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康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曲霉
  • 4篇黑曲霉
  • 4篇
  • 3篇尾砂
  • 2篇生物浸出
  • 2篇浸出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粘质沙雷氏菌
  • 1篇制粒
  • 1篇铜尾矿
  • 1篇尿素分解
  • 1篇培养基
  • 1篇脲酶
  • 1篇微波
  • 1篇微粒子
  • 1篇尾矿

机构

  • 6篇南华大学

作者

  • 6篇杜康
  • 5篇刁宁宁
  • 5篇李广悦
  • 4篇王永东
  • 2篇胡南
  • 2篇丁德馨
  • 2篇张振远
  • 1篇王永东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产脲酶芽胞杆菌的微波诱变育种被引量:6
2016年
巴氏芽胞杆菌是目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中应用最为热门的一种细菌。为提高巴氏芽胞杆菌尿素分解以及矿化能力,以巴氏芽胞杆菌YB-B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育种技术,通过诱变菌株特性筛选及其遗传稳定性检测,成功选育出2株突变菌株YB-3和YB-4。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尿素分解能力较原菌株提高1.5倍左右,矿化能力提高114%。诱变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矿化能力高等优点,这为MICP更广层次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康李广悦丁德馨刁宁宁王永东胡南
关键词:尿素分解
高碱性铜尾矿的黑曲霉生物浸出
2015年
以湖南某高碱性铜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黑曲霉摇瓶浸出实验,研究了浸出时间和PSA培养基成分、含量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时间为7 d时,铜浸出率最高,随浸出时间延长,铜浸出率显著下降.PS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对铜浸出有明显影响,马铃薯含量为200 g/L、蔗糖含量为20 g/L时,铜浸出率最高.在接种量0.02%()、矿浆浓度50 g/L、温度30℃、转速200 r/min、浸出时间7 d、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分别为200 g/L和20 g/L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79.03%.
刁宁宁李广悦王永东杜康
关键词:铜尾矿黑曲霉生物浸出培养基
MPEC技术对黑曲霉浸出铜尾砂的影响
2016年
应用MPEC技术调控黑曲霉菌丝形态,以实现铜尾砂的高效浸出。研究了Ti SiO4微粒子浓度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影响,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效果。结果表明,添加Ti SiO4微粒子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有显著影响,当Ti SiO4微粒子浓度为25 g/L时,菌丝球直径为0.65 mm,铜浸出率可达84.5%。
崔朝李广悦刁宁宁王永东杜康
关键词:黑曲霉生物浸出
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浸出铜尾砂被引量:5
2015年
尾砂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资源。旨在研发一种从铜尾砂中回收铜的生物浸出方法。利用正交设计,通过摇瓶试验,研究培养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及培养基成分对黑曲霉菌丝球形态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对尾砂中铜的浸出。研究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黑曲霉菌丝球直径的减小而升高。在温度30℃,接种量0.8%(OD600=0.1),马铃薯-蔗糖含量30%,发酵时间65 h的优化发酵条件下,获得大量表面光滑、直径为0.96 mm的菌丝球;利用该条件下的发酵液,在30℃,180 r·min-1条件下浸出3 d,铜的浸出率达83.25%。
李广悦刁宁宁王永东杜康张振远
关键词:黑曲霉菌丝球浸出
一种铜尾砂的黑曲霉制粒浸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黑曲霉对铜尾砂同时进行制粒和浸出的微生物浸矿方法。采用黑曲霉与铜尾砂共同培养,使黑曲霉菌丝包裹铜尾砂进行制粒,与此同时浸出铜尾砂中的铜。该发明利用黑曲霉对矿石进行制粒浸出的方法,提供了浸出的微环境,铜尾...
李广悦丁德馨刁宁宁王永东胡南张振远杜康
文献传递
非尿素分解菌-粘质沙雷氏菌诱导碳酸钙沉淀与砂柱胶结实验研究
微生物成矿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地质成岩方面。研究表明,某些岩石尤其是碳酸盐岩的形成与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微生物成矿现象的微生物加固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
杜康
关键词:粘质沙雷氏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