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睿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研究
- 孟睿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思想理论建设的长期性论析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长期性和关于思想教育长期性的论述,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更是对社会发展做出的整体规划。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教育的长期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把军事工作、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看成一体化的长期过程,通过灵活多样的措施贯彻党的思想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党始终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认识这一思想不能单从一个方面考察,要把它放在社会的大视角中,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理解。
- 孟睿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意识形态
- 现代西方学者对文化的解悟及借鉴作用分析
- 2017年
- 面对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困境,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学派对文化做出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各种异化的文化力量的批判,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关于欧洲科学危机的文化分析及其"生活世界"的理论药方,汤因比、斯宾格勒、雅斯贝尔斯、博厄斯等历史哲学家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角度对西方文化危机的剖析。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对文化的见解却各有独到之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孟睿
- 关键词:文化
-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时代意蕴及话语环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基因,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目标的理解是文化自信的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未来前景是文化自信的基调。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具有持续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现实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主要通过文化认同体现文化自信的知性内容,通过文化自觉体现文化自信的理性意向,通过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外交流体现文化自信的世界关怀。
- 孟睿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同
- 论后“9·11”小说的多重主题意蕴
- 21世纪初的英美文坛在9·11事件的影响下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后“9·11”小说。评论界公认的7部后“9·11小说”,包括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特别响,非常近》、约翰·厄普代克《恐怖分子》...
- 孟睿
- 关键词:美国小说主题意蕴
- 文献传递
- 国家治理语境中制度的协调功能分析
- 2016年
- 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物质调节、精神调节、制度调节等方面的综合调节中推进实现。法律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是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环节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国家治理中重大事项的协调,包括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协调、社会主体思想和行为的协调等,是以法律制度为依据展开的。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是发挥制度协调功能的基础,其落脚点是激发社会正能量,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 孟睿
- 社会价值体系的多维审视观察
- 2015年
- 社会价值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内容。从政治学视角看,存在着政治观念中的价值定位、政治权利中的价值追求、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异化;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价值体系与经济利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相联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文化模式与价值样态相联系,文化发展与价值变迁相联系,文化建设与价值实践相联系;在历史哲学视角中,对价值问题的追索就是对社会的真善美问题的回答。
- 孟睿
- 关键词:社会价值观政治文化哲学
- 社会价值观的符号表达与认同问题分析
- 2015年
- 价值观的符号选择和认同状况与人的思维方式及实践形式相联系,它以特有的形式表达自身的寓意和特征。社会价值观的符号选择对意义传播具有驱动作用,以符号认同为前提借助主客体的互动来实现。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但总体上看,人类价值观具有很多交集,这是沟通和对话的前提。
- 孟宪平孟睿
- 关键词:社会价值观
- 社会价值体系的多维审视
- 2015年
- 社会价值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内容。从政治学视角看,存在着政治观念中的价值定位、政治权利中的价值追求、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异化;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价值体系与经济利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相联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文化模式与价值样态相联系,文化发展与价值变迁相联系,文化建设与价值实践相联系;在历史哲学视角中,对价值问题的追索就是对社会的真善美问题的回答。
- 孟睿
- 关键词: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体系
- 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文化力量分析
- 2015年
- 后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力量的认识,有不同的理解视角和观点,其中关于话语理论和文本理论的力量叙述、关于意识形态的力量及表现形式的分析、关于信息社会中现代技术力量的二重性理解、关于文化力量的表达路径等方面的阐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些观点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找到渊源,也可以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找到现实根据。
- 孟睿
-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力量话语理论文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