次手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锝(99Tcm)甲氧异腈[technetium(99Tcm)sestamibi,99Tcm-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在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19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再次甲状旁腺切除术前均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并与颈部超声结果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及超声对甲状旁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及颈部超声对所有甲状旁腺病灶和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95.2%、52.3%和90.9%、18.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8)。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甲状旁腺病灶和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71.4%、83.3%,均高于及颈部超声的准确性34.3%、18.2%。结论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对再次手术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所有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超声、尤其对于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在再次手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术前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玲 富丽萍 赵朕龙 余其多 郑玉民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旁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