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贤
- 作品数:2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诱导牙鲆基因突变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牙鲆基因突变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常温等离子体,对牙鲆精子或牙鲆受精卵进行照射。优选常温等离子体的照射功率为120~200W,照射时间为1.5~30min,照射间距≤2mm。本发明采用常温等离子体对牙鲆的...
- 侯吉伦张晓彦王桂兴王玉芬孙朝徽都威赵雅贤于清海
- 文献传递
- 一种牙鲆雌核发育四倍体的诱导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鲆雌核发育四倍体的诱导方法,属于海洋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所述诱导方法是将新鲜的真鲷精子进行紫外线照射进行灭活处理;将灭活真鲷精子和新鲜牙鲆卵子进行混合,将得到的精卵混合液与15~19℃的海水混合3min,...
- 侯吉伦王玉芬王桂兴张晓彦孙朝徽都威赵雅贤于清海
- 一株具有强致病力和强耐药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C3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株具有强致病力和强耐药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C3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恶臭假单胞菌1C3对牙鲆具有强致病力,且具有强耐药性,有助于开发更加精准的免疫防控产品(疫苗),指导养殖生产高效、全...
- 赵雅贤侯吉伦刘玉峰何忠伟任建功王桂兴任玉芹
-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5
- 2017年
-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是通过诱导不同物种之间生殖系嵌合体来实现。原始生殖细胞和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是诱导生殖细胞系嵌合体的关键材料。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通过采用不同的供体生殖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囊胚期胚胎、初孵仔鱼和成鱼)的鱼为受体,开发出多种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这些成果的取得,为生殖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诸多水产养殖新兴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技术可以应用于:(1)生殖细胞生物学和转基因鱼等基础研究;(2)遗传资源和濒危鱼种的保护;(3)鱼类性别选择育种;(4)有效提高放流鱼苗的遗传多样性。
- 赵雅贤周勤于清海夏连军任玉芹林听听
- 关键词: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小生境
- 浮性鱼卵分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性鱼卵分离装置,涉及鱼卵收集技术领域,浮性鱼卵分离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容纳水和浮性鱼卵的分离桶以及用于将所述分离桶悬空架持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架,所述分离桶设有用于供水和浮性鱼卵进入的开口,所述分离桶的...
- 司飞孙朝徽任建功刘玉峰何忠伟赵雅贤都威刘霞
- 文献传递
- 一种诱导牙鲆基因突变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牙鲆基因突变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常温等离子体,对牙鲆精子或牙鲆受精卵进行照射。优选常温等离子体的照射功率为120~200W,照射时间为1.5~30min,照射间距≤2mm。本发明采用常温等离子体对牙鲆的...
- 侯吉伦张晓彦王桂兴王玉芬孙朝徽都威赵雅贤于清海
- 文献传递
- 温度和白消安对星点东方鲀成鱼生殖细胞枯竭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解高温和白消安注射对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成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设置32℃高温组、32℃高温-白消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的生长、存活率以及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高温-白消安组的体重、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长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在90.9%以上。高温-白消安组对生殖细胞的凋亡作用比高温组更加明显,卵巢基本看不到正常的生殖细胞,且有大量的吞噬作用造成的黄褐色沉积,生殖细胞凋亡造成的空白面积比例要显著地高于高温组(P<0.05);精巢中生殖细胞凋亡的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高达100.0%±0.0%,也显著高于高温组空泡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P<0.05)。得出结论:高温-白消安组较高温组更易诱导星点东方鲀内源生殖细胞凋亡,从而可制备出生殖细胞移植的适宜受体。
- 任玉芹赵雅贤周勤夏连军商木强姜秀凤
- 关键词:高温白消安生殖细胞
- 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刺参Apostichopus jo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别,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刺参(体质量约为200 g)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鱼礁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二者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Na和Mg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Ca、Fe、Cu、Mn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池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苏氨酸外,鱼礁和池塘组刺参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值均小于1,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脂肪酸中仅C16:1和C20:5n3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养殖模式会影响刺参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人工鱼礁区养殖的刺参,其营养价值优于池塘养殖刺参。
-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 关键词:刺参池塘养殖体壁营养成分
- 一株牙鲆源黏质沙雷氏菌YP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引起人类、动物及植物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但其作为鱼类致病菌却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以从患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灶处分离的一株黏质沙雷氏菌YP1为研究对象,分析黏质沙雷氏菌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对疾控的影响。【方法】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实验综合鉴定菌株YP1;利用菌株YP1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实验及药敏试验,研究其感染症状、组织病理学、毒力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离自患病牙鲆体表溃疡病灶处的菌株YP1鉴定为黏质沙雷氏菌。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牙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3.44×10^(7) CFU/g和6.28×10^(5) CFU/g,除牙鲆外菌株YP1对其他鱼类也具有高致病性;菌株YP1主要导致牙鲆腹水,同时伴有呼吸急促、摄食减弱、脱肛、白便、鳃缺血及多脏器膨大出血等症状,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对脏器损伤呈加重趋势。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菌株YP1对牙鲆鳃、肠、肝、脾、肾、心均造成损伤。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P1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但对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等19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黏质沙雷氏菌是能导致牙鲆腹水病的一种病原菌,同时对其他鱼类也具高致病性,为该菌感染鱼类导致疾病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赵雅贤王桂兴郝耀彤宫春光王玉芬李洪彬徐子雄刘佳奇何忠伟刘玉峰张祎桐张晓彦程波侯吉伦
- 关键词:牙鲆黏质沙雷氏菌组织病理药敏试验
- 一种诱导鲆鲽鱼类卵巢生殖细胞凋亡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鲆鲽鱼类卵巢生殖细胞凋亡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产卵季节过后对鲆鲽雌鱼进行高温培养,在高温培养阶段向鲆鲽雌鱼多次注射用于使生殖细胞凋亡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为白消安,特别是以生殖孔注射方...
- 孙朝徽任玉芹王玉芬张晓彦于清海姜秀凤侯吉伦王桂兴赵雅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